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清朝时为什么大家都要到西直门“折柳”
在清朝的时候,每逢清明节,京城的老百姓都要到郊外去扫墓、踏青。同时,大家还要把新发芽的柳枝折来,编制成环,戴在头上或赠与亲朋好友。因为古代柳枝被称为“鬼怖木”,具除恶避邪的作用。当时在京城还流传这么几句民谣,即:“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
而大家都去哪里折柳呢?到西直门。
西直门位于北京内城西垣的北侧,是内城的九大古城门之一,在元朝的时候被称为和义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刘秉忠为西直门总设计师,郭守敬负责水源方面的设计,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帝王之都的理想布局设计建造,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完成。从那时候起,就是京畿的重要通行关口。在明清时期,西直门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明朝的永乐十七年(1419年),该门在经过一番修葺后,被改名为今名。1969年修建环线地铁时将西直门城楼、箭楼等拆除,在箭楼下发现埋在地下的元朝和义门瓮城门,如今原址现已辟建为路。如今的西直门,已经成为地片名,泛指西直门内、外大街与西直门南、北大街相交处的西直门桥附近。
当时的老百姓为什么都会专门去西直门折柳呢?这与当时西直门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其实在当时,西直门也被称为“水门”,原因即在于它是明清两代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在西直门瓮城门洞中还有一块汉白玉水纹石刻,所以当时又有“西直水纹”的说法。
今日西直门外依旧杨柳依依
在当时的西直门一带,水资源非常丰富,每逢春天,长河柳垂、杨柳依依、一望无际,而且这里的杨柳与其他地方的相比,枝叶更加茂盛、浓密,所以,老百姓们都三三两两,有的甚至走上个十几里地,专门到西直门折柳,时间久了,便有了“西直折柳”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