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王安国

清平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1]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2]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3]。

【作者介绍】

王安国(1028~1074年),字平甫,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他是王安石的大弟,与弟王安礼、侄王雱(王安石之子)并称“临川三王”。虽然是王安石之弟,但王安国对于变法是持反对态度的,熙宁四年(1071年),他回京述职,神宗召见时询问他外界对变法的反应,王安国直言不讳地回答说:“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耳。”为此遭到神宗冷落,不予重用。

王安国的诗名重于文名,文名重于词名,但其词博采众长,工丽曲折,上承花间派,也颇有可观处。曾巩曾经称赞他:“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注释】

[1]宫锦:宫中锦绣,此处用以比花。[2]小怜:即冯小怜,北齐后主的宠妃,这里指代歌女。[3]杨花:别本作“梨花”,当以杨花为是。

【语译】

即便费尽了黄莺的口舌,也终究挽留不住春天。昨夜南园起了风雨,打落满地残花,就仿佛被玷污了的宫锦一般。

清晨时分,这歌女才刚抱起琵琶,她的思绪却已飞去远方。想着自己就如同柳絮一般,不肯停留在富贵豪门之中,宁可跟随着春风,漂泊天涯。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唐宋诸贤绝妙好词》题名为“春晚”。此词的手法非常巧妙独特,立意也不落俗套,可谓是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

词的开篇用了倒装句式,正常用语应该是“费尽莺儿语,留春不住”。黄莺又名黄鹂,鸣叫声清脆悦耳,被称为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古诗中也有“夏木阴阴啭黄莺”“隔叶黄鹂空好音”“两个黄鹂鸣翠柳”“树树树梢啼晓莺”等很多描写黄莺歌喉的词句,直到今天,还存留有“莺歌燕舞”的俗语。但在词人笔下,黄莺却不是在唱,而是在“语”,以其巧妙的口舌在恳求春天,再多留一段时日。这种拟人手法是非常新颖的,然而当然,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留春不住”,季节的转换,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即便想象中黄莺可以和春天打个商量,但结果还是无法挽留春景。于是风雨骤起,落花满地,这两句也是倒装,事实上先有“昨夜南园风雨”,然后才有的“满地残红宫锦污”。

上阕写景,下阕却并不直接抒情,而是用写人写事来抒发情怀。“小怜初上琵琶”一句,是化用李贺《冯小怜》中的“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冯小怜本是北齐后主高纬穆皇后的侍女,因为美貌多姿,善弹琵琶而被穆皇后推荐给后主,受封淑妃。高纬对冯淑妃极其宠爱,传说因此荒废了国事,导致北齐被北周所灭。这里以小怜指代善弹琵琶的歌女,说她见景生情,哀伤春之归去,所以清晨时分,她才刚端起琵琶,尚未弹奏,愁思却已经飞到遥远的天涯去了。

那么,这歌女究竟在愁些什么呢?是感叹身世,还是怀想爱人呢?一般填词至此,大抵也都离不开这般情感的抒发吧。然而词人别出心裁,却说“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这一结句有三层含义:一,杨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宁可随春而去,也不肯停留于富贵豪门之中,享受奢靡而无忧的生活;二,歌女如同杨花一般,不贪富贵,只求自由;三,词人以歌女自况,为求自身之高洁,本心之无愧,而绝不贪慕虚荣,高攀权贵。

王安国乃王安石之弟,王安石曾经官至宰辅,权倾满朝,王安国只要表示支持新法,高官厚禄,唾手可得,然而王安国却并不愿意这么做。他的政治倾向是否正确暂且不论,但他这种坚持原则,不肯违心附和的品德,确实是值得赞扬的。所以谭献在《谭评词辨》中称赞此词,“末二句见其品格之高”。

【对照阅读】

减字木兰花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全宋词》收录王安国的作品只有三首,数量虽少,质量却高,此三首皆有可观之处。尤其这一首《减字木兰花》,与《清平乐》“留春不住”相同,都是写的暮春景象,借景抒情。当然,两首词的立意不同,情感各异,《清平乐》是标榜自己高洁之志,《减字木兰花》则是抒发思乡之情,结句“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情绪缠绵悱恻,楚楚动人,意在言外,深见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