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全译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蹬 足

那敕使乃丹左卫门尉基康,他下船登岸,逢人便高声问道:“由京都流放来的丹波少将殿、平判官入道殿,而今身在何处?”敕使要寻的这两人,此刻凑巧都照例去参拜熊野权现了,只有俊宽僧都一人在。他听说京中来使,自言自语道:“我是在做梦么?难道是因为思乡心切,引来天魔波旬(1)的胡言乱语搅乱我心?不,这事不是真的!”口中虽这么说,脚底却一路快跑,也不管跌倒多少回,心急火燎地赶到了敕使那里,问道:“我是从京都流放到这儿的俊宽,尊使何事前来?”敕使从杂色脖颈上悬挂的文书袋中,取出入道相国颁发的赦令,打开来,念道:“兹因中宫祷祝御产安顺事,特行非常大赦,虽重罪者亦可免除远流。据此,鬼界岛流人少将成经、康赖法师,予以赦免。二人当尽速归京!”赦令上却没有俊宽的名字。俊宽大急,心道会不会写在封皮上?将赦令和封皮翻来覆去,里里外外仔细看了个遍,确确实实只有另外两人的名字,没有第三人。

少将成经与平判官入道这时也回来了。少将取过赦令看了,康赖入道也细览一遍,见上头的赦免人名委实只有两个,第三人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倘若置身梦境,或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可这一切如果是梦,怎么又历历清晰?如果是现实,却又恍如梦幻。此外尚有数封托敕使带来的书信,是寄给少将和康赖入道的,俊宽僧都却连问安的只言片语都没收到。俊宽急道:“我等三人同罪同罚,又流放到同一地点,如何赦免之时,只召返他二人,而将我单独留下呢?是平家把我给忘了?还是写漏了啊?怎么会变成这样!”说完呼天抢地,悲凄恸哭。可是哭也无用,他只好扯住少将的衣袖,半是埋怨半是哀求道:“俊宽落到这般田地,皆因受汝父新大纳言谋反牵连所致。正因如此,此事你也脱不了干系。虽说赦令中无我名字,不能归京,但至少准我搭船去九州吧。从前有你们和我在一起,春天的燕子、秋天的大雁,还能带来一些故乡的音讯(2)。可自今而后,我再也听不到这些消息了。”语调凄凉愤恨,显见心中悲苦已极。少将安慰道:“思归之心,理所当然。我二人虽蒙召返,心中喜悦,但眼见你这般模样,也不忍将你独自抛在这儿。如果可以,我们自然极想让你上船,只是京里来的敕使绝对不会允许的。赦书上没有你的名字,若三人同乘一船离岛,传开去十分不妥。倒不如成经先行回京,与众人商议一番,看看入道相国的气色,待摸清他的想法后,方好来接你回去。在此期间,望能一如既往,宽心静候。最要紧的是留得性命,即便此番未被赦免,终有重见天日的那天。”虽然少将竭力慰解,但俊宽仍然当着大家的面,垂涕痛哭起来。

待到船只快要启航时,趁着众人各自忙乱,俊宽僧都反反复复地上船下船、下船上船,想要达到乘船回京的目的。少将送给他一件夜衾作为纪念,康赖入道则留下一部《法华经》。到了船只解缆离岸时,僧都紧紧抓住船缆,被拖曳着掉入海中。起初海水不过齐腰深,随着船只驶出,慢慢没到了两肋;船越行越远,僧都整个身子被拖到深水处,眼看着就要没顶。他用力攀住船沿,喊道:“难道你们真要抛下俊宽么?一点都不念往日的情谊了吗?让我上船吧,只要乘到九州之地就行。”不管他怎样哀求,京里的敕使就是不准,喝道:“绝然不可!”硬是将他抓住船沿的手掰开,令船只速速出海。僧都无计可施,游上岸,倒伏在地,如小儿思念奶娘或母亲般,一边蹬足(3),一边在口中嚷道:“我要上船,带我一起走!”然而船去渺渺,只剩白浪滔滔。僧都泪眼迷蒙,瞧不清航船是否驶远,便跑上高岗,朝着远方不停地招手。昔年松浦小夜姬(4)挥动领巾,遥望唐船远去,其伤悲怕也不过如此。终于,船行无踪,夕阳西下,僧都却仍然不回简陋的住处,听凭海浪拍打着双足,放任露水湿透了全身,就这样在岸边度过一宿。只因坚信少将情深义重,定会在入道公面前为自己好言开脱,他才没有投海自杀。可是孤身一人,心中凄寂又向谁言?古时壮里、息里两兄弟(5)被弃于海岩荒岛的悲伤,想必僧都此时已深有体会。


(1) 天魔波旬:欲界第六天天主,由于自身局限常讲错法,引人误入歧途,障害佛道,故被称为天魔。

(2) 春燕、秋雁指从肥前国鹿濑庄定期开来的补给船,带有故乡的消息。这是被流放者唯一的精神安慰。

(3) 此处的蹬足,日文原文为“足摺”,也是本章的题目。“足摺”一词按字面理解,是“双脚相叠”,在中文里不好找到精准的对应译词。其部分含义,是因愤怒而顿足。但此时俊宽是卧倒的,自然无法顿足跺脚。其样子如小儿在母亲怀抱中躺卧着,双脚乱踢乱蹬,故而译者将“足摺”译为“蹬足”。特此说明。

(4) 小夜姬:又名“佐用姬”,她的故事是日本古典三大悲剧之一,类似于中国的望夫崖传说。佐用姬的夫君大伴狭手彦,奉皇命前往百济,从松浦出发。佐用姬因不舍离别,在高山上挥舞领巾悲泣,最终化为石头。

(5) 壮里、息里:又作早离、速离。据《净土本缘经》记载,无量劫之前,南天竺有兄弟二人,兄名早离,弟名速离。兄七岁、弟五岁时,其母病故,其父再娶。后遇饥年,父入海求食。继母在家欲害二子,遂将二子引至孤岛抛弃。二子悲痛之余遂发百愿,愿修菩萨道以利益十方众生,无奈发愿毕即命终。父归后知子弃于孤岛,前往寻觅,却只见白骨一堆。父悲泣中发下五百愿度诸恶众速成佛道,并愿常住娑婆世界,说法教化。这位父亲即释迦佛的前身,兄早离是观世音菩萨的前身,弟速离是大势至菩萨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