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全译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二、堂众合战

再说法皇拜三井寺的公显僧正为师,修习真言宗三大秘法:《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并定于九月四日在三井寺举行法皇的灌顶(1)仪式。山门僧众闻知此事,无不愤然,恨声道:“昔日皇族灌顶受戒,皆在本山举行,早已成为惯例。山王之所以垂迹本山,就是为了指导受戒灌顶。如今竟要改在三井寺灌顶,是可忍孰不可忍,索性放把火将三井寺烧光吧。”法皇知悉后大惊,道:“争执无益,还是取消算了。”虽然灌顶仪式已准备就绪,但仍然宣布作罢。不过由于法皇心中已存下了灌顶的愿望,便召来三井寺公显僧正,驾幸天王寺,修建了五智光院(2),汲龟井之水为五瓶智水(3),于佛法最初萌兴的灵地,举行了传法灌顶仪式。

法皇为了平息山门的怨怒,所以不在三井寺灌顶,谁想比睿山上的堂众与学生(4)间又产生了不快,多次爆发争斗,每一次都以学生战败而告终。眼看着山门难免灭亡之虞,这成了令朝廷头疼的一件大事。所谓堂众,是指供学生使唤的童仆在出家后变成的仆僧,以及一直在寺中从事杂役的低等僧人。自金刚寿院座主觉寻权僧正管领山门以来,即令堂众在三塔轮番值宿,称为“夏众”(5),职责是为诸佛进花奉养。近年来,又称他们为“行人”(6)。堂众与山门僧众日渐不合,频频争斗并屡战屡胜。比睿山方面因此上奏公家,备言堂众忤逆师主(7)之命,使得纷争不断,请求派兵征讨,速诛其罪;同时也将此事转知了武家。太政入道遂奉法皇院宣,命令纪伊国汤浅权守宗重,率畿内军兵二千余骑,与山门僧众合兵,攻打堂众。那日堂众正在西塔东阳坊,听闻战报,急忙在近江国的三个大庄里集结,待人多势众时,又登上山,于早尾坂筑起土城坚守。

同年九月二十日辰时一刻,山门僧众三千人、官军二千余骑,共合五千余人,开始向早尾坂发起进攻。他们料想这次应该不会输了,哪知僧众指望官军能一马当先,官军又指望着僧众能冲锋在前,相互推诿不决,貌合神离。城中乘机以石弩(8)投射,僧众与官军竟全军覆没。堂众一方恶徒云集,有各国的窃贼、强盗、山贼、海盗等,皆是欲心炽盛,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他们豁出性命殊死抵抗,学生军方面自然不敌,再一次大败亏输。


(1) 灌顶:梵语的意译,有“驱散”及“注入”之意,原为古印度帝王即位时的仪式,佛教密宗仿效此法,在弟子受戒时,由本师以香水或醍醐灌洒头顶。“灌”即灌持,表示诸佛的护念、慈悲;“顶”谓头顶,代表佛的崇高。灌顶使受灌者成熟为修密之容器,从此可听闻修习殊胜之金刚乘。

(2) “五佛显五智”的义理出自金刚乘教义,是密宗的主要义理之一。所谓“五佛显五智”是中央大日如来佛的法界体性智、东方阿如来的大圆镜智、南方宝生如来的平等性智、西方无量寿如来的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的成所作智。“五智光院”之名即由此而来。

(3) 五瓶智水:密宗修法中,用来表示五佛智的五瓶香水。修法时,于大坛中央及四隅分别安置五个宝瓶,瓶中香水象征五佛之智;行灌顶之法时,即以瓶水灌于受法者之顶。

(4) 学生:寺院中钻研学问的僧人。

(5) 夏众:在印度,夏天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佛教徒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结夏安居”。在此期间服侍奔走的仆役,称为“夏众”。

(6) 行人:修行的人。

(7) 学生在名义上,是堂众的老师和主人,所以称为“师主”。

(8) 石弩: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上有绞盘,通过绞盘拉曳弓弦,把巨石弹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