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英语的方法
[师]用英语译学法学习英美英语的第一步是读懂英语,第二步是把有用的句子选译出来。由于中国英语是先有汉语,然后才有英语译文,因此翻译这一步就不需要了。但第一步读懂英语是不能省略的。一定要认真阅读汉语原文和英语译文,看懂译文并仔细对比,弄清为什么这样翻译和差别在什么地方。来看一个例子:“冬天,一个冰寒的晚上。在寂寞的马路旁边,疏枝交横的树下,候着最后一辆搭客汽车的,只我一人。”这是艾芜的散文《冬夜》的头两句,很有汉语特点,虽然有几个词陈旧了些,像“冰寒”现在常说“冰冷”,“候着”该是“等候着”,“搭客汽车”也就是“客车”。那么这两句话英语怎么说才地道呢?It was a cold winter night.The street was deserted.I stood alone under a tree with an entanglement of bare branches overhead, waiting for the last bus to arrive.汉英差别很大,不认真阅读是搞不清楚的。
[生]汉语第一句是个没主语的句子,英语不但加上了主语,还将“冬天”挪到了后面。第二句里的地点状语“在寂寞的马路旁边”,英语里竟成了一个完整句,句子结构也全打乱了,后边更是大不相同。这简直是把汉语句子整个给“颠覆”了。这样的对比,让我们学生自己去搞,恐怕会力不从心吧?
[师]不要过于担心。第一,凡事都有个先难后易,对比得多了,自然可以上路。第二,英语译学法的根本虽然是对比,但对比的近期目标是为了形成一种心理上的“震撼”,从而增加记忆的强度,提高记忆的效率。在惊叹英汉语差异的同时,形成一种牢固的观念,即表达英语一定不能根据汉语去创造。还是那句话:Never say or write anything we have not learnt.第三,英语译学法中所做的对比,开始并不要求很高的理论程度,关键是注意英语怎样表达,并记住这些表达。记忆的时候,不能光记英语,一定要将汉语和英语一块儿记。使用英语译学法,在开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任务是积累英语的地道表达。学习中国英语,在第一步读懂之后,其他的步骤,像选择句子、改造句子、大量练习、高声朗读,以及反复复习等,和学习英美英语就都一样了,我就不再重复了。
[生]把英语分成英美英语和中国英语来学习的确很有必要。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我们英语输出上这么差呢?原因有两个,一是英美英语虽学了很多,但没有和大脑里的汉语思维联系起来,结果说英语的时候,英语句子和汉语思维挂不上钩。二是中国英语学得极少,而脑子里思考时却会想到很多,又不会说。现在明白了,学习英语,两手都要硬,英美英语要学,中国英语更要学。
[师]学习的英语虽是两种,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务必要把英语表达和汉语思维拉到一块去,而且一定弄懂两者之间的差异,然后再记住英语表达。
[生]我想起一件事。去年到中学实习,正式上讲台前中学老师先领着我们很认真地学习了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可在这个标准的“语言技能”部分中,只有听说读写,竟没有翻译,只字未提!
[师]可能是专家们认为中学生的英语能力不足以做翻译吧,要不就是害怕汉语捣乱,想来个“釜底抽薪”。可是,不论是听说也好,读写也好,其中的翻译过程都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在大脑里做翻译,你是控制不住的。像大禹治黄河一样,与其堵,不如去疏导,告诉学生该怎样利用翻译,利用母语,这才是正道。举个例子,boast这个词学过吧?
[生]学过,是“吹牛”“吹嘘”的意思。
[师]可你看这个句子:The town boasts a beautiful lake.这里boast的意思是possess(sth to be proud of),汉语里没有类似意思的词,要翻译就不得不变化一下,词里包含的意思可能会漏掉一些,但也只能如此,因为如果学习时不把这句话译成汉语,和英语原句进行对比的话,将来学生要表达这样一句话:“这座城市拥有一个很美丽的湖”,就很难联想起boast来。北外英语教授熊德先生曾经说过:“我总喜欢把英语学习比做一场围攻战。被围攻的是你脑子里的母语,攻打这个堡垒的是英语大军。你指挥军队攻破一道一道防线,直至拿下你头脑中的这个顽固强堡垒——母语。”这段话说得很形象,也很有道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战胜母语,消除它对外语表达的干扰。可是,与围攻敌人必须看清敌人、接触敌人一样,围攻母语也必须看清母语、接触母语。如果母语这个敌人根本不露面,你围攻什么?战胜什么?况且,母语并不是一个巨大堡垒,而是由句子构成的成千上万个小堡垒,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必须一个一个地去认识、去了解,只能各个击破,却不能聚而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