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牢记使命 砥砺前行
当下中华,举国上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文化产业的复兴和创造。当人们在努力奋进的历程中,在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诸多领域激情地翻阅历史史册的时候,人们逐渐认识到真正决定变革的动因还是文化。以经济为后盾、以科技为剑锋的当代利器,是被称之为“第八艺术女神”的电影,正在开拓民族文化的更新疆域。
曾几何时,电影行业一路高歌猛进,连续15年,每年以30%左右的效益增量跃进,可谓势如破竹。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文化产业,能够像电影一样发展得如此迅猛。目前全国影院的银幕数已经超过五万块,稳居世界第一。自2003年中国电影启动全面产业化改革以来,票房以超过30%的增长速度持续增长,创新高成了“新常态”,展现了中外电影史上罕见的“中国奇迹”。
电影表达民族精神的国家论述。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一定要在我们伟大民族复兴的过程当中体现。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则体现在自强与兼容这两点之中。
过去我们的电影往往在表现一往无前与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上着墨甚多,而当下和平崛起时期,电影则承担了另一项使命——在感动人心的同时弘扬我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当霸权主义、资本主义高举文化侵略的大旗,不断攻城略地的时候,中国则秉承着有容乃大的格局将优秀的国际思想、技术吸收,并且在自我消化中吐纳出新的芬芳。
回眸中国电影方阵,像《西藏天空》《辛亥革命》等一批优秀的中国电影其实都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强大的包容性。而像《战狼2》和《湄公河行动》这样的电影恰恰也代表了我们自强自重的强国气概。在赢得了口碑和市场双丰收的同时,也真实反映出了当下国民的强国心态与民族自豪感。
电影建铸文化产业的宏伟基地。近20年以来,诸多影视基地拔地而起,在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拂下,中国影视的物理形态亦出现前所未有的飞跃。
电影《西藏的天空》剧照
电影《辛亥革命》新闻发布会
例如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总面积达到43.3万平方米的上海影视乐园(上海影视摄制基地)集影视拍摄、旅游观光、文化传播为一体,由“30年代南京东路、南京西路”“上海石库门里弄”“上海老城厢”“欧式建筑群”“苏州河港区”“马勒别墅”“教堂”“和平广场”“浙江路钢桥”“湖山区”等景点以及大型组合摄影棚、服装仓库、道具仓库、置景工厂所组成;还辟有环形有轨电车、上影服道选粹展馆、“拍摄观摩”等娱乐项目。
除此之外,例如北京怀柔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城、河北香河影视基地、山东青岛东方影都、江苏无锡影视城、象山拍摄基地等各类影视基地遍布神州大地,为影视创作者们提供一站式服务。
影视专业从业人员达到数百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新高峰。
中国电影文化普及和电影艺术研究也同样经历着变化。除了国家投资的中国电影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中国电影资料馆等,近年来更是出现了一批私人开设的电影博物馆。
上影集团车墩拍摄基地:上海影视乐园
上海影视乐园——环形有轨电车
上海影视乐园——道具仓库
电影衔接历史与未来的科技通道。2002年院线制改革后,随着放映市场的激活、观影习惯的逐渐养成,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在影院观影。万达、大地、华谊、中影星美、光线、乐视、博纳,上影联和等35条大院线名扬四海。
与美国的发展历程类似,高速扩张期票房的增长主要来自收入提升后观影需求的增加及渠道下沉后更多人能够走进影院的拉动。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国产电影数量和质量的稳步提高,以及放映场次的迅速增长。
经历了2016年如火如荼的建设期,2017年的银幕供给继续提升。自上而下来看,我国银幕供给主要来自两大部分:高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和低线城市的县级影院。
据统计,2017年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同比增长23.3%,增速比2016年放缓了6.9个百分点。符合上述预期。
这样的物理环境的巨大变化,让世界震撼。作为电影产业的重要环节,其优势日益凸现。
作为极致电影工业技术体现的IMAX,2017年上半年在大中华地区安装了36套影院系统,相比去年同期安装30套实现增长。截至2017年6月30日,IMAX China在中国的商业影院网络已达到443块银幕,覆盖160多个城市。公司已与近50家院线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涵盖了中国前10大院线中的9家。2017年上半年新签约IMAX影院数量稳健增长至83家,多于去年同期的79家。整个大中华区已签约待建的影院数量达到创纪录的381家。
2016年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拉动了继IMAX后又一轮技术观影狂潮,世界可播放120帧版本的五家影院分别在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台北五个城市,中国就占了三席。而上海仅首月就创造了接近2200万元的票房,中国观众对于新技术的狂热可见一斑,中国市场的潜力也不可小视。
同时,裸眼3D和其他各种技术,如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与MR(混合现实技术)的兴起,航摄、水底摄影的突破性进展,从科学通道提升了电影的观看体验,创造出了新型的消费模式和娱乐形式。电影发展与科技发展可谓是不可分割: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2D到3D,从35毫米电影放映到现在的特殊银幕,电影在极致化的进程中,以强大的技术优势把自己与电视、网络等平台加以区分,形成了独有的观感体验。
电影成为现实生活必不可少的价值投影。电影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中国电影的产业发展已经被视作一种社会现象,而它最根本的一个基础就是人们的社会需求。
西方社会正在非常认真地研究中国、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的中产阶级文化消费趋势,希望通过电影来引领这一阶层人群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电影《小时代》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创作者熟谙商业运作与策略营销的产物。
当今中国电影早已从农本文化走向了工业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科幻”“魔幻”等重工业娱乐类型片被推上历史前台。目前已在摄制的科幻大片《上海堡垒》,或许将是中国新科幻电影崛起的标志。中国科幻电影在将近30年的沉寂后,又将迎来一波新浪潮。《黑客帝国》《少数派报告》《银翼杀手》《盗梦空间》等好莱坞的创作者们一次次在科幻这个题材中,找到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人性之光不但深埋于历史之中,同时也闪耀在未来之光里,改革开放的大潮给上影人巨大鼓舞与启迪,近二十年来,每年文广局电影资料馆组织的“冬令进补”(中外电影观摩研讨会)给上海电影主创人员丰富的滋养和帮助,这是令全国同行羡慕不已的。
中国文化管理层的年轻化,也促使政府精力不再仅仅着重于地方戏曲之上,作为集当代艺术形式之大成的电影也厚积薄发,备受关注。茅盾文学获奖作品《繁花》《白鹿原》等被搬上荧幕,也是电影产业对艺术的诚挚追求和尊重。
电影产业的地方化,非一线城市观影人群的崛起,也带动了地方政府将本地先进事迹、历史成果等一系列对地方文化建设拥有促进作用的内容搬上大荧幕,如《孙中山》《刘海粟》等,这些电影也会形成一种积极的价值导向,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
与此同时,电影正在形成“五子登科”的局面(故事片、动画片、科教片、纪录片、戏曲片)。电影的发展已经是多方位全功能,此起彼伏连绵不绝。故事片类型丰富,全面向工业化、产业化、体系化进军。动画片如《大鱼海棠》《黑猫警长》《熊出没》等一系列优秀国产动画片票房过亿,《大耳朵图图》等在动画电影市场的合家欢上做了更多的尝试,希望能带动全家观影。科教片在趣味性、可看性和题材选择上都打开了新思路与新方向,让观众抛开过去的成见,耳目一新。纪录片如《二十二》《冈仁波齐》《我们诞生在中国》在电影院线票房口碑双丰收。戏曲片《霸王别姬》《追韩信》《穆桂英挂帅》《廉吏于成龙》《贵妃醉酒》等,也以3D等新技术手段,重登银屏,古典精华张开新技术的翅膀飞翔在世界影坛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