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李约瑟难题
1.问题的提出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他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核心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其为李约瑟难题。
关于中国古代的GDP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测算。一种说法:据当代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计算,在公元元年时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26.2%,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公元1000年时占22.7%,随后一直占20%以上。公元150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维持到1870年结束。
另一种说法:估计元朝时占世界GDP的30%~35%,宋朝占65%(北宋占80%,南宋占50%),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明朝的万历时期占世界GDP的80%,整个明朝的GDP占比是45%,可是明朝末期发生灾荒和战争使其从80%迅速下滑至一半,在明朝中后期,部分江南地区已经恢复至宋朝水平;清朝(35%~10%)可以排到明朝(40%~45%)后面,可是其后期的经济大幅度衰退、战争及大量白银用于赔款并流向国外,造成整个国力迅速跌落,从康熙、乾隆、嘉庆的35%跌至10%。
中国明朝末期到清朝初期,西方正处在工业革命爆发的前夜。此时,马可·波罗游历东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掀起文艺复兴运动,以及牛顿等提出的科学理论、1769年瓦特蒸汽机发明、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欧美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1820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32.9%,远高于欧洲国家的总和。然而,1840年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农业文明彻底输给了工业文明。此时,英国的机器化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7年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建立,开启了电气化时代。从马可·波罗的诞生到工业革命电气化的开始,欧洲通过工业革命终于彻底超过了中国。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古代中国人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难题其实是: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1 000年,为何近代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2.李约瑟答案
李约瑟难题耐人寻味。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 000多种。英国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曾这样评价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物的影响仿佛都无过于这些发现。”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如江河日下。据有关资料记载,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骤降为只占0.4%。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给出的答案是:
● 中国没有具备适宜科学成长的自然观。
● 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经验阶段。
● 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 缺乏科学技术发展的竞争环境。
在中国,商业阶级从未获得欧洲商人所获得的那种权利。中国“重农轻商”观念与历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都表明了那些年代的官僚政府的导向。明朝末期宋应星在参加科举失败后撰写《天工开物》,但他认为不会有官员读这本书。
3.文化因素探究
爱因斯坦在1953年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托的斯威策(J.E.Switzer)的一封信是这样写的:“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中国是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中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所以李约瑟难题中的讨论涉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可以说是不够准确的,应该说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经验技术,而且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中国的经验技术在世界上是远远领先的。这是对李约瑟问题本身的一个完善。
此后,陆续有学者从政治、体制、经济和文化等角度研究李约瑟难题。研究表明,文化也是制约中国未能率先开启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古代中国和西方自然哲学思想的不同。古代希腊和中国神话都包含共同的宇宙观概念。但是在公元前1000年从神话到自然哲学的转换,不同的宇宙神话导致两个文化的自然科学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希腊观念以一个永恒的第一动因或外在的造物主为特点,所以希腊自然科学的动力就是去发现造物主设下的宇宙秩序的规律。中国自然哲学的主要动力是在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任何外在的原因是很难设想的,从而导致中国对自然和谐与自然变化有深邃的哲学理解。
(2)中国古代文明主要是工匠文明,普通劳动者发明思想待解放。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技术发明,经验技术居多,属于工匠文明,并且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成为一个无法逾越的文化形态。大多数的发明创造并非政府有目的的创造,难以形成产业上的广泛应用,多数发明来自民间,很零散,无法统一规划,发明效用大打折扣。另外,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很少进行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科技的传播和发展是封闭的,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发明很难发展成近现代科学。
(3)重文轻技、避险思想阻碍了科技发展。在古代封建王朝统治下,中国民众普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迷信思想,上层社会的文人学士也普遍重文轻技,以文学为主业,很少有像沈括那样潜心钻研科学问题的。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
(4)迷信权威,创新文化不浓厚。东方思维方式由于长期受封建专制统治的控制,往往注重对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诠释,而缺乏理性的创新精神。西方思维方式表现出较多的冲破条条框框的创新精神,他们较少有以权威为当然依据的思维定式,较多的是对权威的怀疑和挑战精神。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要进步,具有反权威的勇气与思想意识是最重要的。
(5)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逻辑思想是整个文明与科学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一,东方思维方式通常不注重思维工具或手段的理性研究和系统锻造,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西方思维不同,他们固然注意术的研究,注意思维手段及其他手段运用的研究,但更注重工具的系统锻造。第二,东方思维方式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很少进行枯燥的纯理论研究,西方思维方式则相反。第三,东方思维方式更注意经验的简单总结和事物表面相似点的类比,忽视了演绎和因果关系的探求。西方思维方式与之相反。二者显示了思维水平的不同深度和高度。
关于李约瑟难题的争论和见解比较多,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一个让人彻底信服的完整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