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近代工业

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工业文化虽然有萌生的势头,但由于各种条件不成熟,工业文化没有成为一种社会主导性的文化体系。直到1860年英国首先吹响工业革命的号角,工业革命催生出工业文明,工业文化才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大幕的拉开更广泛、更深入地登上人类文化的舞台。

1.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化之前,英国与其他国家一样,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用了80多年的时间进行工业革命,使其经济从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使用机器的大工业阶段,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居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首先在英国发生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形成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生长的制度框架,稳定且相对自由的政治制度为英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英国以土地贵族、中等阶级与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三层阶级的社会结构为其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潜在的劳动力;三是殖民与经济发展为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资金和动力支持;四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和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那个时代最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产业技术创新和自由市场制度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支撑,从而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孟德斯鸠曾认为,英国人“在三件大事上走在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虔诚、商业和自由”。在这些有利的背景下,一场改变时代、改变社会的工业革命呼之欲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技术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使用。

18世纪中期,越来越多的英国商品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难以适应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为提高产量,人们设法改进生产技术,激发了一系列新的发明。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需求快速增长,市场供不应求。同时,在采煤、冶金等许多领域,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而且开始使用非人力动力,如骡力和水力等。

随着机器生产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动力如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对动力的需求。1765年,瓦特蒸汽动力机的发明,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动力,促使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取得了革命性的变化,引发了工业革命,并在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和工具的基础上,出现了工场式的制造厂,生产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揭开了近代工业化大生产的序幕。

工业革命的早期阶段也被称为“蒸汽机时代”。以机器代替人工,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蒸汽机代替人力、畜力等,不仅成为工业革命起源的标志,而且体现了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方向:人的体力因机器的使用而延伸增强,人的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从此,工业生产成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方式。自此,经历了一系列工业文化特质的改变之后,人类形成的手工业文化发生了质的变化。

英国80多年的工业革命进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家庭工厂化。英国最初的工业主要是家庭毛纺织手工业。随着农民的贫富分化加剧及圈地运动,使得丧失土地的农民日益增多,由大商人所创办的集中式手工工场便逐渐发展起来,有些甚至达到了雇用千名以上工人的规模。到17世纪时,雇用几百名工人的手工工场已经非常普遍了。

(2)纺织业崛起。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棉纺织技术的一个巨大飞跃,它使棉纱的产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纺织业的一系列变化,并且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棉纱生产成本降低,使布匹的价格随之降低,从而扩大了布匹需求量,因此又需要更多的织布工人。

(3)新机器发明阶段。1769年,钟表匠理查·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71年,理查·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棉纺厂,成为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主。1779年,工人赛米尔·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1785年,牧师埃德门特·卡特莱特发明了用水力推动的织布机。1803年,拉德克利夫发明了一种整布机,霍洛克斯发明了铁制的织布机器。

(4)蒸汽机时代。1769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带有独立的凝汽室的蒸汽机,之后不断改进,研制出齿轮联动装置和双向装置的新汽缸。1784年,经过多次改进的蒸汽机不仅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而且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1785年,一个使用瓦特蒸汽机的纺纱厂建成。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机械化时代的标志,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以此为标志,人类文明跨入新的工业文明时代。

(5)煤矿业和炼铁业崛起。煤炭可以说是近代工业的粮食。如果没有煤,就没有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工业革命。冶金工业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产业,人类掌握冶炼技术已有5 000年的历史,炼铁业也有3 000多年的历史。即使进入“铁器时代”,铁仍然是一种稀有的贵金属。1710年,英国企业家亚伯拉罕·达比发明了焦炭炼铁工艺,使得大规模廉价铁的生产成为可能。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业也建立起来,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伟大飞跃,工业革命所建立起来的工业文明,成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文明的终结者,它不仅从根本上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创造出巨量的社会财富,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文明的所有方面,完成了社会的重大转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精神,以及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等,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又与旧事物截然不同,新事物一旦出生,必将以势不可当的态势蔓延开来。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欧洲、美国、日本及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的国家相继走上工业化道路。工业化道路必然造成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和变化,如经济的进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政治上层建筑的演变、新社会阶级分层的形成、人们思想和观念的更新等。为了保证社会经济正常有序地发展,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必须进行全方位调整。这不仅要求社会结构和生产组织改变,还要求国家与经济之间关系合理化,如政治透明和维护自由经济。世界工业化是一个漫长且渐进的过程。

2.近代工业文化产生的因素

任何文化的起源都是由许多因素合力生成和推进的,近代工业文化也是如此,它的兴起是一个渐进式积累的过程,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累积和跃迁,产生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

(1)物质因素——新机器的发明。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转折期,新机器的发明毫无疑问是工业文化萌生的物质推动因素。农业文明后期,累积的生产能力达到由量变向质变飞跃的边缘,呼唤新的生产方式带来生产效率质的提升。在这种社会内在的生产力需求下,新机器的发明、使用和改进一直贯穿工业革命的进程,也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文化萌生了。

(2)制度因素——管理和雇用的制度。欧洲在经过千年黑暗时代后,逐步形成了以庄园为基础的城邦。这一时期国家的基础是庄园和城邦,有很强的自主性,而王权“在赋税满足的情况下不得干预经济生活”。1205年,英国国王约翰试图加强王权,在被反叛的贵族和市民打败后,与庄园主的代表签订了《大宪章》,它的重要性在于它宣告了一条基本原则:有一组法律高于国王之上,即“王在法下”,这是工业革命得以在英国产生的一个制度基础。

水力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原先农业社会形成的家庭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表现为劳动力队伍的扩容和工厂雇佣制度的出现。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工厂在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放任自流的做法,转为注重分解工序,培训技术工人和加强科学管理。

工业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前提是得到保障的人权和私权,而人权和私权得到保障的前提,是对王权的限制。因而产生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这样的法律条款并得以执行。

(3)环境因素——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诸国在迈向工业社会的进程中,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推动其快速前进的强大动力。在此以前的中世纪西欧,商品交换的价格是按照习俗和惯例来制定的,道德的公平往往成为衡量和制定价格的尺度。随着生产和商业的发展、市场的形成,市场经济要求社会中的各个经济组织都要参与市场交换,在开放和自由的交易中实现价值,获得利润。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农业社会商品交换的旧俗,商人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等价交换的原则逐渐确立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准原则之一。

(4)文化因素——科技与思想的变革。一些重要基础科学理论的建立与精神思想的提升为工业文化的诞生打下了基础,让科学理性战胜了神秘主义。在古希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明了三段论等形式逻辑,欧几里得发明了欧式几何。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的名言使大家认识到并且开始使用实验的手段去发现、验证因果关系。之后,伽利略结合形式逻辑和实验手段两种利器,开创了近代科学的先河。在他的基础上,牛顿将这两个基础继续发扬光大,建立了不朽的牛顿经典力学。

近代科学之所以产生并发展于欧洲,不仅同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及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也同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人文背景相关。多才多艺的人文主义者以他们新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文学、艺术、天文、物理、医学等学科的研究创作和著书立说,反对禁欲主义,鼓吹尊重人的个性、人性解放和人道主义,打击了神学统治,奠定了资本主义诞生的思想基础,并促进了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此外,海洋文化推动了商业经营思想的普及。海洋文化强调冒险和流动性,强调个人能力和商业智慧,这些导致政治权力无法过度集中,同时出现政治权力与经济实力相依附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