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现代物流管理与战略的研究领域
一、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物流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再生产的需要,是流通的主要因素。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任何一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都是由众多的产业、部门、企业组成的,这些企业又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城市和乡村,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它们之间相互供应产品,用于对方的生产性消费和职工的生活消费,互相依赖而又互相竞争,形成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物流就是维系这些复杂关系的纽带。马克思对此曾有过如下一段论述:“交换没有造成生产领域之间的差别,而是使不同的生产领域发生关系,并把它们变成社会总生产的多少互相依赖的部门。”“商流”和“物流”一起,把各个生产部门变成社会总生产中互相依赖的部门。
(二)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
社会生产的重要特点是它的连续性,这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也不能停止生产。而连续不断的再生产总是以获得必要的生产原材料并使之与劳动力结合而开始的。一个企业的生产要不间断地进行,必须保证原料、材料、燃料和工具、设备等生产资料不间断地流入生产企业,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将产成品又不间断地流出生产企业。同时,在生产企业内部,各种物质资料也需要在各个生产场所和工序间相继传送,使它们经过一步步的深加工后成为价值更高、使用价值更大的新产品。这些厂内物流和厂外物流如果出现故障,生产过程就必然要受到影响,甚至会使生产停滞。
(三)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在商品流通中,物流是伴随着商流而产生的,它又是商流的物质内容和物质基础保障。商流的目的在于变换商品的所有权(包括支配权和使用权),而物流才是商品交换过程所要解决的社会物质变换过程的具体体现。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为祝贺中国物流研究会成立的题词中写道:“货币的运动只是实物运动的反映,后者是第一性的……”“不仅要研究货币流通,还必须研究物资流通,把这两种流通科学地结合起来。”这些论述十分精辟,充分说明如果没有物流过程,就无法完成商品的流通过程,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
(四)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商品生产的发展要求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但是,没有物流的一定发展,这些要求是难以实现的。物流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消费水平,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物流对生产发展的这种制约作用就越为明显。
(五)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这不仅由于物流组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生产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决定着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否得以实现,而且物流费用已成为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外资料,英国工厂每年的物流搬运费大约占工厂成本的四分之一。据估计,美国每年支出的包装材料费用就超过110亿美元,通用电气公司的包装材料费用仅次于它的主要原材料铜和钢的支出,他们把包装看成是发展市场的重要工具。总的看来,在日本和欧、美的经济发达国家中,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原材料、燃料节约已经取得较大成果,而产品包装、储存、搬运、运输等方面的费用则在生产费用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搞好物流,被称为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在工业发达国家,通过降低物料消耗而获取利润(即所谓第一利润源泉)和通过节约活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即所谓第二利润源泉)的潜力已经越来越小,而降低物流费用以取得的利润(即所谓第三利润源泉)的潜力却很大。
二、现代物流管理战略的研究对象
(一)现代物流管理战略的特点
现代物流管理战略是一门新兴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也称为边缘科学。现代物流管理战略更体现了高科技含量的物流技术,准确迅速的物流信息,高效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控制,高服务质量和高物流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战略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表现在: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即运输、装卸、包装、保管和加工的技术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科学,其理论与方法是在综合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进行物流组织管理时,必须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先进性,又要考虑经济效果。因此,物流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科学知识,除了要掌握自然科学、生产和运输等技术知识以及商品学知识外,还要掌握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如对政治经济学、商品流通经济学、财政金融、统计学、经济地理等,都应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2)是一门对物流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的科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例如,要优选一个仓库的库址,不仅要考虑地质、场地等条件,还要考虑物资出入库的条件和对流通成本的影响,也要考虑产品的销售半径和用户的经济效益。
(3)是一门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要有数量的结论。因此,物流学同数学及电子计算技术有密切的关系。
(4)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研究课题、数据与资料来源于生产和流通,其研究成果又直接应用于生产和流通的实践。它直接服务于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制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提高物流技术和改进物流的组织管理。因此,物流学和物资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商品学、施工科学、生产加工工艺学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二)现代物流管理战略的主要研究内容
现代物流管理战略主要研究社会经济中(包括生产性企业和非生产性企业)物质资料空间位移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和经济问题,包括所涉及的运输、包装、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环节中的技术、经济与管理,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以系统优化理论为指导,研究物流的技术与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现代物流运输要在此基础上寻求物流过程中的合理运输方法,交通运输技术与管理,研究物流之“物”的集散地——各种货运站场的合理布局,以寻求运输与物流的最佳配合,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使物流的经济效果最好,从而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技术一般包括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两个组成部分。自然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形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技能和相应的生产工具及其他物质装备。社会技术是指组织、管理生产和流通的技术。技术进步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则是技术进步的起因、归宿和基础。
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产生都是经济上的需要引起的。同时,技术发展是要受经济条件制约的。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完善,主要决定于是否具备必要的经济条件,是否具备广泛使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包括与采用该项技术相适应的物质和经济条件。
为了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物流中的作用,取得尽可能好的经济效果,必须认真研究物流技术与经济的关系,从技术的选择、定型、制造设备到引进技术和推广应用,都有一个使技术与经济最佳结合的问题,以保证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在一般情况下,技术的发展会带来经济效果的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能够用越来越少的人力、物力消耗获得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效益,即技术的先进性和它的经济合理性是相一致的。但是,有时在一定的条件下技术和经济又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因为任何技术的应用都必须受当地当时具体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约束,条件不同,技术带来的经济效果也不同。随着条件的变化,技术的经济效果也会发生变化。技术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合理关系,找出它们协调发展的规律,促进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效果的提高。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物流技术、运输技术和经济管理的发展变化规律,其任务就是寻找物流与经济发展的最佳关系,降低运输和物流成本,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提高经济效果,使物流技术和经济发展能互相促进。
现代物流管理战略应用经济分析和现代数学方法,特别的线性规划、运筹学及其分支,如决策论、排队论、模糊数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应用计算机技术,寻求物流过程优化,特别是仓储、运输、配送子系统的过程优化并取得物流大系统优化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