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质与城市文化空间塑造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
一、环境文化(公共空间的建设与传播)
19世纪开始,环境文化由特定的人群、特定的时机、特定的环境三者合成一个独特的文化面貌。今天全球化的趋势,使得我们的城市空间塑造变得越来越困难,表面上看很容易,事实上越来越困难,这个困难就在于它的同质化。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均在模仿建造同样的城市文化空间模式,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必须探讨一个环境文化建设与传播如何既保持历史面貌,同时又使自身呈现出一种创意。我们对传统、古老的任何文化的继承,它真正有创建性的地方是如何通过现实的需要去激活传统的文化基因,传统本身不会发出创建性,而它的活性基因也要被发现、被刺激、被救活。
二、公共文化环境的城市身份(从历史的城市身份向象征性经济转化)
20世纪70年代时,全世界掀起一种文化的风潮,就是重新确定历史城市的身份,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依靠修整、保存传统的地标式建筑、传统的风俗,这个过程中,艺术介入了这种城市身份的定位与展现,艺术变成了一种公共艺术。同时大家在投资建设商会、传统的食品市场、新型饭店、咖啡馆、酒吧的过程中,把这些建设与城市的公共艺术融为一体,特别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艺术博物馆的建设。
目前中国发展公共文化环境的现实情况,是进入了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状况,尤其是公共艺术和艺术博物馆的建设,世界认为中国处于一个多馆的状态,我国现在每年兴起众多的博物馆,私营的、公益的有几百家之多,最多一年有400多家,这是努力去建构一个历史城市空间的文化身份的过程。所以,我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公共文化环境所展现的城市身份开始转向象征性经济,指的就是美学经济。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化存在一个重要趋势,这个美学化包括对商店、饭店、咖啡馆、酒吧、街道、公园的设计都成为一种可消费的美学空间。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三种价值
经济价值,也就是财产的价值、资产的价值。
道德的价值、社会的价值,让人群在公共空间中能够区别好与坏、安全与危险等,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视觉价值(美学价值),其实是一个最重要的判断价值。
财产的价值、社会的价值,都是要有品质标准的。例如刚才讲到的纸质媒介是否会消亡,我认为不会消亡,因为纸质媒介具有一种特殊的品质价值,这个品质价值不在印刷本身,而在于纸质书本制作过程所产生的美学价值,比如视觉感、触感。如果一个民族纸质印刷品全部不存在了,这个民族一定会走向消亡!因为缺少思想跟一种特殊的纸质、印刷设计之间的交流,这个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价值判断。
我认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这三种价值是相互联动的,但是美学价值是一个最重要的判断价值。以前都说艺术作品、形而上学的观念都是上层建筑,但今天应该已经融入我们的社会生产中,而且起到主导作用!所以我会说得极端一点,在建筑领域,一个建筑的审美价值必须被优先考虑,缺乏建筑审美价值的建筑,它的功能一定是最坏的,审美价值最高的建筑,它的功能一定是最好的。比如上海外滩那些殖民时期的外国建筑,应该说在欧洲建筑中也是很普通的建筑,但今天看,它的审美价值和功能价值依然是最好的。而我们中国很多建筑,只讲实际功能、使用功能,忽略了审美功能,它的功能是很差的,所以在城市公共空间建筑上,也是美学价值必须优先。
四、审美品质决定文化公共空间的经济和道德价值(文化创意产业)
没有审美价值的空间,难以实现经济和道德的价值,所以今天要努力地把经济与道德价值通过审美设计来提升。我们国家的众多建设,从建筑和文化产品上说,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品质!中国的景德镇陶瓷,为世界所瞩目。可以说,中国与很多国家的文化交流,甚至是外交关系都是通过陶瓷这个使者来实现的。但今天很可悲,景德镇一卡车的陶瓷只能换取英国的一件陶瓷,原因很简单,是因为美学价值沦落了,美学价值的沦落导致经济价值、甚至是道德价值的沦落!
从这个角度谈文化创意产业,我觉得我们目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是误解了。文化创意产业观念是20世纪80年代时一批英国学者提出来的,他们前瞻性地看见了21世纪将是一个世界一统化的地球村,在这个世界中,人们通过数码、数字、网络,使得我们各个区域独创性的东西难以保密、保持,也就是说,人类的一切东西、一切资源都将成为大家共享的资源,这跟十五六世纪大不一样。葡萄牙、西班牙国家船造得好,所以统治世界;19世纪工业革命,钢铁炼得好,铁轨铺得远,枪炮造得好,所以英国统治着世界三分之二的区域;美国创造了一个新媒体时代,使得你依靠那些传统的东西没用,要依靠的是思想,用思想统治世界资源,这些思想只能来自于文化,只能来自文化的提纯!所以英国学者向英国政府建议,要大量地投入文化,不光是简单的文化建设,而是要普育文化,因为文化产生思想!思想不可能从其他地方产生。
其实我刚才提到的文艺复兴时代也好、工业革命时代也好,主要都是思想主导。没有牛顿,哪有后来的工业革命?如果没有意大利15、16世纪那些画家们,哪有葡萄牙、西班牙?所以文化是产生思想、培育思想的土壤,而文化中的一个主体就是艺术。所谓的创意文化产业这个观念,简单地说就是要通过重视文化,像批量生产物品一样来生产思想,因为这个Industry是个比喻,我们说某个人学习很用功,他的学术、业绩很高,我们就会说He(she)is very industry。Industry是批量生产的意思,所以当时英国一些重要的学者提出的前瞻性观点就认为,英国要强大的话,不是靠炼钢、炼铁、武器,或者其他方面,靠的是文化和思想!美国很厉害,但本土的美国人可以说在美国各个领域都不占主导,不是学科代表人,所有的学科代表人都来自欧洲国家,甚至印度、中国,所以美国这200年的发展是通过“买”思想实现的!
我们现在的误解是,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把过去的、传统的产品,文化产品弄成遗产,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这是完全误解了!人们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往往在破坏文化遗产,破坏的就是那些摸不着、看不见的文化遗产,比如我们的乌镇,本来是原居民在里面,乌镇和水、房子、人们的生活形成了一种合成的原真的文化遗产,而如果把里面的原居民迁移出来,或是规定他们必须卖这个、卖那个,变成了小商、小贩,就是把这个摸不到的生活氛围给破坏掉了。比如说一个寺庙的雕塑搬到了博物馆,它就隔离了原来产生意义的场所,也就是产生意义的氛围没了。
20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一个论证会,会议的宗旨就是论证如何保护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今天的世界,区域特色主要依靠这个不可触摸的文化遗产氛围来体现,就是活着的历史!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文化调研的时候,某个组的组长,写过这个方面的问题,但没有引起重视。今天的世界同质化过程中,如何保护与建构一个城市空间的文化身份,这点非常重要,要重视这种软性的、摸不着的、看不见的东西,这点目前看来我们做得非常糟糕。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提升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唯一的做法就是提升大家的审美品质。如果没有这个审美品质,就算我们今天承认文化创意产业的做法,承认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那么也会流于表面的形式,使得我们的地域文化或是中国文化被进一步破坏。
五、审美品质必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艺术智信学)
中国文化的精粹,用一句话概括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到19世纪,能够有特色的地方就是精微!非常的精微!精微是审美品质中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特色。所以我在这几年中一直提出一个理论,就叫艺术的智信学。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对于美好的考虑,对于哲学的考虑,对于艺术的考虑,而是把它融化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去,因为现在我们对于艺术作品或是审美产品的看法,还认为它是一个高级的、贵重的东西。但对我来说,这个审美必须落实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东西中!
当年我们景德镇陶瓷在世界上有那么大声誉,就是它把最高的审美品质融化了,走向了最低的、日常的产品。一个不讲究日用产品审美品质的民族,他永远是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就比如矿泉水瓶,同样的材料,你让日本人、韩国人、欧洲人来做,不光是设计感不一样,连触感都不一样,摸到这个矿泉水瓶让你会觉得安全。而我们目前的这些产品,盖子、包括包装都有问题。中国买的食品包装很难拆开,没有剪刀拆不开。大家想想:一个永远让你处于焦躁,而没有一种享受过程的日常教育,这个民族会有创新能力吗?
所以说,所谓的艺术智信学,就是艺术作品也好,日常设计产品也好,是通过一种审美的愉悦、舒适,通过我们的触感、味觉当中的舒适性在不知不觉地重新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在磨砺我们的敏感性,让我们对很多事物的观察都变得越来越敏锐。19世纪以来的世界强国,强盛的原因是因为讲究,讲究精微的审美品质,而今天我们拥有的是粗糙!粗糙的民族是不可能有创新能力的!
刚才说过所谓的创新是来自思想,来自文化,而艺术是文化的主体,所以艺术在给我们提供审美享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重塑着我们的思维,重塑着我们的五官感觉,使我们能够在别人看不出联系的地方、看不出关系的地方看出了这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说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是说我要创造就能创造的!我们现在很多博士论文结束时都在讲创新点是哪些哪些,创新是没有那么容易的!但是创新是需要土壤的,从无到有不是创新。艺术作品的创新我反对其独创性,因为独创性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你让疯人院的疯子去画画,每个人都很有独创性,而且今天和明天画的都不一样,自身是不能复制的。而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它的技巧、审美价值是可以复制的。乔布斯,大学读两年觉得没意思,然后退学去进修美术学,后来进入了电脑手机行业。我们坐奔驰车觉得舒服,觉得昂贵,他坐奔驰车,从人们想象不到的东西里面看到了一种关系,看见了他与设计之间的一种特有的关系,所以他创造了苹果手机,改变了世界。
我们的城市空间现在并不是指一个公共雕塑、一个博物馆,而是指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个日常生活中,我们这个民族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不是去把一些传统产品变成文化创意产业产品,或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纠缠,最重要的事是从现在开始,要把我们的审美品质落实到一切产品的制作过程中!日本他们的强大不是在其他方面,而是落实到一张纸的制作上。我可以拿日本一张最普通的纸画出非常丰富的画,但拿中国最贵的纸怎么画都感觉这个材料在与你对抗,你要去征服它,你已经不愉快了,画画的心情已经没有了。如果哪一天我们把一张纸造得跟日本一样、或者是超越日本,那么我们的创新就已经进了一步。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