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礼书通故》研究
《礼书通故》是黄以周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是清儒礼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此书“草创于庚申(咸丰十年1860),告蒇于戊寅(光绪四年1878)”,用时近二十年。嗣后复加修订,至光绪十九年(1893)在黄氏试馆正式刊刻印行,历时凡三十四年,是黄以周一生心力之结晶。《礼书通故》一经问世,便受到学界的欢迎与好评,黄家、黄家骥《<礼书通故>校记》言“一时士大夫各以先睹为快,踵门索书者骆驿不绝”。俞樾为此书作序,以为与秦蕙田《五礼通考》可“益三通而五”,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为“最赡博精审,盖清代礼学之后劲”,章太炎《检论·清儒》则以为黄以周“作《礼书通故》,三代制度大定”, 《太炎文录·黄先生传》又云“其说经陈事,象物宏肃,超出钱大昕、阮元诸儒上远甚”。
黄以周有意仿戴圣《石渠奏议》、许慎《五经异义》而为此书,格局宏大,网罗万象,“上自汉唐,下迄当世,经注史说,诸子杂家,谊为旁涉,随事辑录”,凡历代礼制所及,无不兼涉。全书分“礼书”“宫室”“衣服”“卜筮”“冠礼”“昏礼”“见子礼”“宗法”“丧服”“丧礼”“丧祭礼”“郊礼”“社礼”“群祀礼”“明堂礼”“宗庙礼”“肆献祼馈食礼”“时享礼”“改正告朔礼”“籍田躬桑礼”“相见礼”“食礼”“饮礼”“燕飨礼”“射礼”“投壶礼”“朝礼”“聘礼”“觐礼”“会盟礼”“即位改元号谥礼”“学校”“选举礼”“职官”“井田”“田赋”“职役”“钱币市籴”“封国”“军礼”“田礼”“御礼”“六书”“乐律”“刑法”“车制”“名物”四十七门九十二卷,加上“礼节图”三卷、“名物图”四卷、“叙目”一卷,共100卷,凡一百二十余万言。
可见,《礼书通故》首先是礼乐文化研究成果的汇聚、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无论是个人层面的冠、婚、丧、祭,还是社会层面的相见与燕射;无论是国家治理层面的赋税、刑法与教育,还是学术层面的名物、车制与小学,皆有系统地梳理与研究。其次,《礼书通故》是历代礼家考礼议礼成果的汇辑,将汉唐以来礼家之说搜罗殆尽,其中以班固、许慎、郑玄、贾公彦、孔颖达、司马光、陈祥道、朱熹、敖继公、方苞、江永、戴震、金榜、褚寅亮、段玉裁、王引之、张惠言、万斯同等为多;此外只言片语,或《左传》《诗经》《周易》《尚书》等经书,或《国语》《汉志》《晋书》等史书,或《庄子》《荀子》等子书,稍涉礼制,皆尽力搜集,加以论考。最后,《礼书通故》是黄氏父子经学思想的集结,代表黄氏父子经学研究的最高成就。《礼书通故》以考礼议礼为主,但是在不同章节对黄氏父子《易》学、《书》学、《春秋》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多有引用和展示,可谓集其经学研究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