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钱塘:杭州决策咨询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围绕“一基地四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杭州智慧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授 陈畴镛

大力发展智慧经济是杭州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杭州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途径。“一基地四中心”是国务院对杭州城市的定位,体现了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与独特优势。围绕“一基地四中心”建设,加快发展具有杭州特色的智慧经济,对于打造杭州经济“升级版”,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智慧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智慧经济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理解:当前的智慧经济是强调更加智慧的人起主导作用,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应用需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以基于互联网的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生产力特征。从人和自然关系角度来看,不仅依靠能源、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而更依靠人力资本,智慧型劳动者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二是生产关系特征。也就是人际关系特征,更多体现了信息社会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化,由集中式、单一型的发展模式成为分布式、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三是发展方式或生产方式特征。智慧经济既有生产力特征,又有生产关系特征,强调创新、创意、创业的作用,突出信息、能源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现促进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要求。

二、智慧经济对“一基地四中心”建设的促进作用

1.智慧制造是推进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倍增器

杭州工业以传统行业、消费品和终端竞争性领域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同质竞争激烈。2013年,十大重点发展产业中,属于工业的先进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同比增长8.0%,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持平,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仅增长7.1%,增速在浙江省排名第9位;高新技术产业尽管在稳步增长,但与浙江省其他城市相比依然落后,其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1%,增速在浙江省排名第7位。另外,相对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杭州电子信息制造业是短板,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还远远达不到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和“两化”深度融合的需求。由此可见,杭州推进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任务艰巨,工业转型升级亟待寻找到突破口。德国提出和实施工业创新4.0计划,对抵御欧债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借鉴德国工业创新模式,做大做强智慧制造产业,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应用智能技术创新提升杭州制造业水平,为智慧杭州和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装备支撑和集成服务,是杭州推进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倍增器。

2.智慧商务是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设的助推器

电子商务是杭州优势产业培育的“最亮增长点”,网站数量、B2B、B2C、C2C、第三方支付均居全国第一。一方面,近几年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速超过50%,成为引导十大产业的“增长点”,后发优势和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但另一方面,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还不高,电子商务对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显著。加快发展智慧商务,以电子商务带动企业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智能化、网络化增强产业链商务协同能力,是打造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升级版、加快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和助推器。

3.智慧文创是推进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建设的新载体

文化创意产业是杭州十大产业发展的“排头兵”,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杭州GDP比重达到16.3%,增幅为18.0%。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虽具备一定的基础,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如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不高,缺乏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各文创产业园区特色定位与城市资源特点联系不密切、不鲜明等。充分利用智慧杭州建设契机,把握智慧城市应用需求,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的数字内容产业,丰富拓展文创产业链,着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是推进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建设的新机会、新载体。

4.智慧旅游是推进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建设的新途径

旅游休闲产业是杭州优势产业培育的“突破点”之一,近年来已初步形成旅游观光、休闲保健、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2013年,旅游休闲产业增加值增长11.3%,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5%。但杭州旅游休闲产业还存在产品个性不够鲜明、文化资源与旅游休闲项目缺乏有效结合、品牌国际知名度不够高、国内高端市场与国外市场开拓力度不强等问题。随着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休闲经济将在整个经济中处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智慧城市建设、广大市民和游客对智慧旅游休闲生活品质的需求出发,建立包括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城管等对旅游休闲有重要影响的大智慧旅游概念,以智能化、网络化提升杭州旅游休闲国际影响力,是杭州推进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建设的新途径、新亮点。

5.智慧金融是推进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驱动力

近年来,杭州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总量和金融综合竞争力在长三角区域范围内仅次于上海,金融机构密集程度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是全国大中城市中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的城市之一。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扩大了杭州金融创新的辐射影响。但也存在直接融资比重不高、本土金融实力较弱、金融业对外开放度不高、民间资金转化为投资资本的路径不畅等问题。加快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支持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加快推进以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技术、平台和服务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智慧金融,是推进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三、围绕“一基地四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智慧经济的方向与重点

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智慧经济在杭州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经济规模总量超过1万亿元,建成特色明显、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安防、智慧金融、智慧健康、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成效显著,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区、智慧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1.围绕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智慧制造

发展目标与方向:信息产业成为杭州重要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和食品饮料等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水平和国家软件名城竞争力全面提升。成为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物联网产业规模和应用水平全国领先,并在数字安防等领域形成全球产业中心。成为全国云计算产业中心,建成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成为全国大数据产业中心,建成国内商用大数据营运中心。

发展重点:一是大力发展网络设备和智能产品;二是做大做强物联网产业;三是加快发展智能控制系统;四是着力发展应用电子产业;五是提升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六是积极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2.围绕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智慧商务

发展目标与方向: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保持全国领先,国际市场辐射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增强,由商品交易向涵盖智能采购、智能销售、数据分析、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等的全流程服务发展,成为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智慧物流体系基本形成,智慧物流全国领先。

发展重点:一是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和模式创新;二是促进电子商务驱动的制造业生态变革;三是拓宽移动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四是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五是大力发展智慧物流。

3.围绕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智慧文创

发展目标与方向:基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的智慧家庭、动漫、数字娱乐、数字影视、工业设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文创产业的渗透力、拓展力与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打造全国一流的数字媒体基地、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新媒体版权内容库和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云平台,实现数字内容、技术、产品、服务和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工业设计成为杭州强化创意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重要载体。

发展重点:一是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二是加快发展智慧家庭产业;三是积极发展工业设计。

4.围绕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智慧旅游

发展目标与方向:智能化、网络化技术促进旅游休闲资源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整合、共享交换和协同应用,游客与旅游目的地服务要素的相互感知和综合运用持续增强,着力形成包括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城管等对旅游休闲有重要影响的杭州大智慧旅游产业,杭州旅游休闲品牌影响力和城市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发展重点:一是应用智慧技术挖掘杭州旅游休闲文化内涵;二是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休闲基础设施;三是积极发展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城管等产品与服务。

5.围绕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智慧金融

发展目标与方向: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技术、服务和平台持续创新、规范发展,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探索建立网络银行、金融数据交易中心及跨境电商支付和结算业务,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服务中得到有效应用,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全球领先,打造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

发展重点:一是着力打造互联网金融中心;二是大力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三是加快建设金融数据交易中心。

四、围绕“一基地四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智慧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创新,着力增强智慧经济发展动力

1.强化智慧经济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根据智慧经济的内涵及其与“一基地四中心”建设的关系,建议适时将杭州市推进十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调整为杭州市推进智慧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全市智慧经济发展有关重大问题。十大产业办公室同时更名为智慧经济办公室(或合署办公)。进一步明确各地、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牵头部门抓总落实、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智慧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

2.强化智慧经济商业模式创新

国内外和杭州的经验都表明,打造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技术、设备、服务、管理、营运为一体的系统供应商,实现总包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是做大做强智慧产业链最为成功的商业模式。以智慧应用为导向,积极推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内容供应商的深化合作,实现研发、设计、制造等产业链各环节资源与城市信息资源和技术服务间的纵向联合、横向整合。

3.强化智慧经济关键技术创新

部署一批智慧经济技术研发重大专项,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加快智慧应用和产业发展重大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制开发。特别要在传感器网络、云计算、数据整合与挖掘等优先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大力鼓励杭州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国际国内标准研制活动,抢占标准制高点,确立杭州在智慧城市相关应用和智慧经济发展中的先发优势地位。

4.加快智慧经济市场创新

促进互联网经济从“消费服务型”向“生产服务型”延伸,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渗透融合,开拓数据挖掘、网络安全等新的发展领域,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通过智慧城市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启动本地市场,与浙江其他城市,周边的上海、江苏各市共同探索统一智慧应用相关标准,着力开拓浙江和全国应用市场。

(二)整合资源,有效激发智慧经济发展活力

1.提高引资质量和水平

完善“招大、引强、选优”政策机制,优化智慧经济招商引资结构,重点引进对智慧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高层次人才,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提高招商引资效率,把世界IT 100强企业、中国电子信息100强企业和电子信息领域的“央企”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合作。积极探索产业链联合招商的模式,鼓励外商和市外资金投资发展智慧经济关联配套能力强的产业集群项目。

2.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通过业务拓展与资本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实力雄厚、品牌价值高的智慧经济大企业集团,并带动、集聚一批业务关联企业,培育一批智慧经济“小巨人”。建立智慧经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应用部门,以及网络运营商的集成作用,提升智慧城市项目系统集成能力和对智慧经济的带动作用。

3.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智慧应用服务

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服务项目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中,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设立购买云服务的专项经费。改变单纯由政府投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格局。制定政府购买智慧城市建设服务指导性目录,及时、充分地向社会公布购买的服务项目、内容以及对承接主体的要求和绩效评价标准等信息,倡导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杭州名优软件产品和服务。

(三)打造平台,积极构筑智慧经济发展高地

1.做大做强滨江智慧经济先行区

支持滨江区发挥先发优势,以打造中国互联网经济示范区、浙江省物联网产业核心区和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为重点,率先建设融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化应用于一体的智慧产业创新示范区,率先建设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区,成为引领杭州乃至全国智慧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先行区。

2.加快智慧经济总部集团衍生发展

目前杭州基本形成了钱江新城、武林区块、庆春区块、黄龙区块、高新区块等几大总部集聚区。要在现有基础上,因势利导,突出特色,做大做强智慧总部经济。一是发挥思科中国、浙商总部等总部集团对智慧产业的带动作用,延伸和拓宽智慧产业链;二是留住总部与引进总部相结合,既强化本地智慧经济企业“留根工程”,又实施各类外埠智慧经济企业“引根工程”。

3.优化智慧经济产业布局

高新区(滨江)、城西科创和大江东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国家级与省级开发区及主城区都要把发展智慧经济作为重要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目标,打造智慧产业集聚区,构建起智慧产业链集聚、创业企业孵化、应用人才培训等的重要基地。强化市、区(县、市)两级联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探索产业平台合作共建模式,拓展延伸区县协作的范围和内涵,引导主城区智慧产业链向三区四县(市)延伸和拓展。

(四)优化服务,努力营造智慧经济发展环境

1.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提高互联网资源利用率,提升城市网络环境和人文景观环境,加快网络升级演进,推动应用普及深化,强化产业协同并进,不断增强宽带支撑智慧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加强和优化城市有线无线网络建设,确保城市建设中光缆管线、宽带接入网络等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强化网络安全。

2.加强土地要素保障

鼓励各地优化智慧经济发展空间规划,优先保障智慧经济重点项目的土地需求。以土地产出效益为核心,对引进项目和企业土地利用状况、综合绩效进行全面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别实施分期分阶段供地、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差别化地价和履约保证金等制度。

3.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全面落实国家和浙江省鼓励信息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浙江省在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项目布局、资金安排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落实中央财政资助项目明确需地方配套的政策。杭州市有关专项资金和财政科技经费重点向发展智慧经济倾斜。发挥杭州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优势,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

4.提高人才支撑能力

加强智慧经济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重点引进国际行业优秀领军人才。大力培养智慧技术研发人才、应用人才和营运人才,重点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支持各类高层次人才创业,降低创业时期的生活和经营成本。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培养智慧经济技术、服务、管理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5.探索智慧经济统计监测和评价机制

研究建立杭州智慧经济统计调查制度,强化统计、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定期由第三方机构对杭州市和各区(县、市)智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智慧经济办公室定期对智慧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形成推进工作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