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钱塘:杭州决策咨询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于加快杭州“双镇”建设的政策建议

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课题组

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邀请了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钱水土等专家就大学生创业小镇、基金小镇(以下简称“双镇”)规划和建设问题进行咨询论证。专家们分析了“双镇”建设的普遍规律和共性要素,剖析了杭州市近几年大学生创业、创意工作的得失,提出了打造集高端人才、科技创新、技术研发、金融创新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园区和资本集聚高地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外创业、金融集聚区的范例及基本特征

大学生创业小镇、基金小镇是现代创新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国内外已有类似的成功模式,值得借鉴。

范例一:美国“格林尼治”,一流环境成就世界对冲基金之都

美国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镇毗邻纽约金融市场,是典型的财富集聚区、对冲基金之都。当地聚集了400余家对冲基金总部,资产管理总额接近2000亿美元。小镇风景秀丽,拥有高级餐厅、停车场和游艇泊位以及设计师商店,注重城镇规划和布局,吸引以从事金融投资为主的财富人群,其成功的秘诀在于优美的环境。

范例二:美国“硅谷沙丘路”,集聚资源形成“创业天堂”

美国硅谷沙丘路毗邻斯坦福大学和硅谷,是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集聚区域。这里浓厚的创业氛围、一流的人才科技资源和充足的项目资源储备,对投资机构形成强大的吸引力。目前,这里已经汇集了美国60%的风投公司,其成功的秘诀在于高校人才的集聚。

范例三:上海“北外滩”,紧抓机遇构建财富管理高地

借助上海自贸区成立的机会,以构建财富管理高地为目标,虹口区北外滩对冲基金园区为入驻机构提供专业的合作平台和引导基金、人才激励、财税扶持、物业租金、医疗保障等多方面服务。入驻机构还享受一系列由市、区两级政府提供的优惠扶持政策。目前,园区已入驻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共620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7000亿元,其成功的秘诀在于邻近大都市的区位优势。

范例四:浙江嘉兴“南湖基金小镇”,借鉴国外经验打造投资机构集聚地

嘉兴南湖基金小镇毗邻上海,设置花园式和高层办公楼、配套商业、酒店、俱乐部、会场、院校、公寓和住宅等多种业态。集聚区借鉴美国“格林尼治小镇”运作模式,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公私募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五年来,当地已集聚500多家机构,管理资本超过3000亿元,其成功的秘诀在于政策优惠。

以上成功的范例各有其因,但都有其内在规律。分析以上创业、金融集聚区建设经验,具备以下四个核心要素和基本特征,缺一不可。

1.完善的创业环境

上述区域具备广阔的专用场地、便利的交通布局、优越的人文生态、丰富的生活业态,区域内还提供优惠的居住条件和完善的现代商贸服务,形成了人性化的生产生活环境和配套服务体系。与现代大都市相邻,构建动静相宜的人文居住创业环境。

2.良好的产业生态

上述区域毗邻创业、金融高地,资金量充沛,形成了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资源集聚优势。因地制宜的产业优势与合理的布局规划、有效的扶持培育相结合,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产业推广转化的链接,整体发展态势明显。

3.合理的政策体系

上述区域均在环境营造、税收、贷款、保险、教育等方面实行政策扶持,降低入驻企业和机构创业成本,上海和嘉兴还对管理权限适度下放,优化审批流程。

4.集聚的人才资源

上述区域均与众多高知名度的高教园区、大专院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人才组织展开合作,区域科创和金融人才储备充沛。规模化运作确保了人才资源高度密聚集,形成科研人才研究与创业的高度融合。

二、杭州创业、创意集聚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双镇”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杭州近几年已进行类似的探索和实践。杭州积极发展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相继出现了一批金融集聚先导区。其中以江干区笕桥赛博创业工场、滨江区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较为典型。尤其是江干区笕桥镇大学生创业园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创基地,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在环境营造、产业布局、资金支持、设施建设、平台培育等核心要素上不够完善,尚未发挥出“1+1>2”的集聚效应。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拎包入住”的创业环境尚未形成

“双镇”区域内城、镇、社区等IT系统和Wi-Fi局域性信号没有形成24小时局域性覆盖;周边缺乏高品质、生态自然的现代社区环境和现代商贸服务支撑;直接服务于创业就业的教育、休闲、娱乐等配套有待完善,难以满足各类创业人才的精神文化需求;区域内及附近道路、绿化、水体等环境有待进一步整治。

问题二:适应生产生活的生态链不完整

“办公、居住、休闲三位一体”的环境和交通等设施配套缺乏完善,生产生活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撑不健全,各类龙头、小微等科创和金融企业、中介机构及人才的引进及集聚等问题没有形成制度化,好项目缺乏挖掘,产业资源缺乏整合,难以将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整体入驻生态没有系统形成。

问题三:结构布局有待合理化

金融集聚区主要入驻机构为股权投资公司、银行和中介服务机构。创业园区主要入驻机构为电子商务、智能硬软件、通信技术、物联科技、信息服务和创意设计企业(机构)。目前,诸多入驻机构布局分散、随意,功能分类无序化。

问题四:区域性扶持政策不够完善

办公场地及住房补贴、贷款与投资、培训培育、税收与退出奖励等政策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不少政策服务与实际项目运作分离;专项扶持资金缺乏统一管理与规范化配置;资金统筹和项目运作优势不明显;审批程序烦琐、耗时长短不一,总体效率不高。

问题五:科技创新和金融人才集聚有待加强

“科技创新和金融资本集聚高地”在其打造过程中,始终面临人才匮乏的困扰,当前尤其缺乏科技研发、金融管理、资金运营和培育服务类中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部分高校的科技创新人才、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力量相对落后,理论多、实践少,普遍存在创业观念偏差、经济管理知识匮乏等问题。这一现状直接影响了园区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制约了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三、推进杭州“双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专家认为“双镇”的概念与一般“小城镇”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小城镇是一个行政区域的概念,而“双镇”建设更多的是一个集成和平台的概念。它除了依托小城镇的邻近都市区位优势、现代社区、商贸服务和历史文化等元素外,要更多地做集合、集成的文章。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合理规划布局生态产业圈层

以构建杭州“半小时交通圈”为基础,将仓前、余杭、塘栖、笕桥、双浦、九堡、瓜沥、转塘、湘湖等城乡接合区域作为试点先行区;根据不同类型的产业特征、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避免一哄而起,同质竞争;整合各区块运营资源,吸引国内外一流的私募、资产管理、租赁等金融及科创机构,同时引进法律、审计、研究、咨询等机构,带动产业集聚,形成以电商、通信、数字、软件、物流、研发、基金、投资等信息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同时,要加强统一规划、借力使力,与各区县建设的重点产业园区相结合,如余杭区的未来科技城、钱江经济开发区,西湖区的“云栖小镇”、国家大学科技园,萧山区的智慧城镇示范园等。要把“双镇”建设与杭州已实施的副城组团建设、小城镇建设、“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工作结合起来,打造宜居、宜业的创业创新高地。

建议二:建立“一站式”配套服务的创业环境

应注重创业规划与生活服务相配套。可联合院校、科研组织与科创、金融类企业设立专职培育机构和项目评估委员会,提供注册、财税、法律、资金、人才、开发等服务;定期邀请企业家、投资人、精英团队开展创业培训与讲座、峰会和论坛,做好创业氛围引导;整合现有住房等资源,构建融“居住、办公、教育、娱乐、医疗”等多个要素为一体的办公生活环境,适当规划建设一批公共租赁房和相关配套设施,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多种需求,为创业者提供“拎包入住”式的环境支撑。

建议三:创建创业就业与人才培育模拟基地

依托杭州高校、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的人才及产业资源优势,借鉴“硅谷咖啡馆”的模式,培育“人才+引导+项目+资本+政策”的模拟基地;优化师资队伍建设,驻点开设院校课程、兴趣培训、企业招聘会及交流论坛;协助创业投资者及企业了解发展动态与政策,发挥产业、资金、渠道、资源、环境、政策、人才、院校等多重优势。

建议四:打造以信息为支撑的“融资融智”平台

由政府主导,构建区域网络管理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及金融、中介机构提供IT网络系统支持与Wi-Fi区域信号全天覆盖。如此,业务运作、数据收集与分析、企业日常管理、运营资源元共享等内容都可呈现于系统中,能够规范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提高沟通与管理的实效,使得基础设施可控,资源实时监控,系统维护便捷,使运营管理迈向信息化、网络化,体现融资融智的运作优势,以及环境、政策、人才、院校等多重优势。

建议五:提升科创金融产业的“抱团”优势

借鉴智慧经济“六大中心”的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咨询服务、通信技术、数字信息、动漫设计、对冲基金、软件编程、股权投资、物联科技、互联网金融、数字医疗、科技金融等产业,引入银行、会计、律师事务所等金融投资、私募与资产管理机构,成立基金研究院,形成“专而精”的金融集聚业态,呈现跨越式发展。

建议六:通过市场竞争与合作发挥集聚效应

积极联动省、市、区三级,发挥政府支撑、基金引导、创业者引领作用,构建由政府主导的公共配套服务、信息支撑网络、创业辅导体系、资智融合平台、资源整合机制五个层级递进、有机集合的系统,让创业者和金融机构通过市场竞争参与合作,构建“智慧+资金、创新+政策、市场+服务”的运作模式,形成融合发展、优势互补的机制。

建议七:完善以资金分级奖励为主的政策扶持

对照省、市、区现有政策,按照“统一、规范、分级”的原则,明确以税收、资本规模、办公住房、人才招引、信贷等资金奖励、补贴为主的政策支撑。

对基金小镇的建设而言,可设立以下奖励。

(1)资本追加奖励

建议对于私募证券、信托等基金管理资本达到20亿元以上的给予0.1%的奖励,对成立3年内直接股权投资额度达到其注册资本(出资金额)30%以上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

(2)规范LP(有限合伙人)退出额度

建议按照企业实缴税收地方留存部分的二分之一给予奖励。

(3)企业营业税

实行按其实缴税收地方保留部分给予逐年递减的奖励返还。

(4)个人收入调节税

建议对高端人才工薪及分红所得个人收入调节税按实缴税收地方留存部分的三分之二给予奖励。

(5)人才招引

参照杭州以往中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与机制,加大落户奖励、购房补贴、住房补贴力度,解决子女入学等教育配套问题。

(6)人才租房

对设立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而言,私募证券基金管理资本规模达亿元的,可以企业名义申请人才租房补助。

对创业小镇的建设而言,可设立以下奖励。

(1)风险信贷

做好资金配套支撑,引进信贷、融资机构,为有融资需求的大创项目提供信贷资金。项目税收奖励。对上一年度实缴税收超过50万元的大创项目,前3年内逐年给予实缴税收地方留存部分80%、70%、60% 逐步递减的奖励。创业培训补助。对入镇的大学生、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论坛等活动,经认定给予一定比额度的补贴。

(2)创业服务机构补贴

培育引进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全程、廉价的专业服务,政府以“服务购买”进行财政补贴。对于已落户的大创企业和缴纳“五险一金”的本科、硕士、博士企业创业者给予一定面积和数量的,依次递减的租房及补贴。


附:课题组成员

执笔人 沈金华 李艳 俞春江

课题参与专家 孙元 浙江工商大学企业组织与战略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李正卫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余亦武 浙江天堂硅谷资产管理集团创业投资部副总经理

陈荣达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金通 浙江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教授

钱水土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