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案例及分析
一、案例1
她患抑郁症了吗
小白是大一女生,第一次远离家乡和父母来到大学求学。刚进大学时,她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但渐渐发现,新的事物那么多,信息量那么大,要适应那么多新东西其实是很难的。此后,她做事情都觉得很困难,不容易上手,对此小白感到十分懊恼,经常自责,情绪十分低落。
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状态,小白开始经常关注心理学方面的杂志和网站。有一次她看到一篇描述抑郁症的文章,结合自己的状况,觉得自己有些抑郁症状,她便不断搜索关于抑郁症方面的文章,并且按照其中介绍的一些方法对自己进行治疗,寻求解脱,但效果甚微。小白越来越确信自己患了抑郁症,常以一个病人的心态看待自己,因而对前途悲观失望,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小白终日无精打采、反应速度减慢、分析能力下降、生活懒散,时常觉得大学生活和学习没有意思。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总是排在班上的后几名。
同时小白对各种活动失去兴趣,整天待在宿舍里,也不跟宿舍同学说话,只是一个人躺在床上听音乐,或者自怜自艾,以泪洗面,觉得自己很孤独,很无助,没有人可以依靠。
【案例分析】
小白的抑郁症状首先是源自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
其次,是因为她本身性格固执,喜欢钻牛角尖,对自己关注太多。
再次,她身上具有抑郁症患者歪曲认知的一些特点:一是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或是把自己的优点看待微不足道;二是把自己的抑郁表现夸大成没有指望的心理疾病。由于这些负强化的思维导致了认知上的歪曲,她对自身、周围环境和未来都产生了一些消极看法,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如此恶性循环,症状越来越严重,快乐的感觉越来越少,最终整日悲观失望。
建议小白求助心理咨询师并积极配合治疗。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促进治疗。
第一,建议小白填写生活事件表,标出各种与情绪有关的事件在生活中发生的频率,以及这些事件引起的愉快及不愉快程度,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她意识到不同事件与心境的关系,并进行有意识的情绪调整。
第二,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小白的问题。小白可以填写一张认知重构表,把会影响自己情绪的事件找出来,然后分析其中有没有不合理的观念。若有,则用合理的观念取代它,并在实际生活中反复实践。
第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宣泄。
第四,制订学习上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针对这两种目标制订合理的、可以实施的学习计划。尝试把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然后逐个实现。这样可以避免因为目标太大而无法实施的情况。
二、案例2
她为何洗个没完
文静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女孩,自幼胆小、认真、爱清洁、讲卫生。一年前,同宿一女生得了肝炎,从此,她饭前便后特别注意洗手,每次非要用肥皂洗得“干干净净”才肯进食。后来,洗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而且一定要计时,每次非要洗到5分钟不可。如果父母、同学劝她少洗手,她就会发脾气,甚至不吃饭。即使冬天,她也照常洗手,常因洗手时间长而影响生活和学习。再后来,她不但洗手,连她经常用的东西都不断地洗,比如洗杯子、洗钢笔,她甚至把随身听拆了,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洗。
前段时间,她的症状进一步加剧,她认为外边所有的东西都很脏,不愿意出门,每次出门回来都要洗澡,而且持续很长时间,大概五天就可以用掉一块香皂。她现在已无法继续正常地学习和生活,休学在家。
她知道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却无法控制自己。
【案例分析】
文静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无疑是强迫症。强迫症的人,性格多属“内向型”。他们大多具有认真、细致、耐心、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常常被人们称为“好孩子”。但是,当这些好品质极端化以后就形成了引发强迫症的性格因素:好思虑、多疑、胆小、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做事呆板等。
文静小时候,父母的生活习惯、工作特点、教育方式对她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她的行为与父母的观念不相适应的时候,她一般会强迫自己去接受和适应,心中却留存了潜在的背叛意识。当室友生病时,就像一把打开文静心病的钥匙,促使她表现出强迫症状。
建议文静应该正确认识到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不要产生恐慌,要相信自己。心理矫正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方法,文静应主动配合心理医生改善自身心理环境、心理素质,提高认识水平,阻断强迫思维,从纠正强迫行为入手,进行心理治疗。
在心理咨询时,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法。现实系统脱敏法是这样的,在给来访者建立恐惧事件层次之后,咨询师将来访者引导到恐惧事件的情境之中,让来访者体验这种焦虑心理,反复多次之后,使其逐渐适应此种情境,不再感到害怕。然后再引导他进入下一个深层次恐惧事件的情境中。注意系统脱敏治疗都是由最轻的事件到最严重的事件逐步展开的,并且逐渐加大作业的量。
其次,可以采取思维中止法。让来访者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引导来访者在头脑里出现“强迫想法”时,就弹手腕上的皮筋,并让其说出指导语:“这是我的强迫症,是自己强迫自己,应当马上终止!”不要“迁就”自己的症状。可以反复做这个作业。
总之,在心理咨询指导下,经过系统脱敏、交互抑制、思维终止等方法的治疗,强迫症状是会大为改善的。
三、案例3
从电影《心灵捕手》看心理咨询
故事梗概
影片讲述了一个桀骜不驯,却又聪明绝顶的年轻人的故事。本片主人公威尔(Will)仅有20岁,他从未上过大学,却对数学有着痴迷的爱,自己博览群书,但是由于卑微的出身和经济的贫困,他只能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做一名清洁工。一位著名的数学教授注意到了他,从此改变了威尔的命运:一天,教授在黑板栏上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提供答案,可是无人能解。威尔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地解开了这个难题。数学教授在找不到真正的解题者之后,又出了另一道更难的题目,终于找出了这个数学天才——这个可能是下一世纪的爱因斯坦的年轻人。
威尔从小被亲生父母所遗弃,后来又受到养父的虐待,缺乏家庭的爱和管束,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内心极度自卑,而他的外表却是桀骜不驯,甚至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少年看护所。最后经过数学教授的保释并向法官求情,才让他免受牢狱之灾。虽然教授希望威尔能够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标,用尽方法希望他打开心结,但是许多被教授请来为威尔做心理辅导的心理学家,却都被这个有着惊人的高智商的小伙子洞悉心理后受到羞辱,纷纷宣告威尔已“无药可救”。
数学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桑恩(Sean),希望他来开导这个异常聪明而又前途迷茫的年轻人。在众人的帮助下,威尔会不会将以前生命中所遭受的困境都抛之脑后,重新找回生活的目标呢?到底最后他能不能打开心胸拥抱生命?会不会把他之前所遭遇的困境抛诸脑后?心理咨询真有如此大的魔力打开这个青年的心扉,捕捉到他的心灵吗?
【案例分析】
咨询师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并帮助来访者找到问题的症结。咨询师可以采用的技术有很多,但关键还是咨询师的真诚、信任、同理心、以当事人的利益为重的职业素养,以及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咨询技巧包括对峙、澄清、反复逼问等方法。让我们看看这位高明的咨询师是如何巧妙打开这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的心扉的。
1.真诚的沟通
当威尔毫无顾忌地批评并同样用他的博学来羞辱这位咨询师的时候,咨询师桑恩在恼羞成怒之后陷入了强烈的心理矛盾之中,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按时与威尔见面,并毫不隐瞒说出了自己的心理感受和矛盾,说出威尔的过人之处,威尔被桑恩的真实和真诚所动容,心灵受到了震颤。
2.同理心
桑恩通过和威尔交谈,发现这个小伙子桀骜不驯、夸夸其谈的背后实际上是深深的自卑,他敏锐地洞察到威尔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源于他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包括威尔对数学教授安排的所有工作的嗤之以鼻,对自己深深喜爱的女友的粗鲁拒绝的对自己才华的无情糟蹋,等等,都让桑恩对威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因为桑恩能将心比心,充分设身处地为威尔着想。
3.澄清
威尔虽然聪明绝顶,却无法看清楚自己的问题,他一方面大谈搬砖头应该受到尊重,做杂役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却每天乘40分钟的火车,到全球最受敬重的大学去做杂役,并躲起来把难题解答在黑板上,然后又否认是自己做出来的。桑恩看清楚了这一切,他质问威尔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家门口做杂役呢?威尔哑口无言。桑恩继续展开攻势,问威尔的志向是什么?威尔随口乱说,说要到南方牧场去当牧羊人,桑恩敞开屋门,对威尔说:“不要浪费我的时间,你走吧。”习惯了口出狂言的威尔大惑不解,连声强调咨询的时间还没有结束,桑恩说:“对于一个简单问题都不能诚实回答的人谈话,是浪费我的时间。”威尔无语离开,却留给了威尔许多沉思,他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矛盾的行为和言语。
4.对峙
桑恩与威尔有5次交锋,包括一言不发的对峙,言辞激烈的对峙,行为粗暴的对峙等,每一次对峙都让威尔对自己的了解深入了一步。每一次的对峙都给予威尔和桑恩无限的思考,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思考在面临考验的时候是退缩放弃还是直面挫折。这也是这部影片最扣人心弦的部分,故事的一波三折正是通过不同的对峙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5.反复逼问
当桑恩从威尔的档案中了解到威尔是一个孤儿,自幼就被本该爱护他的人舍弃,并受到养父的虐待,满身是伤疤的时候,心里感到强烈的震撼,因为桑恩也经历了同样的遭遇,他明白了威尔自卑的根源,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了威尔要在别人舍弃他之前先舍弃别人,这也是他强烈的自我保护的根源。谈起这段痛苦的经历的时候,面对威尔表现出的无所谓的态度,桑恩没有气恼,反而用同一“这不是你的错”连连逼问威尔,威尔在桑恩的逼问下,由无所谓到认真对待这句话,到恼怒,到痛哭流涕,到与桑恩紧紧拥抱,威尔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感受后充分理解了桑恩的话,自己的过去经历真的不是自己的错,为什么自己要一直背着这个沉重的包袱不肯真实地面对生活,不肯接受真挚的情感,一直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一直通过践踏自己的才华来抚慰自己?他认清楚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优缺点。这是一个多么残酷而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改变自我、开启新生活的契机。
桑恩就像一个机敏而富有智慧的猎手一样,在桀骜不驯的威尔面前,通过自己的真诚和娴熟的心理咨询技术打开了威尔的心扉,捕捉到了威尔的心灵,找到了威尔的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这个富有才华的年轻人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使他把所遭遇的困境和痛苦抛诸脑后,重新打开心胸拥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