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课外阅读

一、阅读材料1:大学生求助心理面面观

1.为什么要求助

每个人的大学求学之路并非都是一条铺满了鲜花的平坦大路,难免会有荆棘和坎坷。你可能会为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而苦恼,可能会为学习方法不适应而着急,可能会为人际交往而费神,还可能会因爱情问题而困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因自我调节能力有限,致使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时候就需要寻求帮助了。我们这里谈的求助主要指心理求助。心理求助是指大学生个体在遇到心理和情绪等方面的困难时,向他人寻求帮助以达到解决困惑的过程。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需要彼此支持,互相帮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哪个人能独自解决自己所有的麻烦,没有谁是永远的“常胜将军”。大学生追求独立自主,这似乎与求助是矛盾的。有些人可能误以为独立就是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求助是一种依赖的表现。其实,求助是寻求支持,在自己能力有限时,寻求他人帮助是是否能够维持独立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求助不表示依赖,依赖是指自己能做的事也让别人为自己做。从广义上讲,独立与依赖也不是互相排斥的。成熟的人既是独立的,又是彼此依赖的,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他人的支持,即能够依赖他人,没有他人支持的独立只是一种孤独而已;也知道该依靠自己的时候决不能一味依赖他人,否则自己将永远无法独当一面。

“自助者,天助之。”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来解决问题,这是对的,自己的事总要自己去面对。但有些人可能误读了这句话的含义,经常对自己说,“求人不如求己”,因而不去求助。但实际上,求助在广义上说也是自我帮助的一种形式。自我帮助更多的途径是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分析,也包括参加各种技能技巧培训、听讲座、看书、上网,以及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从而判断和解决问题。求助则意味着他人的参与,通过他人的帮助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人的帮助相当于书籍、资讯等的作用,但是,他人可能提供更为有针对性的帮助,更能根据你的个人特点和具体情况而进行帮助,因而更为有效。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人的帮助可以让你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也可以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最后要付诸行动去解决问题的还是你自己。

有些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自己没有足够的内在资源去应对,又不知道向谁求助,以至于最后出现心理崩溃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上大学之前你也许习惯的是他人的主动帮助,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积极主动的寻求帮助,尤其是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2.大学生向谁求助

一般而言,人们在向他人求助时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包括家人、朋友、师长等在内的非正式途径;其二是包括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等在内的专业途径。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的非专业帮助的来源,而心理咨询则是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专业途径。

所谓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个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人、亲戚、朋友、同学、老师、同事、上下级、合作伙伴、邻里等。对于陷入困境的人而言,社会支持犹如雪中送炭,带给我们持久的温暖、安全以及重振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从表面上看,每个人的社会关系网都差不多,无非是父母手足、老师同学等,但深入观察发现,每个人从中获得的支持却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在遇到困难时总能获得及时的而又有力的帮助;而有些则不然,在陷入困境的同时,也迅速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为什么拥有同样的社会关系网,人们所得到的支持却有那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尽管社会支持系统是在现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产生的,但是社会关系网并不等于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是需要人努力建设并维护的,否则,就有可能受到伤害。社会支持系统需要平时细心的呵护。如果我们平时不懂得体贴、关心并帮助他人,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生活,那么,我们就很难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尽管人离不开社会支持,但在遇到困那时,我们还是要尽可能依靠自己,或者是社会服务机构,不要事事求助于他人。这样,在遇到难以处理的大问题时,你就有可能从亲友、熟人等关系中获得最广泛而有效的支持。

那么怎么评估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呢?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如果陷入困境,有多大把握能得到他人及时有效的帮助?第二,这些“他人”都包括谁?将这些人列出来。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可能获得谁的帮助。如果一个人的社会支持很丰富很健全,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够很好地恢复过来。一个人有多少社会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安全感。

在面对心理困难时,除了社会支持系统以外,很重要的心理帮助来自于心理咨询这一专业求助途径。专业帮助的优势在于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士受过专业培训,使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来帮助求助者,而且具有保密性,通常能够更有效率地帮助当事人解决心理问题。

3.大学生求助的特点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来源于家人、亲戚、朋友、恋人、同学、老师等。有研究表明,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大学生倾向于首先向家人和朋友寻求精神上的理解和安慰,然后才是向关系密切且经验较多者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79.8 %),其次是向母亲(45.5 %)、同学(38.6 %)、恋人(30.9 %)、父亲(22.9 %)或同龄亲属(15.8 %)倾诉,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

大学生在试图解决心理问题时,从求助的对象来看大多数人愿意从家人和朋友那里得道帮助,而不愿意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从对待求助的态度来看,女性比男性对心理咨询持更肯定的态度,而且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她们更愿意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而男性较女性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对求助于人更为消极。另外,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较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不愿意向人求助。

从求助的倾向看,先靠自己努力解决问题,再向家人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求助,最后再求助于专业人员,这是合理合适的,一般性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困扰,比如恋爱交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爱人朋友等非专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答疑解惑。然而,当不能独立应付心理困扰,而且不能从非专业人员处获得有效帮助的时候,可以尝试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当自己的心理问题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较严重时,及时求助于专业人员可能会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有调查表明,自从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已经开始增强。调查显示,有85.3 %的同学认为心理健康“重要”,近90%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开始给予“关注”。可见,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心理咨询之类的专业帮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多数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并不愿意向专业人员求助,总是尝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即使自己不能解决也不向他人求助:有些大学生尝试过向身边的非专业人员(如家人、朋友等)求助,但效果不理想,由于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而不向专业人员求助;有些学生曾经尝试向专业人员求助,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因而不再信任专业帮助。所以,本章在心理咨询一节会探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一些具体问题。

4.大学生应如何求助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心理困难和困惑是不能避免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获得帮助呢?前面已经讨论了求助的必要性、求助的对象、求助的困难,这里要简要谈谈关于求助的几个原则。

(1)自我帮助

当遇到心理问题时,第一个寻求帮助的对象永远是自己,自我调节是基本的。在学生中开展的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在面临心理危机时,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主要依靠自我调节和向好友倾诉来解决。产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固然十分复杂,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缺乏适当的自我调节方法,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有效手段。大学生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这需要大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为人处世的技巧,还要有勇气去尝试体验生活,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教训,不要怕失败和犯错误。我们还可以阅读各类心理学书籍,查阅有关资料以丰富自己的认识。但在看书学习时,要注意避免对号入座的倾向。因为有些人可能根据书中的描述,找出自己曾经有过或现在正有的一些心理困扰,认定自己患有某种心理障碍而忧心忡忡,或者认定他人患有某种心理疾病而对其持有偏见。

(2)必要时主动求助

我们要学习积极主动的求助。有些大学生由于名誉、自尊、面子问题、隐私问题,或种种的顾虑而不去求助,结果很可能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或者越积越多而增加了解决问题的困难程度。当我们自己不能很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时候,要积极的求助。求助不等于懦弱,也不等于终生的救济。另外,要相信会有人愿意帮助你。有时为了找到一个真正能帮助你的人,需要求助几个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心理服务机构。

(3)选择恰当的求助对象

求助对象范围其实是很广的。大学生求助最多的就是父母、朋友(包括恋人)。很多时候,值得信赖的老师和长辈也是很好的生活导师,大学生可能不善于利用这些资源。这些老师和长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可能更为中立,时空上更为便利。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知道遇到哪类问题可以找什么人求助。无论如何,向专业人员求助可以是你的备选方案。这里顺便谈谈关于网络求助的问题。现代社会,不少学生还会利用互联网进行求助。但你的问题可能得到一些人的理解和支持,也有些人不理解、不支持,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性地接受他人的建议。

(4)关心别人,协助需要帮助的人获得恰当的帮助

有些时候,当一个人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思维和行为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情绪低落时看问题会很悲观,会以为自己无法走出困境,其他人也帮不上忙,因而不会主动求助。这时周围的同学、朋友可以主动给予关心。作为朋友,也许不能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但是,朋友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帮助。另外,还可以协助当事人获取专业的帮助,可以帮着查询专业服务机构,督促他进行求助。

二、阅读材料2: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

1.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这是由弗洛伊德创建的第一个系统解释心理病理学的理论流派。它既是一种人格理论,又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这一理论把注意力集中于求助者的过去经历上,努力去理解他们的内部心理动力过程。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咨询者与求询者的关系是影响治疗的关键因素。咨询者主要运用的技术包括释梦、自由联想、投射技术,以及日常生活经验和人际关系分析等。这些技术主要用以分析求助者无意识的内容,从而使求助者领悟到其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领悟疗法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方法。

领悟疗法是指利用阐述、解释的方法来说明行为、情感和心理活动原因的心理治疗方法。其特点在于通过分析求助者内心冲突的潜在原因,经过回忆、联想、发觉进而领悟病因与症结,从而找到病因,消除病因,治愈心理疾病。由于领悟治疗法是通过患者对症状原因的领悟而奏效的,因此不适用于那些没有领悟能力和自知力的人。

2.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它试图从学习原则的角度提供解决特殊行为问题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通过求助者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以矫正其不适行为。主要有两种方法。

(1)系统脱敏法

这是行为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常用于恐惧症、焦虑症的治疗。治疗一般为三个步骤:首先训练病人松弛肌肉,然后建立焦虑层次,借着让患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如果仍能保持松弛就可以进一步想象较高的焦虑层次,逐步增强直到完全消除恐惧与焦虑。

(2)强化的方法

它是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发展起来的。例如,某一行为得到奖赏,以后这个行为重复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反之,某一行为得到惩罚,这一行为出现的次数就会减少。强化的方法就是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进某些适应性行为,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强化的类型有正强化与负强化。

3.人本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这一流派理论认为,人对外界的知觉或认知决定了他的行为,只有了解人的内心现象世界,才能给人提供帮助。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分析师最关心的是求助者的意识经验和内心现实。他们在咨询中往往给求助者以最大的信任,让他们自由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提高自我觉知的能力,达到自我的协调发展。他们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人际关系分析、自我暴露、角色扮演等。如求询者中心疗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它是依靠调动求助者自身的潜力来治愈自身障碍的方法。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在自身内部有理解自己、改变自我态度,并指导自己行为的潜能,只要提供真诚、关注、理解的适宜气氛,人的潜能就可以开发出来。因为人在受到关注、肯定、珍视的情况下,能对自己采取更关心的态度,使自身内在体验能够得到自然的流露从而焕发出内在的活力。

4.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认知治疗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崛起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最有代表性的是合理情绪疗法。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情绪结果不是由诱发性事件引起的,而是由他对引发事件的信念系统所引起。

面对一件事情,人们对于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影响着人们对该事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解释、评价和看法都源于人们的信念,而不是事件本身。合理的信念产生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合理的信念则产生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例如,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面对失败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一个学生会想:“这次没考好,真让人伤心,还是复习得不够充分。”而另一个学生会这样想:“我简直糟糕透了,连考试都考不好,真没脸见人。”这样两个学生的不同想法,会导致他们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对第一个学员来讲,考试失败的确让人伤心,但他会查找失败的原因,重做努力;第二个学员的情绪反应可能不仅仅是难受而是非常抑郁,并可能因此一蹶不振。如果我们用合理的信念去解释面对的诱发事件,情绪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就是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在实施过程中,向当事人指出他的问题与其不合理信念有关,并帮助当事人辨别什么是合理信念,什么是不合理信念;改变当事人的思考方式,帮助其放弃不合理信念。

课后训练与思考

1.心理咨询的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什么?

3.你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