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摘要:知识经济的兴起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的发展,引起了社会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知识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的主力军;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速度经济正在取代规模经济;劳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灵活工作制将打破传统的整齐划一的工作制度;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精神愉悦、生活幸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300年前的工业革命导致了封建主义的灭亡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今天,人类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将使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发生新的变革,使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三大差别趋于消失;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计划调节取代市场调节,固定分工和异化劳动消失,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将消除限制人的自由发展的社会异己力量,使国家的一切权力回归社会,实现充分的社会民主;将导致社会形态的新的更替,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关键词:知识经济;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历史命运
和着信息革命的脚步,人类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伴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在经历了300多年的辉煌之后,即将走到历史的尽头。马克思在总结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时曾写过一句力透纸背的名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方式的改变,人们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知识经济时代的“电脑磨”将把资本主义卫道士们的铿锵辩词,磨成资本主义制度的悲凉挽歌,导引人类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一、知识经济及其特征
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它以高技术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新经济形态。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重大高科技产业化将在2030年前后全面实现,人类将在21世纪后期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将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经济知识化
工业化时期的经济是物质型经济,它以大规模使用或消耗原材料、资源和能源为基础,其特点是机械化、自动化。知识经济则是把信息和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人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看作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其特点是信息化、智能化。据统计,在20年前对世界富豪排名时,前10名几乎全是石油大王。因为那时,石油是工业经济的命脉。现在排在前10名的一半以上是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信息高科技产业大王,因为现在信息、知识成为经济的命脉。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现代知识并且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同时也将成为最大的获益者。
(二)知识资本化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作为一种生产投入,其作用将越来越大。知识投入可以代替物质投入,从而起到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知识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也可以称为智力资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专家认为,体现于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中的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企业资产中,包括专利、商标等在内的无形资产的比例正在大大增加,据测算,1995年美国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比例高达50%。同时,各类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咨询业务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大大增强。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正在使财富的社会、历史性质发生变化。农业社会中财富的存在形式是土地,工业社会中财富的存在形式是资本,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信息、技术在一定意义上是比货币资本、实物资本更为重要的资本,是最重要的社会财富。知识致富、信息致富、技术致富,越来越成为发家致富的社会途径。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家是占有工厂、矿山等有形资本,未来的资本家身份也将发生变化,占有知识的人将成为资本家。
(三)产品软化
如果说工业经济是以物质生产为主的话,那么知识经济就是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产品(即软产品)的比例将大大增加。也就是说,产品将由“重、厚、长、大”转向“轻、薄、短、小”,将实现由“吨重型”到“公斤型”,再到“克重型”的转变;产品中包含的物质越来越少,包含的知识越来越多,有的学者甚至称之为“无重量”的经济现象。例如,一个小小的芯片上可以存放《人民日报》两年的信息量;一张光盘可以存储一部大百科全书的内容;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一秒钟就可以把《人民日报》两年的信息全部传输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密集型产品将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形式。
(四)投资无形化
知识经济的生产要素主要是知识、智力和人的创造力,并且它们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具有无限性、再生性和扩展性。在信息革命的冲击下,创造财富的方法和手段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巨大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国的网景公司,几乎没有什么有形资产,他们拥有的资产主要就是一种软件——导航者浏览器。目前,全球80% 的因特网用户都在使用这种软件,它能保证用户在非常宽松的条件下,从因特网上拷贝下文章、声音、图像及图表。又如世界驰名的耐克公司,本身并没有生产工厂,它的资产主要是耐克商标、设计开发能力及市场销售网络。耐克公司就以这种无形资产称霸全球鞋业市场,分布在各地的鞋厂则以许可证方式生产着耐克牌的产品并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取胜对手,赢得超额利润,就必须重视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企业管理系统、产品研究开发及市场开拓能力、商誉等无形资产。这就必然引起投资方向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变,即大量资金不是用来购买土地、添置设备、建造厂房,而是用来进行研究、开发、培训、广告、企业形象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创造著名品牌等。1997年,美国、日本、瑞典投入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3%、3.6%,一些先进企业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比例已达1∶2~3。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信息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大大增加,1996年,仅对电脑和通信软件设备的投资即高达2120亿美元。1997年,美国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占总额的60%;在国际市场上有重要地位的300家美国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全部企业总经费的88.3%;仅微软一家在研究开发上的投资就达20亿美元。
(五)产业科技化
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产业的。产业科技化表现为制造业的高技术化和服务业的高科技化。从产业结构看,计算机、电子和航空等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是所有产业中产出和就业增长最快的产业。在过去10多年中,经合组织成员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制造业中的份额和出口比例翻了一番多,达到了20% ~25%。知识密集型产业,如教育、通信、信息等的发展更为迅速。据估计,经合组织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 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美国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33% 来自信息业。在制造业注入高新知识后,一方面出现了先进的制造技术,使传统制造业柳暗花明;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又将原制造业中的某些工序通过计算机模拟化,从而既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又提高了科学性。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技术对服务业的影响最大,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世界贸易额中服务贸易的比重已从15% 增加到了22%。
(六)就业技能化
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电脑和电信工具使拥有资本积累不再是优势,只有掌握技术的人才,才是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技术水平将成为最重要的竞争手段,技术熟练的劳动力极为需要,受教育程度越高者,失业可能性越小。制造业中,高技术和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部门里,创造就业机会较多。服务业部门中知识性工作也在迅速增加,非生产性知识型人才(如计算机技术员、市场咨询专家等)需求较旺。据统计,从1970年到1994年间,在经合组织所有国家整个制造业中,熟练工人的就业数量增加了10%,而不熟练工人的就业数量则下降了70%;与高技术相关的高工资就业增加了20%,中等工资就业则下降了20%;按接受教育的程度分,中学毕业以下的失业率是10.5%,而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失业率仅为3.8%。
(七)资源智力化
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为第一要素。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雇员头脑里和数据库里的主意、见解和信息。对于自然资源是通过知识或智力进行科学、合理、综合、集约的配置,主要不再依赖于土地、石油等已经短缺的自然资源,而是通过智力资源开发富有的自然资源来创造新财富,逐步取代工业经济依为命脉的、已经短缺的自然资源。例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学的受控热核聚变原料来自水中的氢。因此,在知识经济中,对智力资源(人和知识)的占有比工业经济中对稀缺自然资源(土地、石油等)的占有更为重要。
(八)高效低耗化
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以物质资源的高消耗为基础的传统工业经济的衰落。千百年来传统的以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基本特征的物质型经济,将逐步向现代化的以信息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导特征的信息型经济转变。微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物耗、能耗。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中,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是与能源、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等)的消耗同步增长的;但在知识经济中,在保持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同时,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原材料都是下降的。知识用于节约能源,各种减少石油消耗的措施应运而生。结果是,20世纪80年代初石油需求占世界产出的比重为7%,而目前仅为1.5%。同时,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又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如现在的电脑价格只相当于20年前的万分之一。1997年美国的“探路者号”登上火星,它在火星上搜集到的信息是21年前发射的“海盗号”的5倍,成本只花了1.8亿美元,而“海盗号”耗资则达10亿美元。人脑的延伸功能部分代替了人力成本,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九)创新高速化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创新速度快慢、方向正确与否决定其成败的经济。选准目标,着眼于创新,就可以弥补资源、资金上的劣势,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主动地位。在工业化时代,近百年来,由钢铁到石化,产品改良需十几年、几十年才发生变化;信息化时代,新工艺、新产品2~3年就会出现新一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的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周期进一步缩短,某些产品甚至每半年就完成一个周期,这就使得产品开发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在知识经济中,创新是高技术产业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企业必须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取胜。据统计,硅谷成功的企业家中在斯坦福大学有了新思想才去创办公司的占55% 以上。
(十)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进程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其发展动因源于技术,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合作进入了无国界的网络化时代。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远程通讯系统,将各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和技术开发机构的信息交流联成网络,市场交换方式的电子化、信息化、符号化使国际市场的规模空前扩大,交换频率迅速提高,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活动已经紧紧地联结在世界市场网上。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全球通信卫星网的建立,跨国公司正在发展成无国界的公司。正如花旗银行前董事长沃尔特·里斯顿所说:“信息技术正在取消时间和距离的概念。”由于生产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强化,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从而使地球大大变小而成为“地球村”。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将使边界的概念进而国家的概念受到冲击,使全球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二、知识经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
知识经济代替工业经济是一场划时代的产业革命,一场比当年工业革命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波澜壮阔的革命。它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给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社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的社会生产开始从以满足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第一、二产业转向以满足精神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第三、四产业。第一、二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下降,而第三、四产业的产值则大幅上升。1980年,日本第一产业的产值为10%,第二产业的产值为29.3%,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产值为22.4%,第四产业(知识产业)的产值为38.3%。1999年,美国农业产值为125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而非农业生产部门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173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其中制造业产值为15008亿美元,只占16.1%。1999年7月,美国商务部发表了《浮现中的数字经济之二》的报告,首次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分成三类:信息技术生产产业、信息技术使用产业和非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这三类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产业中,前两类已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1998年,在美国非农业部门的产值中,8.2% 来自信息技术生产部门,48.2% 来自信息技术使用部门,43.6% 来自非信息技术密集部门,即使不算上述第三类部门,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美国非农业部门产值的56.4%。据美国商务部《2000年数字经济》报告,1996—1999年,美国劳动生产率每年增长2.5%,其中信息产业的贡献率达56.4%。1985年,美国信息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60%,1990年为75%,2000年已达到85%。社会产业结构已由以工业为主导让位于以知识产业为主导。
(二)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的主力军
以往的人类历史表明:体力劳动者是社会劳动的主力军。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生产自动化进入了高级水平,乃至智能化,产生了“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在工业发达国家中,传统的产业工人大大减少,脑力劳动者、技术劳动者、管理劳动者的比重大大增加,社会就业结构也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占优势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占优势。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美国直接从事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工作人员与知识型劳动者之比为14∶37∶20∶29,1980年为3∶32∶14∶51,到1999年则变为2.5∶15∶13.2∶69.3,从事知识产业的人员比例愈来愈大,并已超过其他所有行业人员的总和。1956年,美国首先出现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的现象,即知识型劳动者超过了体力劳动者,达到50.1%,1995年达到80%,1997年又提高到83%,据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98%,而体力劳动者则只剩下2%。体力劳动对提高社会生产率的贡献将日益减少,今后重要的是知识型劳动者的生产率,即知识的生产率以及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三)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变化,速度经济正在取代规模经济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工厂生产广泛地推行了单一品种的大批量流水线生产,企业的规模越大越经济,成本越低,效率越高,质量也越有保证。但随着企业导入信息密集,并且大多配以机器人操作的生产系统,以便进行成本低廉的不同设计,甚至开展定做服务之后,使得在一条生产线上能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生产趋于小型化、分散化、灵活化,产品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大量生产越来越过时了。工业时代,企业的组织与管理是呈金字塔式的大一统结构,层次分明,垂直管理的层次多,横向联系少;随着规模生产开始为目的明确的小批量生产所替代,金字塔式管理让位于网状结构管理。许多企业呈平面分布,横向联系多,垂直层次少,信息传递快,决策程序少,生产效率高,反应变化迅速。过去企业家按着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的顺序进行产品开发,今天变成了掌握市场信息—确定商品概念—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同步进行,从而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能快速地适应市场。在工业发达国家,许多公司不久将利用信息技术变成“实时企业”,这是一种能够对业务中的变化及时作出同步反应的组织。随着企业自身连成一体,并同其他业务伙伴加强了联系,它们使整个经济日益呈现出一种“实时”性质。
(四)劳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灵活工作制将打破传统的整齐划一的工作制度
随着生产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几千人同时进出一个工厂大门、整齐划一的8小时工作制已经成为过去,劳动开始从大机器工业里的集体劳动变为分散的、个体的、家庭式的劳动。因为微电子革命使有电源和电话线的地方就能办公,使得在家办公和自我就业的人数日益增多。据美联社1996年1月2日报道,美国现在已有1200万人在家里上班,部分在家办公的已达5400万人,约占美国劳动力的1/3,且每年将不断增加。同时,“按岗位付酬制”正在被“按业绩付酬制”取代;随时应聘的工作,在1994年占美国劳动大军的1/3, 2000年则达到一半左右,这标志着一种独立的、更加成熟的自我就业方式的出现。在过去的流水线上,每个工人都从事单一的、机械的、重复性的动作,这种令人乏味的情形正在改变,工业发达国家正在推行新型的小组工作制度,在一个装配小组里,每个人所从事的工种、劳动内容是可以变换的,由于雇员对工作有较多自主权,因而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追求先进技术的积极性。随着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劳动者的智能也迅速提高,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劳动里的知识含量超过了体力劳动的含量,脑力劳动占了主导优势。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道,泰勒时代10名工人中有9名干体力活,即占9/10,到20世纪50年代仍占多数,20世纪80年代则只占1/5。劳动也不再是人使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参与直接生产过程,而大量的是处于直接生产过程之外,成为生产的监督者和调节者。
(五)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精神愉悦、生活幸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在家里查阅图书馆的资料;可以在家庭办公并参加电视会议;可以在多媒体终端点播喜爱的电影或任何文艺娱乐节目;可以参与百公里之外课堂内的讨论,交换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可以在家订购显示在电视屏幕上的商品,进行银行转账,购买股票。人们的自由空间日益扩大,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采。同时,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的极大丰富、人们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准的提高,人们的幸福观将发生变化,将会放弃无限追求物质利益、物质享受的价值观,把人的智力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人的精神愉悦、人的幸福、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们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和道德水准的提高,使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因为,在传统的工作范围之外,只有公益活动方面才可能有足够的工作,“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三、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灭亡
当年的工业革命开始时人们并不认识它的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17世纪初和18世纪从事创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造成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历史证明:正是这场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使生产力获得空前未有的巨大发展,开创了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新时代;正是这场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宣告了封建主义的灭亡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今天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如同300年前的工业革命一样,信息革命不仅引起社会物质生产的巨大飞跃,而且将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新的重大变革和社会形态的更替,使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成为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资本论》所描绘的未来社会是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894年1月,当朱泽培·卡内帕请求恩格斯为1894年3月起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找一段题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别于但丁曾说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时,他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话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论述表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而要实现这一原则,消除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阻碍,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二是消灭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以少数人的发展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发展的社会生产基础;消除异化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三是消除限制人的自由发展的社会异己力量,实现充分的社会民主。这些条件的实现需要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到上层建筑的一系列变革,而在知识经济社会,这些变革将逐步实现。
(一)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三大差别趋于消失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生产的自动化进入了高级水平,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大大减少了劳动者的工作量。据美国1982年的统计,使用电子计算机所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4000亿脑力劳动者一年的工作量。今天,美国以2% 的人生产了足够的粮食,以不到16% 的人生产了所需的冰箱、彩电、汽车、火车等工业品,也就是说,18% 的人生产出了82% 的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的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目前,英国、日本每个劳动力每年约劳动1800~1900小时,德、法为1600~1700小时,除每年有带薪休假外,每周工作4天半至5天。《日本经济新闻》1994年5月18—19日刊登大阪科技中心的一份报告称:“多媒体”正在震撼全世界,借助多媒体,每个劳动者年劳动时间可缩短到1000小时;年工作1000小时,就等于说除节假日外,每周工作22.2小时,即每周工作不到3天。由于信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人们交往的普遍发展,经济发达国家已开始了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并先后完成了由体力劳动者占社会劳动结构主体向脑力劳动者占社会劳动结构主体的转变,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正趋于消失。
(二)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计划调节取代市场调节,固定分工和异化劳动趋于消失,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使生产的社会化日益加深,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要求实行公有制和计划调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一,信息和知识在本质上要求共有共享,与公有制存在内在联系。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作为财富,其价值在于传播、扩散,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而且能在广泛的传播和使用中不断创新。信息和知识的这种共享性,无疑将决定着人类建立一种共享的生产关系,要求一个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其二,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高技术的发展来看,其中每一种高技术的发展前景都把人类引向公有制。如生命科学、新材料与新能源技术等,其研究开发都不是个别机构或企业能够实现的,哪一个私人公司也不可能投入巨资进行长周期的高技术产业化研究,哪一个国家也不可能将其商业化交由私人公司去实现。其三,公有制自发地倾向计划调节,计划调节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随着信息和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划管理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的状况将会根本改变,人们完全可能通过计算机的精确分析为门类繁杂的社会经济作出宏观指导性的生产规划,把人们对社会生产的计划指导提高到一个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水平。对经济的计划调控,不仅能够消除市场调节的不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只有通过计划调控,才能逐步消除分配不公现象,实现共同富裕。
在以往的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私有制及剥削制度的存在,劳动被异化,人不是劳动的主人,而是为了谋生进行繁重劳动的“奴隶”,人的本性被异化,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在知识经济社会,这种情况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科技革命创造的空前巨大的生产力和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最新科技成果,给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了可以实现的广泛条件。首先,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巨大效率和知识经济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提高,使人的一天为谋生而工作的时间大大减少。时间的节省意味着“在必要劳动时间以外,为整个社会和社会的每个成员创造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即可个人发展充分的生产力,因而也为社会发展充分的生产力创造广阔的余地)”。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使人得以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智力和道德水准。其次,信息革命使社会生产日益分散化、灵活化,同时由于智力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必像工业社会那样长期集中在一个工厂、一个单位集体劳动,接受固定的分工。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志趣和才能组成临时工作小组,完成一定的任务。每个社会成员不仅可以通晓一系列生产过程,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或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这种劳动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劳动者的自主性,而且可以全面地发展劳动者的管理、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创造力。例如,一个劳动者产生了一个新思想或通过科学研究完成了一项发明,他就可以通过网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自由寻找志同道合而又胜任工作的专家来共同把它开发成产品,然后进行批量生产,最后通过“网上商业”,把产品变成商品送到全世界。由于“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劳动的异化性质不存在了,劳动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成了劳动者的一种兴趣,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成为人的本质的一部分。
(三)上层建筑全面变革,实现充分的社会民主,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
在工业社会中,国家管理结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管理结构,权力和信息从金字塔顶部有秩序地依次流向底部。以往不论信息如何日新月异,大众传媒如何广泛,生活在一个具体空间的人都只能是信息的“受众”,而不是主人。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不仅信息量大,而且有许多原始信息,人们不仅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所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信息的比较得出更为客观的结论。同时,人们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应该让别人知道的信息送上高速公路,传播到全世界,人不再是完全被动的“受众”,而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个人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增强,社会趋于高度自主化、平面化、网络化。人与信息关系的革命性变化,进而导致了“电子民主”的出现,这将是民主制度的一场革命。信息革命使代议制民主已经过时,直接民主变为现实,因为人人都可以直接在网上了解参加竞选者的材料,在网上充分发表和交流意见。电子投票使直接选举在大范围内也便于实行,选举更能体现选民的意志,于是代表不需要了,议员也不需要了,甚至政党也不需要了。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政治纲领,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传播,一夜之间就可以得到千百万支持者;一个违背大众利益的团体则会受到公众的指责而被迫退出舞台。马克思当年预见的阶级、政党和国家消亡,人民真正当家做主、自觉地创造历史的时代将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而到来。
知识经济的发展,宣告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有利于社会主义原则的实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将极大丰富;人们“自由时间”大量增加,智力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脑力劳动成为人类劳动的主要形式,生产劳动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个人的自由、个性、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社会自组织程度不断提高,民主更充分、更完善,人类将告别资本主义制度,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那样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筠泉,殷登祥.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甄炳禧.美国新经济[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4]黄德发.后信息社会——你的未来不是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8]刘吉,金吾伦.信息化与知识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9]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基本课题:本文为刘昀献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本主义新变化与社会主义必然性研究”(项目批号为01AKS0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