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理论演进
跨文化适应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该领域的理论演进过程与跨国移民实践紧密关联。随着20世纪伊始移民群体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聚焦移民群体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的经历,开始了跨文化适应研究,探讨移民群体在母文化与当地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建构移民文化的历程。在这一阶段,跨文化适应被定义为“当一群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与新的文化环境持续互动后所产生的现象”[24]。随后,跨文化适应研究的视角从群体转向个体,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跨文化适应的主体,即旅居者,在进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所经历的适应过程,以及心理与行为层面针对文化差异所进行的调试。个体的跨文化适应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学和传播学领域。由于旅居者这一群体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跨文化适应研究逐渐扩展到教育学、管理学、医学、政治学等不同的领域,共同构成了目前跨文化适应领域的跨学科、多维度的发展现状[25]。
旅居者群体内部的差异性,使得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对象日趋丰富。最初跨文化适应研究所针对的人群分为旅居者和边缘人两种,前者被认为是在非本土文化环境中坚持本族群文化的人,在心理层面拒绝将自己当作永久居民融入当地文化中,后者则具备两种文化相融合的复杂性[26]。如今边缘人的概念已很少有研究者使用,旅居者被广泛地应用在跨文化适应研究中。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对象主要有移民、难民和旅居者三种,前两者一般被认为是长期居住于某一社会文化中的非本土文化群体,旅居者相对来说停留时间较短[27]。从职业角度来看,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大致分为14个类型:留学生、商业外派人员、外交官或使馆工作人员、国际机构成员、外派技术人员、组织项目的参与人员、海外军人、移民、国际研究人员、旅行者、不同民族群体、跨民族交往项目、政策指导下集体搬迁的民族、跨国文化交流项目[28]。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适应领域的研究对象日益多样化,这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学科术语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跨文化适应研究领域的演进历程。“跨文化适应”在英文文献中对应着多个不同的英文术语,例如“Adjustment,Adaptation,Acculturation,Accommodation”,这几种术语在跨文化研究领域内常常可以互换使用[29]。随着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和细分,“Accommodation”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Acculturation”更常见于群体研究中,“Adjustment”和“Adaptation”这两个词在个体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相关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沃德(Ward)及其同事通过对过往文献的梳理,总结出“Adjustment”和“Adaptation”在跨文化研究领域内的不同含义[30]。“Adjustment”一般用来描述心理层面以及情感层面的适应与调整,受到个性、生活经历、应对方式以及社交支持等多方面的影响。个体的“Cross-cultural Adjustment”体现了其维持内在稳定和平衡的调节过程,具体表现为个体在面对外部文化差异冲击时,主动通过感情层面的调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维持内部稳定。与之相对的是,“Adaptation”用来描述个体的行为能力,主要受到跨文化学习能力和社交技能习得等因素的影响。“Cross-cultural Adaptation”体现了个体在与环境进行社会文化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行为和认知层面的调整,达到新的稳定与协调的社交状态。在后文进一步解释的U型曲线适应模型中,“Adjustment”一词常被用来描述一个人在遭受文化冲击时的反应,通常这个状态处于跨文化适应阶段的蜜月及沮丧期之后,适应期之前。由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在沪外国专家的跨文化适应性,其更多涉及他们在新文化环境中心理、思想及行为上的调整或改变,因此,本研究中所提及的跨文化适应所对应的英文表述均为“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作为一个融合了多种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跨文化适应研究有着丰富多样的理论建构,国内外学者针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接下来将分别从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和实证研究等方面对跨文化适应研究进行介绍与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