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竞争对手降价——跟还是不跟
不要陷入只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而不处理这些信息的误区。竞争对手不是一动不动的标靶,而是活蹦乱跳的猎物。不要让竞争对手的促销降价信息,打乱我们市场活动的脚步。
两天后,经销商找到业务C。原来同一个建材市场的另外一个销售点也在计划着搞促销,据可靠情报,针对的是七款大灯同品类产品的促销方案,促销力度为8折。本来那家店的东西就比经销商卖得便宜,经销商很担心自己的促销活动会受对方影响,考虑要不要加大促销力度。
业务C听后,先安抚经销商坐下,然后拿出纸笔和计算器,给经销商演算起来。
业务C说:“如果竞争对手降价20%,你估计咱们现有的促销力度的销量会受多大影响?毕竟我们的品牌力要大于竞争对手,下降30%,最多40%。
如果竞争对手降价20%,我们采取‘不跟进’策略,这相当于我们在这次博弈中多截留了20%的毛利,而这20%的毛利可以用来弥补由于销量下滑造成的利润损失。这与降价促销的道理类似。
同样以A产品为例,每单位A产品多赚取了20%毛利,在原销量下就多赚了这些钱(原价格×对手降价比率×原销量),这些多赚的钱与自身每个单品毛利比值——记住这个单品毛利率是我们采取了8.5折促销后的毛利率——就是可以忍受竞争对手侵蚀我们销量的底线。再用这个比值结果除以原销量,就是竞争对手调价后赢利保平销量浮动值。”
具体演算与降价促销赢利保平销量浮动值的推理大致一样: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可忍受的销量下滑率=竞争对手降价比率/自身单品毛利率
即A产品可忍受的销量下滑率=-20%/33.78%=-59.21%
很显然,40%<59.21%,预估的下滑销量在可忍受的范围内。
竞争对手降价就是我们销量下滑可忍受的范围,涨价就是我们销量上浮至少应该达到的底线,所以涨价用“+”、降价用“-”,正好能反映出销量上浮和下降的趋势。
当然,最后我们还是要将这个公式应用于一般的情况,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简化后的通用公式:
竞争对手调价后可忍受的自身销量变化率=竞争对手调价比率/自身原单品毛利率
业务C继续说:“看见没(如表2-3所示),除了E、F两款产品有可能受竞争对手降价影响、销量下滑,会影响你的预期利润,其他几款产品销量下滑都在可忍受的幅度范围内,都超过了40%的预期。也就是说,竞争对手降价,你不跟进降价,只有E、F两款产品可能会侵蚀你的预期利润;跟进降价,你的降价损失会大于被竞争对手侵蚀的利润。所以,我建议你静观其变,不要跟进价格战。”
表2-3 竞争对手调价后产品信息表
听完业务C的分析,经销商终于放心了,对于这一次的“十一”促销,他也有了更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