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重点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重点是什么,在以往也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在研究对象不清、研究内容不明的情况下,讨论研究重点显然不大现实。但当对象、内容明确清晰后,就有必要对研究重点展开探讨。
科学研究的重点与研究对象、内容不同,它所侧重的不是研究客体,而是研究主体。换句话说,是研究者如何把握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从哪一个视角去考察历史存在,按照什么价值准则来分析评判研究客体。因此,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重点,同研究者的理论水准、知识范围、认识能力和研究方法紧密关联。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重点,由于受各种各样的局限,长期以来一直偏重于静态研究、具体制度条文的考证和阐释、典籍研究、简单对比及较为狭隘的阶级分析等方面。我们认为,这种研究侧重虽然是有局限的,但却是必要的,那种把考证与分析、微观与宏观、叙述与评价对立起来、非此即彼的观点,从本质上仍是僵化片面的。不过,随着学术思想的深化,史学视野的开扩,各种学科的渗透和研究方法的交叉,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应当将重点由考证、微观、阐述逐步向分析、宏观、评价方面转移,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
从考证与分析结合、微观与宏观结合、阐述与评价结合的角度看,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重点应该关注以下方面:
第一,对中国政治制度史进行纵向动态考察,摆脱单纯静态研究的局限。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弄清每项政治制度的史实,而且要掌握每项政治制度的诞生、更替过程;不仅要知道每个王朝政治制度的兴衰,而且要认识整个历史上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化,使政治制度史不再流于割开各个王朝、各个社会发展阶段必然联系的“断烂朝报”,而使其成为前后相贯、互相衔接的纵向整体。
第二,对中国政治制度史进行横向关系考察,摆脱单纯微观研究的局限。
我们不仅要弄清楚各项具体的政治制度,而且要弄清楚各项政治制度之间的横向关系;不仅要了解树木,而且要了解森林,使政治制度史不再流于各项制度互不相干的拼盘,而使其成为互相关联、浑然一体的横向整体。
第三,对中国政治制度史进行功能研究,摆脱条文陈列的局限。
我们不仅要了解典籍上的记载,而且要透过典籍掌握它在社会上的真实存在;不仅要知道制度是如何规定的,而且要知道实际是怎样执行的;不仅要弄清都有哪些制度,而且要认识到制度都做了些什么,使政治制度史不再流于典籍式的“死”历史,而使其成为社会中的“活”历史。
第四,对中国政治制度史进行机制研究,摆脱“述而不作”的局限。
我们不仅要考证某一项制度的真伪,而且要认识各项制度之间的因果关系与选择关系;不仅要摆出制度的现象,而且要认识制度的实质;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使政治制度史不再流于阐述式堆砌,而使其成为启迪人类智慧的思想性成果。
第五,对中国政治制度史进行价值研究,摆脱不加评判的局限。
我们不仅要掌握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线索、内容和趋势,而且要判断中国政治制度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不仅要以科学精神严肃认真地对待政治制度史,而且要以时代准则恰当准确地评价政治制度史,使政治制度史不再流于“故事”,而使其成为人类当前政治活动的必需借鉴。
政治制度史的研究重点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它是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关系反映,因之,它必然随着时代的推移、人类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而变化。在将来,这些研究重点也许会不再是重点,但在当前强调这些重点,仍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