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展开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之色。生命、生气、生力是绿色的本质,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生存的依赖。绿色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有生发展,是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正是基于此,绿色浪潮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的主旋律,绿色发展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中国提出了“绿色化”与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
然而,绿色发展在全球依然受到原有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严峻挑战,中国的绿色发展,一方面受到传统发展理念、发展体制、发展方式的严重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下行巨大压力的困扰,似乎保护环境、绿色发展与发展经济仍然是难以解决的对立矛盾。中国的绿色化能否推进?如何推进?中国的转型发展之路如何走?是一个全国关注、需要着力探索的时代课题!在全国经济转型步履维艰、增长动力和转型方向不甚明晰的情况下,盐城奇迹般地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成功之路。这条发展之路,不仅仅具有盐城自身的特色,适合盐城市情,而且代表了我国广大后发地区的未来发展之路,也为发达地区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且有价值的经验启示。
资源消耗的控制与环境状况的维护是制约全球发展的两大难题,转型发展与绿色发展是当代全球共同探索的两大课题。当代全球发展遇到的共性问题已经证明,传统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传统的发展路径面临新选择。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百多年以来,发达国家现在以全球18%的12.5亿人口,占据了每年全球石油消费量的51.5%左右、天然气消费量的48%左右、煤炭消费量的30%左右、核能消费量的81%左右、水电消费量的40%左右,其他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76%左右的资源。占全球82%的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人口,还期待依靠资源的开发、利用来消除贫困、获得发展。与人类长期发展需求相比,自然的可用资源供给是有极限的,环境对污染的承载也是有极限的。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模式已经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不得不重新作出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全球接近1/5的人口,更不可能重复高耗能、高污染的老路,中国需要的是转型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中国必须创造性地探索可持续的现代化之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小康之路。
中国的转型发展与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遇,更加剧了转型发展的双重迫切性与艰巨性。中国广大的后发地区面临着与沿海发达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背景、不同的国际国内发展条件。这些广大地区向哪里发展?如何发展?走一条什么样的转型发展之路?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认真探索和清晰回答、关系着国家战略方向的重大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我们将以一个什么模样的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党所确定的百年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中国的转型发展指出了绿色发展的战略方向,推动了中国绿色化的浪潮。作为这一号召的积极响应,江苏省委省政府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美丽新江苏”作为全力推进的重要内容。
盐城,以她独有的资源、独到的眼光、独具的执着,先行探索着绿色发展的新型道路。盐城地处沿海和苏北,土地面积1.7万平方千米,是江苏地域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人口823万人,为江苏第二大人口密集城市。多年来,盐城人一边守着丰富的生态资源,一边又感慨着自己滞后的发展。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多数后发地区都在探索后发崛起的路径,而且多以沿海发达地区作为可效仿的对象。盐城沿海的地理位置、生态的大容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使得大众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适宜接受落后产业转移的区域。当沿海发达地区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盐城的发展尚处在工业化的中期,是坚持学习照搬沿海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还是另辟蹊径走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发展,转变思路,重新审视盐城的家底和所面临的问题,盐城人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盐城人以长远的眼光首先在发展观念上寻转变、在发展方式上求突破、在具体做法上找出路,努力摸索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积累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可见可学的经验。课题组经过几个月的调查与研究看到,盐城绿色发展的意义不仅仅在具体的做法上,也不仅仅在具体的经验上,更在于在实践的探索中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绿色发展体系,包括绿色发展理念、绿色转型、绿色增长、绿色制造、绿色农业、绿色生活、绿色国土和绿色发展模式等诸多方面;以绿色增长为标志的增长模式,以绿色产业为标志的结构层次,以绿色开发为标志的建设形态,以绿色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以绿色生活为代表的城乡环境,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具有盐城特色的绿色发展体系,走出了盐城的绿色发展之路。本书第一章“美丽中国梦”,是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也是盐城绿色发展的大前提,从中看到盐城绿色发展符合国际潮流,代表国家方向,体现江苏战略。第二章“盐城绿色行动”,梳理了盐城绿色发展道路执着选择的过程、历史成就与巨大变化,也是盐城绿色发展实践的总概括。第三章至第八章则逐一展开,分别展示盐城绿色发展实践的重点领域、主要做法与具体经验,也是绿色发展体系的基本内容支撑。通过上述研究自然得出最后两章即“发展模式”和“经验启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条绿色发展之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适应了中央的要求、适应了盐城的未来、适应了人民的期盼;这个绿色发展体系使得盐城在经济上实现了发展的绿色转型与增长,空间上实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生产上实现了绿色集聚与创新驱动,生活上实现了绿色的价值取向。正如盐城市市委书记朱克江所说,“生态文明是发展的最高境界,生态优势是最大的后发优势。经济下行压力不是绝对的,就看你能否找到新的增长动力。绿色发展不仅没有影响增长速度,反而让盐城短期获利、长期受益,生态环境换来投资环境,资源保护变成地方财源,空气质量增强城市实力。与经济总量的增长相比,发展理念的跨越更让我们自豪!”
盐城成功了,转型阵痛之后的结果让盐城人兴奋、快乐。转型就是“舍得”,盐城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砍掉污染企业,压缩高耗能企业,发展绿色产业,换来让人惊喜的收获。2014年盐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6亿元,同比增长10.9%,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9项指标增速居江苏省前三。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跃居全国地级市的第17位和第11位。2015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079亿元,同比增长10.5%,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0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转型后盐城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竞争力日趋增强。2014年,盐城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2.8∶46.4∶40.8。产业结构内部实现了由低到高的升级转型,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2015年上半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05.3亿元,同比增幅达17.6%,其中节能环保等产业成长迅速,尤其是2013—2015年,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增长了30%以上。与此同时,第一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蓬勃发展。产业结构的改变带来了环境改善,盐城空气质量由2011年的全省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省最佳、全国前列。2014年盐城市PM 2.5年平均浓度为57.5微克/立方米,是全省唯一低于60微克/立方米的城市。2015年1—9月份,盐城市PM 2.5平均浓度为44.4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又下降23.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61,全省最好;优良天数达202天,占总天数74%,全省最高。9月当月PM2.5浓度25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30天,再次进入全国前十。盐城人以坚定的探索和丰厚的回报,生动地诠释了为什么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从盐城绿色发展执着探索的精彩画卷中,我们读出了什么?读出了思想的再解放、观念的再更新,读出了绿色发展的新跨越,读出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同时也读出了一个领导群体超前的眼光与恒定的坚持,看到了中国转型发展的一片绿色新天地。
盐城的绿色发展道路是一个破解了三重困局的“超工业化”之路,同时也体现了盐城领导者发展观的新境界。面对着进入新常态背景下转型升级与发展路径的再选择,中国各地区普遍陷入了进一步发展路径选择的困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困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困局。同时,这也是整个中国当前转型发展的基本难题,一方面,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结构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一个市域领导层的首要任务仍然为“发展是硬道理”。在这种困局下,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发展依然是对立的两张皮。作为一个后发地区,盐城仍然处在经济发展的加速期,数百万亩的生态保护区被禁止工业使用,同时,为生态保护还要对相关区域农民进行高价补贴,发展的党政责任与环境约束的紧迫对盐城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提出了历史性的严峻挑战。在此状况下,盐城勇敢地探索出一条适应市情、省情,适应时代方向,同时又有全国示范作用的“超工业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这一路径的果断选择彰显了盐城领导的生态文明的新境界、为子孙后代保护自然优势的新境界、不为GDP指标真正服务民生的新境界。在这一发展选择中,摆脱了“就环境讲环境,就发展讲发展”的老思路,确立了“把环境融入发展中,把环境资源变成发展资本”“围绕环境优化发展,围绕发展提升环境”“以环境支撑发展”“以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新理念。将民生幸福作为盐城绿色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绿色发展视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力推进健康惠民、保障民生、宜居宜业、社会文明和谐建设,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条“超工业化”之路是指没有遵循传统的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再到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而是在理念的成形与实践过程中,成功实现了三个跨越。一是发展观的跨越,实现了从污染不可避免、GDP至上的发展观,到绿色发展才能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的跨越。二是转型模式的跨越,产业类型跨越传统的重化工业主导,快速进入以“智造”为主导的新结构。三是发展阶段的跨越,后发地区跨越了重化工业化,直接进入绿色化的新阶段。体现了从资源掠夺型向保育再生型的转轨,从物质的富足功利向社会健康文明的转化,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是一条从“环境换取增长”转向“生态优化增长”,再到“发展提升环境”的绿色崛起、生态赶超之路。
在盐城的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的哲学理念和实践道路中,还包含了对四大难题的突破,这是工业化进程中普遍遇到的四大基本矛盾,也是实现盐城绿色发展必须化解的四大关键。一是破解了工业化挤占农业发展空间的难题,破除农业发展不利于经济结构总体提升的迷信。盐城走出了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的“接二连三”为主要路径,以农业六次产业模式为导向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在不削弱农业、不破坏农业的条件下,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加快了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二是破解了工业化与工厂化的难题。传统工业化路径带来了遍地的工厂化与污染的分散化,盐城通过有限工厂化、实行集约化、融合信息化、促进“智造”化,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三是破解了工业化与民生幸福的矛盾。传统工业化的高投入、高污染必然影响人民的生活环境。盐城通过推进工业化的高效益、着力实施生态及居住环境的“民生福利”,获得了老百姓的普遍赞誉。四是破解了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传统的工业化基本上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工业化。高消耗、高污染、追求高速度的模式导致产能过剩、市场容量降低,这已经是现阶段的普遍问题。盐城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民生需求为原则,以产业的绿色化为指向,以生态环境的高门槛为措施,用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打造了一个宜业宜居的新盐城。
盐城的绿色发展也展示了解决全国性转型发展战略难题的方向与路径。在发展动力上,盐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以环保、科技和环境来聚集发展的资源要素,增强发展的动力,跳出了原来依靠矿石资源、依靠外向经济、依靠资本投资为主要拉动力的传统模式,走出了一个依靠绿色资源、依靠智力资本、依靠体制机制,以“市场导向、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开放融合、生态底线”为特征的新路径。这种路径与发展模式,既不同于沿海先发地区曾经走过的代表性发展模式,也不同于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后发地区延续传统重化工业化路径的高耗能、争速度的发展模式,是一条适应后发地区可持续发展、对先发地区转型也有借鉴意义的创新转型跨越式发展的绿色化新模式。
近年来,盐城走出的绿色发展之路,体现了盐城人发展理念的坚定、发展道路的坚持,更饱含了探索实践的艰辛。盐城探索出的新路径恰恰是中国广大后发地区所急需的,盐城长远的眼光、坚定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也是中国广大后发地区转型发展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在这里,我们听到了盐城绿色发展的脚步,看到了江苏绿色发展的特色,坚定了中国绿色发展的希望。同时,也感到了未来的发展还需要不断解决的一个一个难题。
随着盐城坚持的实践探索,我们把绿色发展的千里画卷一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