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三 国内一些媒体对中国与拉美双边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中国在拉美的地位和影响力等方面的报道和评论有时言过其实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的交往出现了长足进展,以和平发展、互利双赢为基础的中拉关系日益巩固,拉美已成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地。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等原因,拉美在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较特殊和敏感的地位。针对中拉关系的迅速发展,美国国会近年先后举行了6次关于中国在西半球影响的听证会。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者时常以中拉关系加快发展为题,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我国如何处理与拉美左派政府的关系以及如何推动中拉经贸关系,涉及我国对外关系的大格局,在宣传上一定要保持理性的头脑。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拉交往的加深并不意味着中国有意挑战美国在拉美的特殊利益和价值观。目前中拉关系的深度、广度与美拉双边关系不可相提并论。以经贸领域来说,拉美外资的56%、出口的55%和进口的43%,都同美国有关。美国一直是拉美的主要贸易伙伴、主要投资国和主要债权国,拉美经济生活离不开美国。尽管这几年中拉贸易发展迅速,2005年突破500亿美元,2006年突破600亿美元,但双边贸易总额至今仅占拉美贸易总额的4%左右,大体上只及美拉贸易的1/10。
我国在推行“走出去”战略时,针对拉美地区要特别树立“挑战甚于机会”的意识,既要知难而进,又要具备临深履薄的审慎态度。
首先,中拉关系的推进,不仅要考虑我国“走出去”的战略设想,而且要顾及美拉关系和中美关系的现状,一定要用多视角的尺度处理好这种三角关系。也就是说,中拉关系的发展不要给中美关系和美拉关系的现状造成难以预期的不良后果。此外,拉美国家大都是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一边是美国已同墨西哥、中美洲各国、加勒比国家、秘鲁和哥伦比亚组成了强大的经济联盟,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内继续寻求双边关系的深化和发展;另一边是由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和委内瑞拉5国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拉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明显出现了两个势均力敌的阵营。对拉美问题的复杂性,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其次,既要看到中国和拉美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共同点和共同利益,经济上应当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又要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彼此之间的竞争和角逐。以中拉贸易结构来看,我国从拉美进口的商品将近2/3是燃料、矿物和农产品等初级产品,而对拉美的出口90%是制成品。理论上而言,自然资源出口为主的国家或生产部门难以形成强大的经济活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拉美对中国的资源出口是否能够得到拉美政府或企业的长期认同值得考虑。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拉双边贸易中,拉美各国过去通常是顺差方,但2006年中国却成为顺差方。例如,2006年前11个月,中国对墨西哥的出口额为80.8亿美元,从墨西哥的进口额为23.3亿美元,中国顺差57.5亿美元,无怪乎墨西哥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制裁是最严厉的,其征收的反倾销税为100%—600%,有时甚至高达1105%。另一拉美大国巴西也不断出手针对中国商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歧视措施。面对中拉贸易结构的差异和频频出现的贸易摩擦,我国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认真研究,尽快制定出积极稳妥的应对之策,确保中拉关系在合作与竞争中和谐发展,实现双边和多边互利共赢。
(原载《中国金融》200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