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天佑文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金瓶梅》及其价值

《金瓶梅》这部古典长篇小说,从它问世至今,人们对它的评价始终分歧很大。誉之者,赞为不朽的长篇文学名著;贬之者,斥为败俗祸世的“淫书”、“坏小说”。这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和评价,在中外文学史上实属罕见。广大读者,由于很少能有机会接触该书,因此对它产生了一种神秘感。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间学术文化交流愈来愈频繁,随着国内学术界、思想界的日趋活跃,《金瓶梅》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分别从《金瓶梅》的作者、版本、思想、艺术乃至语言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探讨,尽管在讨论中出现了种种分歧以至对立的意见,但研究正在逐步深入。《金瓶梅》究竟是部什么样的小说?是不朽的文学名著,还是一部“淫书”?它的思想艺术价值有多大?表现在哪里?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应该占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问题成了人们所关注的中心,探究清楚这些问题,不仅是《金瓶梅》研究所必需的,而且对打开学术研究上的一些禁区,活跃整个学术空气也是十分必要的。

《金瓶梅》这部长篇小说共一百回,它产生于明代的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当它还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少数人中间流传时,就引起了当时一些文人学士的高度兴趣和极大的关注。他们争相传抄,其情况颇类似于后来的《红楼梦》。在明代,《金瓶梅》就被列为“四大奇书”之—,被人们刮目相看。

从现存的资料看,《金瓶梅》的版本有两个系统:一为明万历丁巳( 1617)东吴弄珠客序刻本《金瓶梅》词话系统;一是明崇祯年间《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系统,后来如清代张竹坡第一奇书本,亦属这个系统。“词话”本和“崇祯”本这两个不同版本,内容基本相同。唯“词话”本的第一回是“景阳冈武松打虎”,“崇祯”本则改成了“西门庆热结十兄弟”;“词话”本第八十四回后半回是“宋公明义拜清风寨”,“崇祯”本则全部删去;第五十三、五十四回,两种版本差异很大。此外,“词话”本回目上下句字数参差不齐,对仗也不工整,且书中杂有大量山东方言和市井行话。而“崇祯”本回目字数整齐,对仗工整,对方言土语作了删改,文辞也多加修饰,每回前还有插图。两种版本各有其价值,唯“词话”本更接近于原书的本来面目。

《金瓶梅》作者是谁?历来为人们所关心,也是当前学术界热烈争论的问题之一。明代沈德符的《野获编》中曾说:“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后人考证这个“嘉靖间大名士”就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王世贞。不过上述这一论断因缺乏确切的科学依据,早为绝大多数学者所否定。在“词话”本的一篇署名为欣欣子的序里,曾有这样的话:“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有人根据兰陵是山东峄县的古称,并联系到书中出现的大量山东方言,从而断定作者是山东人。近年来学术界在探索《金瓶梅》作者问题上做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工作,写出了一批富有启发性的探索文章,除个别人还继续认定小说的作者是王世贞之外,又提出了李开先、贾三近和屠隆等人。这些文章虽基本都做到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但不足的是总还缺乏为大家所一致公认的确凿过硬的根据,所以迄今为止,《金瓶梅》的作者之谜,还未最后揭开。

在简要地交代了这部小说的有关版本和作者的情况之后,重要的是要分析小说本身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艺术描写特征,这是直接关乎小说的价值及其在中国小说发展史地位的大问题,也是大家所关心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