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人物形象由类型化典型向性格化典型转化
文学作品的典型性,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主要是指具有高度典型人物形象的创造。
综观我国古典小说人物的塑造,大致上是经历了一个由人物形象的不够典型到典型、由类型化典型到性格化典型这样一个逐步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只有当他具备了艺术的独创性并表现出了一定社会生活本质或规律时才能称之为典型形象。典型人物形象是从生活中概括、创造出来的。在典型人物形象里总是体现出了现象和本质、特殊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就小说典型形象来说他本身也有个发展和成熟过程:类型化典型是小说典型形象的初级阶段,而性格化典型则是小说典型形象的成熟阶段。
尽管人们对类型化典型的理解有种种不同的认识,但有一点似乎是一致的:类型化典型注重刻画形象中的本质、一般和共性部分;而不注意刻画形象中特殊的、个性的东西,因此类型化典型虽然在表现人物的某些本质方面比较集中、明确;但缺点是没能反映出人物个性的独特、丰富和多样。由于那些本质、一般和共性的东西有相对的稳固性,不容易产生变化,这就决定了类型化典型人物性格一般是静止的、不发展的。性格化典型注意突出形象中的特殊性和个性部分,着重在个性的丰富和多样上下功夫;而形象中那些本质、共性和一般的东西只是渗透在现象、个性和特殊之中,不明显地表现出来。性格化典型能表现出人物高度的真实性,赋予人物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感觉,达到了恩格斯所要求的那样:“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53 页)
回顾我国小说的发展,在《三国演义》前,我国小说人物的塑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的说来,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是不高的。
《三国演义》在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就它所刻画的人物来说则是属于类型化的典型。
《水浒传》人物塑造是在《三国演义》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就《水浒传》人物个性的丰富、独特、多样来说,虽还比不上后来的《红楼梦》,但在古典小说中,已突破了类型化的框框,向性格化典型发展了。
因此那种不加分析地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人物刻画相提并论都归之为类型化典型,并认为我国小说发展,只有到了《金瓶梅》才表现出由类型化典型向性格化典型转化的看法是不符合我国小说发展情况的,也是低估了《水浒传》人物塑造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