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水浒传》为我国大批英雄传奇创作树立了光辉榜样
和《三国演义》产生于同一时代的《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又一部不朽名著。
《水浒传》写的是发生在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不过是中国历史上千百次农民起义中的一次,在历史上并不引人注目,也没有多大的代表性。但《水浒传》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基本上摆脱了史实的束缚,通过自己对动乱年代农民起义的深刻观察、体验,结合民间传说中有关宋江造反的种种传说,赋予了这次农民起义以高度的典型性。小说通过描写宋江起义,深刻地揭示出了我国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发生、发展以至最后失败的整个过程。其中特别成功的是深入挖掘出了产生中国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小说虽然没有正面从经济关系上广泛描写阶级矛盾,但对于作为起义英雄对立面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极端黑暗和腐朽则有深刻的揭露,从而在艺术创作上深刻总结出了中国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特征——逼上梁山。
《水浒传》思想上一个难能可贵之处是把那些历来为封建统治阶级视作“盗贼草寇”的革命者放在小说的正面地位加以肯定、歌颂。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爱慕和赞美之情,去描写他们的斗争精神和光辉品质。这种对农民起义的肯定和歌颂,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水浒传》在人物形象的典型化方面有比《三国演义》更为巨大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上。如梁山义军领袖宋江就是个具有复杂性格的成功的艺术典型。小说里的宋江形象不仅和历史传记中的那个“勇悍狂侠”的宋江不同;也和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中写的那个具有豪爽性格的宋江不一样,是作者崭新的艺术创造。这种创造是作者在接受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动乱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刻认识,通过集中、概括而创造出来的。
宋江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集中地表现在他性格里的反抗性和妥协性的对立和统一。如宋江一方面反对贪官污吏残害百姓;但又深信皇帝是好的、圣明的。每当压迫者和反抗者之间发生尖锐冲突时,他总是从“义”出发,站在被压迫者和反抗者的一面,所以他同情并支持晁盖等人的反抗活动;但在道义上又认为他们的行动是非法的。他支持江湖上的好汉们投靠梁山,但自己则迟迟不肯上山。总之,宋江性格中的反抗性和妥协性的对立统一,贯穿于人物行动的各个方面。这种反抗性和妥协性来自宋江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忠义观念。而这种忠义观念的形成,不仅和宋江本人的出身、经历、教养和地位有关;同时也和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紧密相连。
《水浒传》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开始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注意。这方面集中地表现在林冲性格的发展上。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他的教头的地位,优厚的待遇,舒适的家庭,漂亮的妻子,这些特殊条件,形成了他安于现状,怯于反抗的性格。高衙内明目张胆地调戏他的妻子,他固然感到耻辱但不敢下手,只是冲散了事。后来在高俅父子的多次阴谋陷害之下,虽感到含冤负屈,仍未能起来反抗,最后在家破人亡,步步受逼的情况下,他实在忍无可忍才杀死了仇敌,吐出了长期郁积于胸中的冤气,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起义的道路。小说具体生动地刻画了他的性格,在一次一次的侮辱迫害中,不得不一步一步地发生的明显的变化。
《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典型化方面所取得的上述成就使它在我国小说人物塑造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三国演义》固然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鲜明、深刻的人物形象,但这些形象还存有明显不足之处,表现为性格内涵比较单一,不够丰富复杂,而且人物的性格总是一成不变,这是和现实中的真人有距离的,因此这种人物形象被人称之为类型化的典型,而《水浒》却开始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它的发展。《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已不再和《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一样,属于类型化,而是开始由类型化向性格化典型发展了。
《水浒传》后出现的一些比较有影响的英雄传奇小说,都无不是程度不同地汲取了《水浒传》上述思想和艺术成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