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言 鲁迅的愿望
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虽然他也许不过是一条虫)下。
—鲁迅:《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1933年,鲁迅在《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的短文里提出了上述愿望。此外,他还尖锐批评了中国现代教育30年来的变化无方:“就是所谓‘教科书’,在近30年中,真不知变化了多少。忽而这么说,忽而那么说,今天是这样的宗旨,明天又是那样的主张,不加‘教育’则已,一加‘教育’,就从学校里造成了许多矛盾冲突的人。”[1]本书将要研究的恰恰就是鲁迅那个年代的中国现代学校教育的教科书制度和思想道德教材,这或许算是对鲁迅当年愿望的部分回应吧。不过作为开场前的序幕,首先还是对一些基本概念、中国古代学校的教材与管理以及本书的主要内容等,做个简要的界定和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