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杭州市富阳区导岭村 金竺纸伞工艺
伞是中华民族最了不起的发明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传说最早的伞是由春秋鲁班和他的妻子云氏共同创造。不过,有文字可考的是西汉时期的《史记·五帝纪》,其中便有关于伞的记载。汉代之前的伞大都以羽毛、丝绸等原料制作而成,成本高,价格贵,使用不便,非达官显贵、帝王将相者用不起也不能用。汉代以后,因造纸工艺达到成熟,纸不仅成为了书写载体,也为制伞业开拓了新天地——纸伞应运而生。从此,伞也普及为平民百姓常用之物。
江南地区,雨水充沛,可以说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需要在雨帘中穿梭度过。杭州作为江南最具代表的城市之一,自然也是如此。据调查,杭州市富阳区大规模的纸伞制作开始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分布于新登、新义、赤松等地。解放前,是当地的主要手工产业,畅销于富春大地。随着社会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期,油布钢质伞出现,其成本低廉,价格更加便宜,导致了富阳纸伞的生产量逐年减少。似乎,富阳纸伞即将功成身退,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庆幸的是,这蕴含着千百年民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纸伞,终究让人恋恋不舍,许多民间艺匠仍然传承着纸伞的传统制作工艺。20世纪80年代,扎根在富阳偏远地域的导岭自然村部分村民恢复了传统纸伞的生产。截至目前,整个富阳地区,唯有导岭自然村的部分村民精通纸伞全套制作技艺,并于2012年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富阳区滕欣工艺伞厂厂长于90年代初,借参加杭州·日本友好城市代表团的机会,结识了日本纸伞传统手艺继承人,与其交流制作工艺。其实,若是追溯到唐朝,日本的纸伞手艺便是源于中国。此次交流后,导岭的纸伞制作过程中添加了一道源自中日文化融合后的产物“夹片工艺”。
导岭自然村坐落在临安、余杭、富阳的交界处,隶属银湖街道金竺村。金竺村依山傍水,植被覆盖率高达90%,盛产竹木,为纸伞制作提供了大量的原料资源。导岭一年四季,不分严寒与酷暑,均宜制作纸伞。据整理,整套手工纸伞制作流程需经过70多道工序,才能制成纸伞。
其中最主要的16道工序如下:
选料。即选竹和选纸。竹取生长期在七八年内的毛竹,这个年龄的毛竹更易制作出优质的伞架——伞的骨架。纸是从手工造纸企业订制的,主要以桃花纸和皮纸为主。
锯竹。伞的规格不同,所需的伞骨长度不等。一把伞的所有伞骨均是出自同一段竹子,增一分、减一分都是不可的,得按照一定的尺寸来,将其锯成多段。
刨皮。把每段竹子的青色竹皮刨掉,使其露出原有的肤色便可。
晒竹。刨皮之后,需要在阳光下暴晒,去水分,防止成品伞架霉变、腐烂。在梅雨季节,连日降雨,寒冬季节,整日低温,这些天气都会影响伞的制作速度。
劈骨。把暴晒过的竹子劈成伞骨。一段竹子只够做一把大伞(直径70—80厘米),却能做2—3把小伞(直径15厘米)。
钻骨。一把伞的伞骨有两种类别,称为上盘和下盘。上盘是伞面骨架。下盘是支撑上盘的伞下骨架。显然,上盘要比下盘长出许多。因此,上盘穿3个洞,下盘按穿线的复杂程度穿5—7个洞不等。洞越多,下盘穿线越复杂,使得纸伞越精致和牢固。
钻斗。此斗为伞斗。一把伞两个斗,分为上伞斗和下伞斗。上伞斗置于伞顶,下伞斗置于伞跳上方。伞斗取材杂木,当地人称和木或木和树。经历刨皮,锯木,日晒,才至钻斗。伞斗的作用是为了固定伞架。
拗骨。由于伞骨并不是天生平整均匀,不利于伞架的制作,因此需要后续运用技术使其平整可用。将伞骨高温加热,然后用拗骨工具(两根方形木棍)上下夹住伞骨趁热加工。操作手法有点类似古时妇人织布的动作,都是使其平整有序。加温工具从原先的煤饼炉变为现在的电烤炉,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
装柄。手柄由竹或者木制作。安装时,将它穿过下伞斗止于上伞斗。导岭的手柄下方1/3处有旋转接口,方便拆解,便于携带。手柄上缠绕一段10厘米的白藤,手握住,可防滑,既实用又美观。
夹片。此为金竺纸伞制作所特有,中日文化交流之结晶,导岭创新之处,除此无他处。伞骨的开槽便是采用“夹片工艺”,即在伞骨的竹节部位用刀刻出鼻子型,在上部再开长1.5—2.5厘米的2片夹片。夹片极大地提升了伞架的稳固性,增加了伞骨的使用数量。
穿线。线主要是棉纺线,颜色繁多。线主要是起稳固作用,同时也起到增加美观的作用。钻骨留下的可爱骨洞,就是为穿线做准备的。下盘骨洞越多,穿的线越多,看上去越发复杂。若选用不同颜色的线,那便会是色彩纷呈的。
裱面。使用自制的黏性相当不错的木薯淀粉胶水,将其均匀涂抹在摆放好的纸或者丝绸上。走了裱面的工序万不可再走映花了,这两样是为制作不同性质的伞面而分别存在的。经过裱面的纸或是丝绸,接下来直接走糊面工序便可。各种单色大绸伞,便是如此得来的。
映花。也称印刷,主要指导岭丝网印刷,此法需先在纸上铺上丝网,然后再进行人工印制。印制效果较为不错,色彩鲜明,图案清晰。丝网印刷只限于纸伞可以使用的制作步骤。如果伞面是丝绸的,不能使用这个方法的话,也可以采用手绘。用导岭湖笔或将美人,或将物什,或将飞禽走兽,或将自然美景,或将新颖别致的现代风景勾勒于纸面上,便可留下不一样的艺术传奇。
糊面。不管伞面走的是映花还是裱面工序,最后都得走糊面过程。糊面便是将准备好的纸或者丝绸贴在伞架上,也就是上盘。糊面也非常讲究技巧,糊面的效果直接影响第一观感。
桐油。若要雨天悠闲出行,这给伞上桐油是不得不用的。导岭自制桐油不仅能使纸伞达到防水的关键作用,而且会散发出自然的芳香味,虽不同于墨香,却亦会勾起人们脑海里对烟雨江南、古典美人、白墙黑瓦的历史记忆。
检验。这是纸伞制作的最后一步,需眼观伞炳油漆是否均匀,伞骨是否出现断裂,伞面图案是否清晰,伞骨间距误差必须控制在2—3毫米内。可用手轻轻触摸伞面,其手感应当是光滑圆润的。
导岭纸伞品种繁多,主要包括油纸伞、丝绸伞、舞蹈纸伞、圣诞伞、野立伞等。油纸伞主要作为日常雨具使用。丝绸伞、舞蹈纸伞因其具有高观赏性常用于艺术创作辅助和舞蹈配饰。圣诞伞则极具圣诞气氛,故可作为圣诞送礼佳品。
导岭的纸伞,其伞面图案可印刷也可手绘,花样繁多,美丽雅致,从古典到个性,应有尽有,其制作可谓技术含量很高,也因此得以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纸伞的制作工序里有10道均需练至2年以上方可掌握。可见纸伞的制作技术繁复难度较大,练习时间较长,经济效益见效缓慢,难以吸引年轻人踏入这个行业。
不过,令人激动的是纸伞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各种纸伞原料,包括淡竹、宣纸、木斗、涂料等,以及工艺伞、沙滩伞、玩具伞、跳舞伞等各种规格的纸伞成品,分别展示在金竺村文化陈列室内。金竺纸伞似乎在向人们细细地诉说着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也许在默默地召唤着人们一定要把导岭这独一无二的一整套纸伞制作工艺永远地传承下去。
(富阳区农办 何玲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