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人的福利效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农村老人享受养老金待遇的情况

一 农村老人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史

在新农保以及后来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之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而那些未满60周岁而又接近60周岁的适龄参保人员则需要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但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本次调查是在2014年下半年完成的,在这些调查地点养老保险已经实施了2—5年,所以一些样本曾经是缴过养老保险费的,这里将主要描述样本的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史。

调查显示(见表5—8),在领取养老金之前缴过养老保险费的样本占样本总体的14.1%,而没有缴过的占85.9%。不同地区样本领取养老金之前的缴费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安陆地区样本在领取养老金之前缴过养老保险费的比例要高于浠水地区和洪湖地区样本,因为安陆是全国第一批试点县,而洪湖和浠水分别是第二批和第三批试点,所以安陆地区样本中目前已经年满60周岁曾经缴过养老保险费的比例要更高。处于不同养老阶段的农村老人缴费经历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处于自养阶段的样本缴过养老保险费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半自养阶段的样本,比例最低的是处于他养阶段的样本,仅有6.2%的比例缴过养老保险费。可能因为农村老人所处的养老阶段与本身的年龄相关,年龄相对较小的农村老人更可能处在自养阶段,而年龄相对较大的农村老人更可能处在他养阶段,年龄较小的农村老人更可能有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经历。

表5—8 领取养老金之前的缴费情况(%)

领取养老金之前农村老人缴费的时间和次数如表5—9所示,样本开始缴费的时间集中在2010年和2011年,这与样本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主要是这两年启动相关,而选择其他时间缴费的样本一方面可能因为记忆偏差,另一方面可能因为缴费时间确实比较晚。从缴费次数来看,缴过2—3次的样本占主体,比例为65.8%。

表5—9 领取养老金之前的缴费时间和次数

调查显示(见表5—10),有过缴费经历的农村老人,绝大部分并没有补缴过,补缴过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仅占9.6%,而没有补缴过的达到了90.4%。补缴的金额分布也比较离散,并不集中。从最后一次缴费的档次来看,绝大多数最后缴费仍然选择的是最低档次缴费,选择100元档次的比例达到89.5%,其他档次的以200元最多,占到了8.8%,其他档次的都仅1人选择。最后一次缴费相对于第一次缴费来看,4.3%的补缴过养老金的样本缴费的档次是降低了,而有7.4%的是提高了,绝大多数(88.3%)的样本则是没有变化。最后一次缴费的人主要是自己或者配偶,比例占到了84.2%,还有15.8%的样本最后一次缴费是子女缴的。最后一次缴费的地方以村组干部上门收缴为主,占到了64.9%,还有30.7%的是到村委会或者固定地点缴费,而到乡镇政务服务中心缴费的仅占4.4%,也就是说目前农民参保缴费仍然是由基层村组干部开展收缴工作。

表5—10 领取养老金之前的缴费情况

农民最后一次缴费时为什么选择相应的档次呢?调查显示(见表5—11),53.5%的样本是因为“自家经济水平决定”,还有36.8%是因为“村里只收了这个标准”,排在第三位的是“看别人缴多少,我也缴多少”,这是明显的从众心理,还有14.9%的样本是因为“这个档次最划算”,选择“多缴多得”和“其他”的均不足5.0%。

表5—11 农村老人最后一次缴费时选择缴费档次的原因(复选)

二 养老金的领取与支配

农村老人领取养老金和支配养老金的情况如何呢?应该说养老金在农村的发放还是足额和及时的。绝大多数农村老人一直都领取到了足额的养老金,在样本中的比例达到了95.8%(见表5—12),而且有92.0%的样本认为养老金在发放过程中总是及时的(见表5—13)。当然,安陆地区和洪湖地区的样本更认可当地养老金发放的及时性,比例均为96.4%,比例高于浠水地区的82.4%。

表5—12 是否一直都领取到了足额的养老金(%)

表5—13 养老金发放的及时性(%)

不同地区为了开展工作的方便,经常会选择不同的策略来权宜地实施国家政策。养老金的发放不同地区也会选择权宜的周期(见表5—14),比如浠水地区样本多数认为当地养老金的发放周期是三个月,也即当地规定“三个月领一次”,这一比例达到了52.2%,也有24.7%的样本认为当地的规定是“每个月都可以领取”;与浠水地区不同,安陆和洪湖地区大多数样本回答“每个月都可以领取”,比例分别达75.7%和66.3%,当然安陆地区、浠水地区和洪湖地区都有15.0%左右的样本并不知道当地规定的养老金领取周期。

表5—14 养老金发放的周期规定性(%)

虽然不同地区规定的领取养老金的周期并不一致(见表5—15),但是农村老人实际领取养老金的周期也并非“每月领取一次”,只有1.6%的样本选择这一项。大部分农村老人选择“半年左右领取一次”或者“一年左右领取一次”养老金,选择“半年左右领取一次”养老金的比例为29.5%,选择“一年左右领取一次”养老金的比例最高,为43.2%,还有14.4%的样本选择“三个月左右领取一次”养老金。安陆地区和洪湖地区样本主要选择一年左右领取一次养老金,比例达到50.7%和50.9%,其次是半年左右领取一次养老金,比例也达到了30.8%和26.9%;而浠水地区样本实际领取养老金周期的选择较多,半年左右领取一次养老金的比例最高,为31.0%,一年左右领取一次养老金的比例次之,为26.3%,还有四分之一的样本选择的是三个月左右领取一次养老金。

表5—15 实际领取养老金的周期(%)

从实际领取养老金的地点来看(见表5—16),57.3%的样本会选择到“镇上”,28.5%的样本会选择到“村里”,还有14.2%的样本会选择去“县城/区里/市里”,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农村老人选择领取养老金的地点是在“镇上”或“村里”。结果中之所以有14.2%的样本是到“县城/区里/市里去”领养老金,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居住地距离城区较近。这也是为何浠水洪湖地区样本和安陆地区样本存在差异,安陆地区抽取的开发区处在市区边缘,所以当地农村老人更可能去“县城/区里/市里”领取养老金。农村老人之所以可以在村里领取养老金,主要是因为当地在村里设置了代办点,而到这些代办点领取养老金,一般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表5—16 领取养老金的地点(%)

本书研究的农村老人年龄的节点是60周岁,也就是说所调查的对象都在60周岁以上,这一群体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行动能力减弱,很多人甚至已经失去了长距离行走的能力,那么养老金是否需要别人代领呢?调查发现(见表5—17),绝大多数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是由自己亲自领取的,这里比例达到了75.7%,也有一部分是由配偶领取的,比例只有9.3%,由配偶代领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她们更可能会委托丈夫帮忙代领养老金,而由其他人代领的比例是极低的。由别人带领的也主要是由儿子或者女儿代领,由儿子代领的比例占到了7.9%,由女儿代领的仅2.2%。

虽然部分农村老人在领取养老金时会选择由别人代领,但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金主要还是由自己支配,93.3%的样本选择的养老金的支配者为自己,5.9%的样本选择的是配偶,选择儿子和女儿的比例合计仅0.8%(见表5—18)。可以发现农村老人家庭中经济的支配方式与年轻人并不相同,财政集中的模式在老人群体中比较少了,一方面可能因为老人群体中配偶去世的比较多,只能自己管理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群体已完成了繁衍后代、养育子女的责任,不需要集中财政以应对生活,所以更可能选择财政分散的生活方式。

表5—17 养老金实际领取人(%)

表5—18 养老金的实际支配者(%)

农村老人在领取养老金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问卷中试图列出可能存在的3个问题,第一个是“手续太复杂,不好操作”,第二个是“服务人员态度不好”,第三个是“经常需要排很长的队”。表5—19显示,86.0%的样本选择“以上问题均未遇到过”,其他选择“经常需要排很长的队”的比例最高,但也仅有8.5%,“手续太复杂,不好操作”的比例为5.3%,“服务人员态度不好”的比例仅为1.6%。

表5—19 领取养老金时遇到的问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