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及关键点
一 研究目标
(1)运用多学科研究的视角对现有文献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对“创新”“创造力”“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型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等概念进行分析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文献进行综合性分析,形成构建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的理论基础及其方法。
(2)运用内容分析、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为研究对象,探索并构建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模型。
(3)编制问卷,收集数据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开发“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与行为特征评价问卷”,为科技创新型人才测评提供参考依据与政策建议。
二 研究内容及关键点
(一)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详细的考察,运用多学科的研究视角,为人才素质模型的建构奠定理论与方法基础
本书研究涉及核心概念的界定,比如“创新性人才”“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特征”等。“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本身是个抽象的概念,对模型的构建需要结合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视角来进行建构。因此要对现有文献中关于“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特征、人才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反思性研究,并合理进行选择,阐述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二)编制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词典,初步构建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结构维度
本书要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和关键行为特征给出科学合理的定义和描述,编制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特征词典,为构建“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模型”进行初步的探索。
(三)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以及其他研究方法的相互整合
1.文献分析不仅需要对现有文献中的核心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作系统、深入、全面的梳理,还需要对现有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实用性等做出评价和选择。
2.运用内容分析法、质性访谈的方法以及量的研究方法构建素质模型。
(1)本书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现有的文本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一方面采集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的构成要素及行为特征;另一方面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及行为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和刻画,试图为素质模型的初步构建及探索性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2)运用质性访谈的方法,初步建立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的理论模型。
(3)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验证建构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模型的合理性。
(4)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查素质结构模型中的各种因素构成及其关键行为特征,主要是综合运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方法,科学分析因素与因素之间、因素内部之间的各种关系,保证模型建构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契合,这是本书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
3.编制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特征与行为评价问卷。
问卷编制和检验过程需要运用人才评价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多元统计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或交叉学科,问卷的检验要运用心理统计与测量的方法,数据分析还要运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因而保证了问卷最终具有量化研究的基础。
(四)本书研究的难点
1.访谈对象的确立以及施测样本的可获得性。
第一,在质性研究阶段需要对受访者进行访谈,而访谈对象属于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如何获得研究对象的支持和参与,是本书研究中的难点所在。
第二,由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开发“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与行为特征评价问卷”等内容都是以访谈和实际调查研究数据来进行的。因此,界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标准以及在采集数据样本、充分考虑行为样本(Behavior Sample)的代表性、可行性、数据采集的可能性是本研究要着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2.质性访谈需要掌握访谈的技巧。
在质性研究中,对受访者进行访谈需要掌握必备的访谈技巧及提问技术,获得受访对象支持也是本研究考虑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