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6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冷静地思考 热烈地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两千多年前,我国的伟大诗人屈原写下的名句。

鲁迅把这句诗引录在他的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

毛泽东在青年求学时也曾用工整的字体把这句诗抄录下来。

古往今来,凡是严肃地面对人生的人,对于生活的道路,都经过认真的探求。因此,他们才能对走过的弯路及时加以改正,对正确的目标更加坚定地信仰,热烈而执着地追求。

严肃的探索乃必由之途

马克思原来是青年黑格尔派,受过唯心主义的影响,后来又受费尔巴哈机械唯物论的影响,最后才创立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鲁迅开始学的是矿业,后来改学医,最后才选定文学作为自己的事业。他早先是用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来观察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蒋介石叛变,血腥的屠杀使他原来的思路轰毁,也使他的思想跃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他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毛泽东早年投过新军,当过教员,还崇拜过梁启超,马克思主义的道理也是后来才接受的。

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一百多年来,我们民族的先进人物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曾经走过怎样曲折的道路啊!林则徐、魏源等人以为学了外国的洋枪洋炮就可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然而不行。洪秀全从欧洲人那里借来一个上帝,以为可以在中国的大地上建立一个天国。然而,也不行。康有为、梁启超抬出了孔子的圣像,把他打扮成摩登圣人,想在他的庇护下跪着造反,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争一席之地。然而,还是不行。义和团的农民们用原始宗教激起的热情去同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拼。当然更是不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朝皇帝,建立了民国,中国好像有点指望了。一时之间,做实业救国梦的、教育救国梦的、科学救国梦的,风起云涌。然而,政权很快就落到军阀们的手里。路还是走不通。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才开始改观。此后又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才有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回顾过去,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在,社会主义还在实践中。这个探索也并没有结束。我们正在走并且还将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中国人民根据一百多年的经验所做的抉择。但是,在中国,这条道路怎么走,还大有文章可做。从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究竟应该怎样走,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青年们对自己的生活道路进行回顾和展望,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人的认识,归根到底,只能从实践当中来。过去走过的道路,过去的实践,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财富。走得对,有对的经验;错,有错的教训。都不应该随便抛弃。这样,今后的路才能走得更好。

平坦易于平庸 磨难锻炼英才

这一代青年的绝大多数,在回顾过去走过的道路时,几乎都有一段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经历。满腔的热情被别人利用了,真诚的信仰却不过是一些幻影,受骗上当,青春被耽误。忽然一觉醒来,发现时代前进了,而自己在求学、就业、婚姻、生活等方面都面临一大堆问题,有的甚至隐约感到有被前进的时代抛到后面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估计过去走过的道路呢?

唯物辩证法有两个基本的观点,一个是承认事实,一个是学会分析。被耽误了就是被耽误了。我们的知识水平同“四化”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我们的思想上还有程度不同的“左”倾的影响。这些既然是事实,就不能采取不承认主义。但是,对过去的事情又一定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青年们怀着真诚革命的愿望做过一些错事,这责任当然不能由青年来负。就青年本身说,所以比较容易上当受骗,主要是由于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都不够,知识不足。但决不能说那真诚地为革命、为人民、为祖国的愿望本身就不是好东西。

人生的坎坷,本来是难免的。不同的是,这一代青年遇到的更多些,更严重些。这当然是不幸的。青春不常在,耽误了的时间追不回来。但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磨难多也有使人得到锻炼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引用过司马迁的话: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样的事,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看那些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的传记,就可以发现一帆风顺而又有大成就的人实在少见,真正出类拔萃的,倒往往是那些历尽艰辛,似乎很倒霉的人。

这是一种有规律的现象吗?是的。艰难困苦的生活使人不能耽于安逸;一再遇到的挫折锻炼着人们的意志;亲自上当受骗的经历使人们对骗子的技巧认识得更深刻,同时也就增强了人们的认识力和“免疫力”;“二论相订,是非乃见”,经过反复比较而取得的对真理的认识,将会更加坚定;受过被耽误的痛苦的人,更体会时间的宝贵;人们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乃是一种最好的学习。

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经过曲折道路的人都自然而然会取得光辉的成就。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看见,有的人被生活中的困难压倒了;有的错误地总结了经验教训;有的放弃了革命的理想;有的开始随波逐流。只有既能迎着困难坚强搏斗,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人,才能最后找到正确的生活道路,并且一直攀登到那光辉的顶点。

所以,我们回顾过去一定要和展望未来结合起来。回顾不是让我们吃后悔药,更不是为了让自己长吁短叹、以泪洗面。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是为了抓住今天,把今后的路走得更好。

看今天,看今后,也有同看过去一样的问题,也同样需要有分析的态度。不合理的东西,不正当的事情,生活不能尽如人意,还会碰钉子,受挫折,这些情况今天有,将来也还会有。对这些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正因为有这些,才需要我们去做工作,而且许多事情很难做,不是一下子做得通。正确的道理,人家也可能听不进去。做了好事,也可能受到别人的讽嘲。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要以为我们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又粉碎了“四人帮”,经过拨乱反正,就会一切都理想。如果那样想,就会又陷于幻想,然后又走向失望。其实,如果真有那么一件事,我们说上三言两语就能解决问题,那么这样的问题别人早就把它解决了,怎么会留在我们面前呢?

说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容易办的,好像有点泼冷水。但是,这一瓢冷水,目的不是为了让人死心,打退堂鼓,而是为了让人冷静地思索。不容易办,不是不能办。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多少不容易办的事,甚至是看来办不到的事,结果还不是一样一样办过来了!人类还不是一天一天地进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前进的路总是可以找到的,问题是要根据客观的规律办事,照科学办事,要舍得付出代价,并且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下去。有些事情终我们的一生也不可能办到,但我们只要能向最终的目标多前进几步,也就可以为后人准备更好的前进基地。极而言之,即使我们遇到的尽是失败,只要我们是真正认真地对待,好好地总结经验,使后人能少走弯路,那么我们的失败本身也就是一种贡献。我们是没有理由失去信心的。

真切把握人生 热烈追求真理

要这样想问题,需要我们的胸襟更开阔些。一个人如果只看见自己鼻子尖底下的事,他在顺利的时候就很容易忘乎所以,好高骛远;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很容易陷于苦恼而不能自拔。

人是社会的动物。观察个人的生活道路和观察整个社会发展的道路,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自然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整个国家的事业顺利地向前发展,那么,青年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等问题都容易解决,道德风貌也比较容易蓬勃向上。如果整个国家遇到了灾难,青年人的许多切身问题必然也要跟着受影响。“文化大革命”的事实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不难看到,今天社会上存在的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国家实现“四化”这件大事。经济上去,许多问题就会好办得多。国家太穷,需要办的事太多,许多虽然需要办、应该办的事情也还是会办不成。硬要勉强去办,经济上负担不了,就一定会造成新的混乱,不但还不了欠账,还会增加新的欠账。

所以,我们说要把精力集中到“四化”建设上来,这是国家、民族利益的要求,也是青年人本身利益的要求。“四化”的事业前进得越快,对解决青年的各种实际问题就越有利。包括青年精神上的创伤,也只有投身到为“四化”而奋斗的实践中,才能治愈。这是一个伟大的实践,是亿万人的洪流。投身到这个洪流中去,按照“四化”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我们就会发现这里有许多值得我们思索、探求、学习、实践的内容。在这个过程当中,使自己的知识才干一天天增长起来,生活的热情就会越来越高,生活的道路也会感到越走越宽广。

对人生进行认真地思索,这是从曲折的道路走过来的青年最可宝贵的收获。认识的源泉是实践,但实践并不等于认识。从感觉到理解,需要有一个思索的过程。经过思索,对于社会发展,对于人生,对于人的认识本身,都取得了规律性的认识,我们就会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主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保持这样一种冷静探索的精神,尊重实践,尊重科学,我们就可以对人生把握得更真切。我们对人生的目的看得愈清楚,对真理的追求就会愈热烈。这样做,就一定可以使我们有限的生命获得尽可能大的价值,对人类,对社会,对我们的祖国,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

(上海《青年报》,1980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