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6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从难到易

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说得很有道理。前半句不去说它,只说后半句。“看人挑担不吃力”,“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是身历其境,经过实践,往往不容易体会到个中甘苦。特别是青年人经验比较少,往往把复杂的事情看得很简单。有的人因此对于前进道路上的艰难困苦缺乏思想准备,经不起一点挫折和风波。强调一下经过实践,认识事物的复杂和困难的一面,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问题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经过实践,才能找到比较容易地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事非经过不知易”。没有这个“经过”,不但无从知道难在何处,也无从知道易在何处。有许多事情,为什么我们看来是难事,但那些内行的人做起来,却得心应手,十分方便?人们往往用一句话来解释:“经验丰富”,也就是说,他们经过得多了。

原来,“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实践论》)没有经过这件事情的实践,不了解这件事情的情形,不懂得它的规律,当然就不知道这件事该怎么办,当然就会觉得不容易或者很难了。毛泽东同志分析这种情况说:“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及至把工作的情况和环境给以详细分析之后,他就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做这项工作。如果这个人在这项工作中经过了一个时期,他有了这项工作的经验了,而他又是一个肯虚心体察情况的人,不是一个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自己做出应该怎样进行工作的结论,他的工作勇气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事实正是这样,譬如下乡种田这件事,许多青年热情都很高,但困难也不少。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初到农村,韭麦不分,草苗难辨,也是情理中事,不能认为就是可笑。但缺乏农业知识,而要搞好农业生产,不能不算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拿惯了摇手柄或者捏惯了笔杆的手要去拿锄头,从室内工作到室外劳动,生活习惯的变化等,都是困难。关在房子里想,也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虽然不一定能精通农业生产的本领,但对于适应农村生活的环境和劳动条件,就会觉得并不是什么特别的难事。人们对于许多事情的认识,不都是经过这样一个从没有把握到比较有把握、从认为比较难到认为比较容易的过程吗?

今年全国乒乓球赛男子单打冠军杨瑞华取得胜利的道路,很能够说明问题。这是一条曲折的、历经艰险的道路。好几次都是在先失一盘或两盘的劣势下面反败为胜的。所以能取胜的原因之一,在于经过前半场的战斗,他虚心体察了对方的情况。尽管开始时对方往往占优势,但当杨瑞华总结了经验教训,找到了战胜对手的方法,形势就改变了。

说“事非经过不知易”,只是说有了实践经验才有可能找到比较顺利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是说不必费力,只要实践一下就自然可以解决问题。但只要我们真正愿意下苦功夫,那么不论做什么事,当碰到新问题,碰到暂时的困难和挫折时,也都可以像杨瑞华在劣势的条件下战胜新对手那样,不泄气,不松劲,一方面勇于实践,一方面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后来的路是一定会愈来愈好走的。

(《中国青年报》,1962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