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6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学习雷锋世界观的笔记

在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一个“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在全国广大的群众中深入地开展着。正像人们歌唱的那样,无数青年立志要“接过雷锋的枪”,在车间、矿山、田野、课堂、里弄中、柜台旁,到处都可以看到,有“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雷锋,是我国社会主义时代的英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的条件下,在日常的工作和平凡的劳动中出现的英雄。学习雷锋的热潮,许多雷锋式人物的出现,是一件有十分重大意义的事情。这种情况说明,我国的青年一代是大有希望的,新一代的红色接班人正在成长起来,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正在由他们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光大。有了这样的接班人,无产阶级的革命就能进行到底,而不至于中途变质;美帝国主义者指望在我们的“第三代”发生“和平演变”的恶毒阴谋,就只能彻底破产。

雷锋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事迹,是由于他认真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彻底地运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实践,牢固地树立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的结果。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对待人生的总的看法,决定着人们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态度,指导着人们的行动。我们学习雷锋,要学得好,学得深,就不能仅仅模仿雷锋的个别行动,而且要深入研究、学习雷锋的世界观。

为谁活着

在雷锋的世界观中,解决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就是:“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他说: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

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a几千年来,中外古今的一切思想家都不能回避“为谁活着”这个人生的根本问题。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从不同的立场,做出了不同的答案。

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哲学都是极端的利己主义。他们专门用损人利己、剥削别人的方法,用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的手段,去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吃喝玩乐、声色犬马、荒淫无耻的生活。他们活在世界上的目的,就是为别人制造痛苦,来供自己享乐。

小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也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他们缺少剥削别人的资本,又战战兢兢、唯恐别人剥削了自己。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老婆娃娃热炕头,柴米油盐不发愁”,只图建筑一个“温暖的小窝”、能够“小乐惠”一番。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很狭窄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鼻子尖以外的事情,统统“与我无干”。

只有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人生在世、所为何来”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第一次从“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b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c这样,就把个人和阶级的命运联系起来,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联系起来,形成了唯一正确的生活目的。这就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去推动历史前进,这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利益、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

毛泽东的著作使雷锋同志认识了这个真理。他在学习了《纪念白求恩》之后写道:“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像白求恩同志那样,把自己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我要永远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他驳斥那种“活着就是为了吃饭”的论调说:“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

人是社会的人。在全人类30亿人中,一个人只是沧海之一粟。人的一生一般只有几十年,和整个人类百万年的历史比较起来,也只是很短的一瞬。只有像雷锋同志那样,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为完成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做一份贡献;能够在人类历史的无限发展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人的一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忘记或者背弃这个历史使命的人,生前尽管可以显赫一时,最后总要被历史抛到垃圾堆里去的。

雷锋同志真正按照毛泽东的教导去做:“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的思想达到了最纯洁、最崇高的境界。这也是每一个真正地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革命者共同的品质。本来,共产党人“参加共产党就意味着无条件无保留地献身革命,而不是为达到什么个人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地位、报酬和享受。”d他们懂得:“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e但是,这种禽兽的私心,在人类社会中流传久矣,今天世界上有些挂着共产党员招牌的人,甚至还在恬不知耻地为它辩护。在他们的头脑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连影子也看不见的。雷锋对这两种对立的思想体系,态度是十分鲜明的。他在读到“每一个党员,每一种局部工作,每一项言论或行动,都必须以全党利益为出发点,绝对不许可违反这个原则”f时,就写上了“牢记”两个字;在读到有一种人“……闹名誉,闹地位,闹出风头……”g的时候,就写上了“没出息”三个字。他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而不是三心二意或者半心半意,那些个人得失的杂念,在他的头脑中就找不到立足之地。正像他在日记中所写的:“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那些个人的军衔级别我真没有时间考虑。”

这样,他对于生和死的问题,也就能够用彻底的革命观点来对待。革命者对待生死问题,既反对那种“打破生死关头”的虚无主义的混世哲学;更反对那种“活着就是一切”“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活命逻辑”、叛徒理论。革命者是把自己的生命和整个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来考虑的。我们热爱生活,是因为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来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只要有必要,我们也决不害怕牺牲,因为我们知道为真理而牺牲是一定会得到代价的。革命的烈士可以“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因为他们相信“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h作为新时代的革命接班人的代表,雷锋同志同样树立了“为了党,不怕进刀山,入火海,为了党,哪怕粉身碎骨永不变心”的革命意志。他说,“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这样的生,是伟大的生;这样的死,是光荣的死。对生死问题,有了这样彻底的革命观点,那么,不论敌人手里挥舞着什么新式武器,真正的革命者都决不会骨头变软,手脚发抖。任何敌人都吓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打败。

分清敌我

雷锋的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的世界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的基础上的。

任何“服务”,总是有阶级内容的。过去国民党反动派也提倡过什么“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其实质,就是要劳动人民为帝国主义、地主豪绅、买办官僚们服务,俯首帖耳,任其剥削,不准反抗。无产阶级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而决不为人民的敌人服务。

为谁服务,不为谁服务,这首先是爱什么人,恨什么人的问题。历史上和现在的一切剥削阶级,包括封建地主、资本家、帝国主义者,为了掩盖他们进行剥削的丑恶面目,麻痹劳动人民的斗志,总要大肆宣传抽象的、超阶级的爱。那些为敌人帮腔的叛徒,也总是企图贩卖“人和人是兄弟,是朋友”,“要爱一切人”的私货。其实,“不杀穷人不富”,剥削阶级是从来不会爱劳动人民的。二千多年前那位提倡“仁学”的孔老夫子,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哪里有什么真正的“人类爱”呢?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生活和历史的领域中,科学地发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发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规律,给了我们一个认识各种社会现象的武器,这就是阶级分析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作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i把当前的人类社会看成是存在着阶级对立的社会,把革命的阶级斗争看成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动力,牢牢地把握住阶级分析的方法,这就是运用无产阶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来观察人类社会的结果。雷锋同志正是这样看问题的。他说:“必须从阶级根源上来找原因,来认识它。一件事物为什么这样,怎么会这样,它符合哪个阶级的利益,不符合哪个阶级的利益,这样一分析它的性质就清楚了,是非就明白了,就能正确对待它了。”

用阶级分析的武器去观察问题,雷锋同志就能够不仅看到个人的苦难,而且看到阶级的苦难,看到“过去穷人的苦,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的苦,也不是一家或两家人的苦,而是天下穷人的苦,是整个阶级的苦”。他就能够不仅是爱自己的亲人,爱帮助过自己进步的同志,而且能“从阶级友爱出发”,去“爱全国人民,爱全世界的劳苦大众”,认定“他们都是我的亲人。”他想到“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穷人没有得到解放,他们没有吃、穿,受压迫,受剥削,我决不能眼看他们受欺凌,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民。”

用阶级分析的武器去观察问题,雷锋同志就不但痛恨那个逼得他家破人亡的地主,而且痛恨国内外所有的阶级敌人。他说:“看问题不仅要看现象,还要从现象中抓住本质。有人说南方的地主剥削农民轻些,农民受的苦浅些,北方的地主狠些,剥削农民重些,农民受的苦深一些,这都是不正确的。张三地主是活阎王,李四地主是笑面虎,这绝不能说张三地主不好,李四地主好些。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当美帝国主义侵略古巴的消息传来,他的“心中烈火燃烧,恨之入骨”,“恨不得立刻长上翅膀,飞到古巴”。当他想到“世界上还有帝国主义,国内阶级敌人还在企图复辟”,“我的心就催促我要拿起枪来,保卫祖国”。

掌握了阶级分析的武器,他就能有最鲜明的爱憎。对同志,对人民,他“像春天般的温暖”,“俯首甘为孺子牛”。即使某个同志有缺点,他也能记住毛泽东的教导:“共产党员对于落后的人们的态度,不是轻视他们,看不起他们,而是亲近他们,团结他们,说服他们,鼓励他们前进。”j用阶级兄弟的热情,去爱护他,关心他,帮助他,给予他温暖。而对于敌人,那只能够是毫不留情,“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过去“那种被奴役、被欺凌的仇恨”,使他“永远铭记在心”。他懂得“敌人是不会发出善心的,是不肯放下屠刀的,直至他们的灭亡”。所以,他就能牢牢记住:“对敌人要狠”,要“掌握刀把子,专政对敌人”。不论敌人装出怎样的“和平”面目,不论叛徒们怎样为敌人涂脂抹粉,他也决不上当。

这种鲜明的阶级爱憎,是永远保持革命精神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诉我们:“处在革命高潮中的中国人民除了记住自己的朋友以外,还应当牢牢记住自己的敌人和敌人的朋友。”他说,“中国人民决不怜惜蛇一样的恶人。”“凡是劝说人民怜惜敌人,保存反动势力的人们,就不是人民的朋友,而是敌人的朋友了。”k分清敌友,才有可能永远全心全意地忠于党,忠于人民,把消灭敌人、解放人民的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细胞和整体

雷锋同志所以能树立彻底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世界观,还由于他对个人与集体、英雄与群众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英雄和群众,谁是起决定作用的?在这个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尖锐地对立着。

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历史唯心主义者,从来都是把英雄和群众对立起来,把历史解释成为个别杰出人物的历史,群众只不过是无知的“群氓”,只是“一连串的零”“一堆肉”。他们从来不肯,也不敢承认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他们所以要做这种歪曲的宣传,无非是要为剥削阶级的统治人物辩护,为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制造理论根据。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用唯物的历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l人类的历史,也就不能不首先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广大劳动群众的历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m

马克思主义并不一般地否定杰出人物的个人作用。而只是认为,任何杰出的人物,只有当他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和愿望,遵循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够推动历史前进。否则,任何人,只要离开了群众,都必将一事无成。而那些反对人民的“英雄好汉”们,最后都只能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

雷锋同志是毛泽东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思想,是用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起来的集体英雄主义思想,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他的所作所为,一切都是为了集体的事业,群众的事业。集体需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不论是通讯员、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兵、义务列车员、校外辅导员,他都一样干得很起劲,从来不讲价钱。怎样做对集体的贡献更大,他就怎样做。他说:“我认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的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就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

任何个人,即使是英雄人物,都不应该站在群众之上,也不应该站在群众之外,而应该是群众之中的一分子。一个分子和群众的整体比较起来,往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不论这一部分的大小,都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正如刘少奇同志所指出的:“我们,普通的党员,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也是做一部分工作,尽一部分责任。我们这一部分,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那一部分,当然是小得多。然而,我们总有一部分。大小虽然不同,但都是整个伟大事业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只要做好了一部分工作,就算尽了我们的责任。”n雷锋同志把自己比作整体中的“一颗螺丝钉”,“一砖一石”,并没有夸大或者缩小自己的作用。他说:“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我所以天天都要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坚持这样去做,一个人就能够为整体做出可能的最大的贡献。就像雷锋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

螺丝钉要发挥作用,一定不能离开整体。“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当作废料扔到 废铁料仓库里去的。”起初,雷锋同志比较多地注意个人发挥先进的作用。后来,他渐渐认识到,“一朵鲜花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走不远,飞不高。好比一条条小渠,如果不汇入江河,永远也不能汹涌澎湃,一泻千里。”“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决心永远和群众牢牢地站在一起”。这样,他就真正获得了强大的力量。

集体英雄主义还要求人们正确地估计自己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雷锋同志经常告诫自己不要骄傲:“雷锋呀,雷锋!我警告你牢记:千万不可以骄傲。你永远不能忘记,是党把你从虎口中拯救出来,是党给了你一切……至于你能做一点事情了,那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你每一点微小的成绩和进步都应该归于党,要记在党的账上。”直到他牺牲前5天的日记上,他还要自己牢记毛泽东同志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决心“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

怎样记账,的确是个人和集体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个人的进步,当然和他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是,如果没有党和毛泽东思想,没有广大群众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没有周围同志的帮助,只靠一个人“孤军奋斗”“冥思苦想”“面壁十年”是决不会有什么成就的。有了成就,首先归功于党,归功于毛泽东思想,归功于群众,这正是实事求是的估计。否则,把什么都算在自己的账上,做了一点点事,就以为自己了不起,其实只是最幼稚,最无知,最可笑。每一个革命者,要使自己在革命的道路上飞速地成长,为革命做出最大的贡献,就一定要像雷锋同志那样,老老实实地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摆正自己和群众的关系。

最大的快乐

雷锋是伟大的,也是幸福的。他并不认为为人民服务是一件苦事,而把它看作最大的快乐。

首先,雷锋是从阶级的对比中,从历史的发展中来认识幸福的。他问道:“同志:您是否意识到您的一切生活在幸福之中?可能意识不到,也可能意识到了。当您能吃到一顿饱饭,穿上一套衣服,能当家做主,自由地生活,您有如何的感觉呢?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谈到幸福,就不能不问是和什么相比的幸福。雷锋从旧社会被压迫、被奴役的牛马生活中过来,在新社会里做了主人。这就是他能够具有强烈的幸福感的源泉。高尔基说过:“在某些东西之间做比较,才能够发展知识……在青年人当中,常常可见到一些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不善于珍重别人给他们争取来的东西;也可见到一些急躁的鹰,过早地幻想舒适的鸡窝。他们太急于要享用现在的成就,就不顾到将来……他们如果能够认识过去,就可以把这些毛病去掉。”o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常忆过去苦,方知今日甜。”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对比新旧社会,才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不受压迫,不受剥削,生活有保障,能够为人民的事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正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最大的幸福。

雷锋认为幸福和斗争是分不开的。他反对那种认为“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腐朽观点。他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制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马克思早就说过,斗争就是幸福。毛泽东同志也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只有不断地向自然界做斗争,向阶级敌人做斗争,才能不断推动人类的历史前进,才有劳动人民的幸福。否则,劳动人民就只能陷于被奴役的状态。在革命胜利之后,离开了斗争,已经到手的果实,也有被敌人重新夺去的危险。所以毛泽东同志强调:“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p雷锋同志牢牢地记住了毛泽东同志的教导,他懂得“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我们要发奋图强,自力更生”。

真正的幸福,属于大公无私的人。恩格斯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专为自己打算时,只有在很稀罕的场合,才能满足自己追求幸福的意向,而且远不是对己对人都是有益的。”q一切剥削阶级都是为满足个人的私欲而为别人制造痛苦,他们自己也为此而互相撕打,他们的灵魂是最丑恶的。有些人却以拾取剥削阶级的牙慧为荣,到处宣扬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论,说什么满足个人利益就是最崇高的目的,个人的需要就是最高的准则,说什么“否则,最道德的人就会成为最不幸的人”。雷锋用他的光辉行为痛斥了这种卑微的观点。他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他觉得自己饿点,让别的同志吃饱,“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因为,“一个共产党员,……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因为,他“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这种无私的幸福观,是所有真正的革命者共同的思想。革命者是决不会把这种牺牲看成痛苦的,马克思说得好:“因为这是为一切人而牺牲;到那时候,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微小的、可怜的自私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属于亿万人民。”r

这种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幸福观,决不是“苦行僧”式的说教,也不是把幻想寄托在神甫的“天堂”上,而正是植根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对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雷锋说:“我这样做,能使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这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这就是说,革命者在斗争中的每一个牺牲,都不是无谓的,而是壮大了革命的力量,推进了革命的事业,促进了亿万人的幸福。正由于此,韩英才能高唱:“砍头好比风吹帽,流尽鲜血心欢畅。”只有那些看不见前途的瞎子,只知道迁就眼前事变的实用主义者,才是成天为他们可怜的、达不到也保不住的自私目的打算,他们是永远也无法理解无产阶级革命的幸福观的真谛的。

突践、理论、世界观

雷锋同志不是天生的圣人,他的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是从革命的实践中产生出来的,是在毛泽东思想的照耀下成熟起来的。

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s雷锋同志正是从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认识世界的。在旧社会受到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使他认识了敌人的可恨。彭乡长、张书记等同志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感到在革命的大家庭里,到处都洋溢着阶级的友爱,跌倒了有人搀起,病倒了有人扶持,使他感觉到世界上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感情,才是最真挚最伟大的感情,使他感到了党和毛泽东的光辉和温暖。

他的认识又没有停留在个人的苦和甜、爱和恨的感觉上。党的教育使他开阔了眼界。党告诉他:“你过去的苦,和所有劳动人民是一样的,世界上比你苦的人多得很呀!不仅是你受了地主的苦,而且是整个民族、整个阶级都受过你这样的苦。只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进行革命,消灭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才能报阶级的仇恨,使所有劳动人民跳出苦难的深渊。”这样,他的思想就逐渐产生了一个飞跃,从感性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认识,从认识个别到认识一般,从认识个人到认识阶级,从报个人的恩仇到进行世界革命。这样,他就逐渐成长为一个无产阶级的战士。

在他的思想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他认真地学习毛泽东的著作。他把毛泽东思想看作是“粮食、武器、方向盘”,他“学习毛主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使自己“懂得了不少道理,脑子里一豁亮,越干越有劲,总觉得这股劲儿永远也使不败”。正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使雷锋增强了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能力。正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文章,使雷锋进一步看透美帝国主义的本质。正是《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文章,使他认清了生活的目的和意义。雷锋,完全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

雷锋同志的学习公式:“问题——学习——实践——总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发展规律,他“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到毛主席的著作中找答案”,做什么工作,遇到什么问题,就学什么,把“学习毛主席著作与改造自己的思想相结合”。譬如,他随手拿了一块锅巴吃,受了炊事员的批评,心里很难受。读了毛泽东的话:“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t他不但一口气读了10多遍,而且马上联系到自己思想上的缺点,立刻检查。我们有些同志,毛泽东的书也读了不少,进步为什么不如雷锋同志那样快呢?重要的原因就在没有像雷锋那样把学习到的道理和自己头脑中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和自己的思想改造联系起来。

更重要的是,雷锋同志学了毛泽东的思想,就老老实实地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办事,把毛泽东思想化为自己的革命实践。这样,在他的认识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个从理论认识到革命实践的新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重要的一个飞跃。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就是为了改造世界,而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毛泽东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u雷锋同志正是按照毛泽东的教导来学习毛泽东著作的。他说:“我从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那天起,就牢记住这样几句话:理论学习如果脱离实际,即使学得烂熟,但是表里不一,言行不一,自然不能很好地改造思想。”他真正做到了学用一致,言行一致,学了就干,学一条干一条。他“学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那篇文章后,帮助贫农吕常泰老大爷解决生活困难,送给他一件棉衣,一套单衣。”“学习《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后,支援灾区。”在他的日记中,这样的记载到处皆是。他十分重视在实际斗争当中锻炼自己。他对自己说:“雷锋同志:愿你做暴风雨中的松柏,不愿你做温室中的弱苗。”正是在斗争的实践中检验并发展了他的认识。

雷锋的世界观包含着极为丰富、深刻和生动的内容。这一篇学习笔记只能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雷锋的产生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的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广大群众中大普及的结果。

雷锋的产生,说明只要努力学习,认真锻炼,人们的觉悟总是可以不断提高的。雷锋同志只是一个22岁的青年,但是由于他认真地学习毛泽东的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终于树立了无产阶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雷锋同志能够做到的,我们许多同志也可以做到。可以看到,在伟大革命的实践中,一定会有千千万万雷锋式的新时代的英雄人物成长起来!

(《解放日报》,1963年12月1日)


a 《毛泽东选集》笫三卷,第八五九页。

b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七一、二七二页。

c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七一、二七二页。

d 徐特立,《中国青年》1961年第11期。

e 《奥斯特洛夫斯基演讲、论文书信集》第一一六页。

f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八二三页。

g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八二三页。

h 《革命烈士诗抄》。

i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四九一页。

j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五一〇页。

k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三八二、一三八三页。

l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七一页。

m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〇三一页。

n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五〇页。

o 《高尔基论青年》。

p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q 《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r 马克思《论青年选择职业》《马克思的青年时代》,第一六〇页。

s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七三页。

t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〇〇三页。

u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八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