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拯救:近现代名人与教科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校阅官话识字、国语、党义教科书

晚清时期,用通俗文字来开启民智便成为一种现代性诉求。有识之士希望借助白话文的平民性和大众性,以形成国民文化之普及,塑造国民全新的世界观、价值观。1901年,蔡元培在《学堂教科论》中表达了对“言文画一”的期待。

凡人类之进化系乎思想,而思想之进步系乎语言。思想如传热,无语言以护之则热度不高;思想如流水,无语言以障之则水平如故。是故语言者,接续思想之记号也,犹不足以垂久远,于是有文字则又语言之记号也。思想如算理,语言如数学,文字则代数也究算理者。不能越数学而径习代数传思想者,岂能越语言而径凭文字乎。秦汉以来,治文字不治语言,文字画一而语言不画一,于是语言与文字离,于是识字之人少而无以促思想之进步。迩者有识之士,为切音断字,为白话报,为白话经解思有以沟通之……注198

90a
91a

《最新官话识字教科书(第2集第3册)》(会文学社1907年出版)

在蔡元培的理解中,言文合一是教育普及的基础,而教育普及又直接影响了思想的发达。他不仅对白话文体表现关注,还在后来创办报刊、宣传革命的启蒙活动中进行了白话写作。1903—1904年,蔡元培参与《俄事警闻》及《警钟》编辑时,“每日载两篇,一文言,一白话”。注199大量尝试用白话文体来写作,“但那时候作白话文的缘故,是专为通俗易理解,可以普及常识,并非取文言而代之”。注200

1906年6月,上海会文学社出版了寿潜庐编辑,蔡元培、寿孝天参阅的《最新官话识字教科书》二集共16册,每册30课,供初等小学堂第一二年用(每一学年8册)。这套教科书影响十分广泛并多次再版,民国后改名为《国民字课图说》,目前已知有1932年版本。

民国成立以后,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在《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幕词》中指出新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国语统一问题,并肯定采用国语的必要。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一直积极支持和倡导白话文,赞成文学革命,反对封建复古主义。当时蔡元培等认为帝制之所以能够得以复辟,是因为民智落后于国体,尤其是大多数人不能充分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1916年10月,他与吴敬恒、张一麟、黎锦熙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国语研究会”,《发起国语研究会请立案呈》开篇指出:“窃谓吾国今日欲图教育之普及,必自改良教科书始。欲改良教科书,必自改革今日教科书之文体,而专用寻常语言入文始。”注201并特别强调“夫教育不普及,语言不统一,实吾国今日之大患”。注2021917年,蔡元培在国语研究会第一次大会上当选为会长。

1917年,蔡元培和北大教授李石曾、沈尹默、马幼渔、马叔平等在北京创办新型的孔德学校,并在1918年设立新教育研究会,召集胡适、徐悲鸿、钱玄同等及孔德学校部分教员讨论修改教科书问题。大家在讨论中集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教育之根本问题。教育对社会进步起一个什么作用,教科书应向受教育者宣扬什么主张,这是大家普遍认为教科书的根本不足。二是教科书之形式问题,其中尤其是教科书的言文不一致问题。大家普遍认为采用白话文编写教科书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于是,会议决定由孔德学校自行编写白话文教科书,先取油印本。顾石君甚至提出:“今日所译之教科书,决非专为孔德学校,而为全国各学校计。”注2031918年,沈尹默、马幼渔、钱玄同、陈大齐等以“新教育研究会”的名义编出了孔德小学一年级学生用的国语课本,内容有短语、儿歌、故事等,每个字都有注音,还配有插图,插图是徐悲鸿画的。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中先教注音字母,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试验。钱玄同在《新青年》六卷六号中提到:“去年蔡孑民先生在北京办了个孔德学校,先把那国民学校第一年级改用国语教授,由我们几个人编了一本《国语读本》第一册;据教的人说比用坊间出版的国文教科书,学生要容易领会得多了。”注204一年后的暑假,孔德小学接着编辑各年级国语课本,还是由陈大齐、钱玄同等编写。他们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课本为蓝本,从中挑选课文,加以审订,并用白话重写,加标点注音,然后油印成活页讲义发给学生用。1920年10月,周作人又向学校建议,让小学生读有文学趣味的白话作品。此后孔德学校的小学中学国文教材就由周、钱、沈主持,从新出版的书报杂志中选择,有童话、故事、小说、散文、短剧、论述文等。教科书是活页,每年都有变更,不断增添新文章。孔德学校不用书局出版的国语教科书有将近二十年的历史,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才用书局出版的教科书。

1919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发表了《国文之将来》的演说,他指出:“国文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白话和文言的竞争。我想将来白话派一定占优胜的。白话是用今人的话传达今人的意思,是直接的。文言是用古人的话来传达今人的意思,是间接的。间接的传达,写的人与读的人都要费一番翻译的功夫,这是何苦来?”注205并指出白话文明白晓畅,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并且如果全国各地大家公用一种普通话,还有利于国家的统一。1920年1月8日,以蔡元培任会长的国语研究会致函教育部,说他们搜集国语书籍已有几十种。1920年1月1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明令改“国文”为“国语”,并通令全国的国民学校先将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文。同年4月,教育部又通令全国各地,从1922年以后,凡国民小学各种教科书一律改为白话文,标志着中国教科书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蔡元培一直关注中小学教科书的发展,1928年校订了胡怀琛、陈宾龢、汤彬华编撰的《新时代国语教科书(初级中学用)》(商务印书馆出版),1930年校订了陶百川编的《初中党义教本》(大东书局出版)、张弓编著的《初中国文教本》(大东书局出版),1932年校订了周颐甫编的《基本教科书国文教本(初级中学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