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英、美、日“合邦”论
康有为在《我史》中称,他于光绪二十四年四月(1898年5—6月)即“与日本矢野文雄约两国合邦大会议,定稿极详,请矢野君行知总署,答允,然后可大会于各省,而俄人知之,矢野君未敢”。注106“合邦论”相较于之前的中日结盟,可以说是更进一步。但是,鉴于康有为经常改写自己早年的文稿,他介入“合邦论”的议题的日期是否如此之早,是存在疑问的。但“合邦论”出现于戊戌变法后期,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当时,随着帝后斗争的激化,维新派人士逐渐感觉到改革有走向失败的危险。在此情况之下,康有为等“帝党”人士加紧控制军队,计划在必要时禁锢西太后,同时还有一个努力,就是引入外力,以威慑“后党”。
“合邦论”在政治舞台上涌现的一个重要的时刻,就是伊藤博文访华。伊藤博文第三次组阁不久,突然辞去内阁总理大臣职务,以私人的身份到中国游历。伊原泽周认为伊藤的动机完全是政治性的,是试图通过访问,加强中国内部反对李鸿章“联俄制日”外交路线的力量。他关心康梁这样的维新派,但也将目光投向了外交主张与李鸿章有诸多分歧的张之洞。注107
维新派很早就开始向光绪吹风。8月11日,刑部主事洪汝冲向光绪上奏称:“近日伊藤罢相,将欲来游,藉觇国是。皇上如能縻以好爵,使近在耳目,博访周咨,则新政立行,而中日之邦交益固。”洪汝冲指出,伊藤有明治维新的成功治国经验,与西人打交道也很有一套,因此宜为中国所用。注108
伊藤于9月11日抵达天津,9月12日,荣禄、袁世凯、聂士成等在天津设宴款待伊藤博文。9月15日,伊藤博文与庆亲王奕劻等总理衙门大臣们座谈。伊藤的行程中本来没有见康有为的安排。然而9月19日下午,康有为突然到访,两人就中日两国的维新变法展开讨论。康有为《我史》中称自己“恶假权外人,故见伊藤博文而不请救援,但请其说太后而已”。注109不过这只是康有为的一面之辞注110,至少“恶假权外人”并非康当时行事风格。《我史》中也未提到康有为欲推荐伊藤博文为清廷政治顾问,但这正是康有为彼时的核心主张之一。
同日,康有为也会见了李提摩太。关于此次会见的内容,9月22日《国闻报》透露了一些线索。该报以“远人忠告”为题介绍了李提摩太的“合邦论”,其中提到李提摩太拟进呈一份“瓜分中国图”,其又提到此事变法图强,缓不济急,“须急与英、美、日三国,定一确实联邦之约,先求足以图存,然后可言自振也”。注111
9月19日晚,康有为与杨深秀、宋伯鲁等人商议上奏保荐伊藤博文、李提摩太,并调袁世凯入京。杨深秀随即向光绪帝上奏:“今日危局,非联合英、美、日本,别无图存之策……况值日本伊藤博文游历在都,其人曾为东赢名相,必深愿联结吾华,共求自保者也。未为借才之举,先为借著之筹。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诚天下苍生之福矣。”注112这实际上是建议光绪重用伊藤博文,进行变法。而在9月25日致李提摩太的书信中,康有为称自己在9月18日上了一封密折给光绪,建议光绪延请李提摩太做顾问。注113
9月20日,光绪召见伊藤博文,破格待之于国宾之礼。光绪对伊藤说:“我国与贵国同在一洲,至亲至近。现在我国亦要变法,贵爵可将变法次序详细告知总理衙门王、大臣。”注114这实际上是希望伊藤博文在中国的维新变法中发挥顾问的作用。次日,康有为代宋伯鲁以“请速简重臣结连与国以安社稷而救危亡折”为题奏称:“昨闻英国教士李提摩太来京,往见工部主事康有为……渠之来也,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别练兵若干营,以资御侮。凡有外事,四国共之。”“今拟请皇上速简通达外务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学士李鸿章者,往见该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与之商酌办法。以工部主事康有为为参赞,必能转祸为福。”注115宋伯鲁的奏折中包含的是维新派改组朝政的基本想法,引入外力,同时借此机会将康有为推到更为显要的位置。
“合邦论”如同昙花一现。尽管李提摩太看起来像是有一个建设四国联邦政府的思路,但康有为代宋伯鲁拟的奏折中也只是提议由李鸿章、伊藤博文、李提摩太和康有为四人共同策划,并未提议实施哪些部分。茅海建指出,康有为的“合邦论”可能受到日本人森本藤吉《大东合邦论》的影响,在其中森本提出日本与朝鲜合并为“大东国”,再与中国合纵。注116根据森本的提议,中日两国的关系是更紧密的联盟关系,而不是合并为一国。康有为在中日关系上的主张,应该也是形成紧密联盟而非真正地合为一国。“合邦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借才”,延揽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臣,为中国所用。“借才”在中国春秋战国之时并不鲜见,当时列国往往设立“客卿”之位,延揽他国人才。只是维新党人的计划比春秋战国时的做法更进一步,重用伊藤博文,不仅是想借重其个人的才华,更是希望引入他身后的日本政府的权威,以压制后党。
然而,康有为等“帝党”完全打错了算盘。9月19日,在康有为拜访伊藤博文之后,慈禧太后收到了由奕劻代呈的御史杨崇伊密奏《吁恳太后即日训政折》,该折描述了京师关于伊藤博文将获重用的传闻,一旦成真,则“祖宗所传天下,不啻拱手让人”。注117见折之后,慈禧连夜离开颐和园,返回西苑(中南海)。在光绪接见伊藤博文次日,政变即发生,慈禧重新垂帘听政,软禁光绪,捕杀维新派人士。被维新派寄予厚望的伊藤博文,最终却成为慈禧太后提早发动政变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