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藏历使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时宪历法知识传入西藏 藏历的完善

公元7世纪以前西藏有自己的比较粗的历法,之后几个世纪随着汉藏联系的加强,汉历的一些知识与推算法被陆续引入藏历,但是直到18世纪,西藏才从北京系统地引进时宪历。

《汉历大全》的简化

康熙御制汉历大全藏文译本刊版后大约30年左右,北京雍和宫有一位蒙古喇嘛(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终于把第谷的理论学通了。他深感这些知识的难学,所以将《汉历大全》中推算日、月食的内容进行简化,将小数换算成分数;需要用三角函数计算的部分,他先计算出各种答案,然后填入表格,使人们通过表格即可得到数据;他还计算出了北京和吐蕃的时差,可以方便地将北京时间换算成吐蕃时间。这位蒙古喇嘛把这种预测日月食的知识向人传授,有人用藏文记录下来,将这些知识传到了马杨寺(内蒙古阿拉善旗与甘肃华瑞地区东北部交界处)。这个手抄本就是《马杨汉历要旨》,然而可惜的是,这个手抄本停滞在这里很长时间,并没有继续西传,所以西藏地区也没有接触到时轮历法的计算方法。

此时,西藏又陆续新出了很多种历书,都没有记录时宪历法的计算方法。1715年,宁玛派主寺之一的敏竹林寺编制了《敏竹林历书》。该历书是以大译师达慕师利在一年前编写的《日光论》为依据,并且加入了汉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在藏传时轮历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从此,敏竹林寺一直以注重研习天文历算、医学,并以文字书法优美而著称。

1732年,西康德格的八蚌寺编写了粗尔派的《德格历书》。

1734年,藏族学者弥班·格来朗杰编写《算学急需良瓶》。

1735年,琼杰·堪布善增加措编写了《算学琉璃》。

……

然而,先进的时宪历法,仍然没有来到西藏,而时轮历体系的历法,也仍然无法摆脱日月食误差过大的尴尬。

时宪历法的迅速传播

就在《马杨汉历要旨》传到马杨寺一百多年后,有些西藏高僧终于学会了第谷天文学的一些计算方法,掀起了时宪历法西传的热潮。几种以同治甲子(1864年)为历元的时宪历法著作几乎同时在不同地区出现:

藏传时宪历源流表

时宪历开始传入西藏地区是在18世纪中,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藏族从汉族引进的、有系统的历法只有这一种。

(1)北京雍和宫的大喇嘛乌里季巴图,根据《汉历大全》编写了《摩阿支那传规日月食推步术》。内容比《马杨寺汉历要旨》更加丰富,并且完整地标明了大清国18省首府和蒙古22个旗的纬度和经度。

(2)甘肃北部天堂寺的赛钦·扎巴丹增所著的《汉历发智自在天篇》和《皇历编制法》,简易了《汉历大全》某些运算步骤,介绍了民用时宪历书的制作方法。

(3)拉卜楞寺的图登加措,根据《马杨寺汉历要旨》及《汉历大全》编著了《纯汉历日月食推算法·文殊笑颜篇》和《历书编制法·文殊供华篇》。除此以外,他还编写了《醉峰嗡嘈篇》和《第十四丁卯周期甲子年起六十年(1864—1923年)积日表》。其中的《醉峰嗡嘈篇》收录了《春牛经》、《二十四方位图》、《汉历简史》、《释迦年代考》、《汉蒙对照历法用语》等多种很有价值的短文。

这些著作如春风,使西洋第谷的天文学与源远流长的汉历知识终于在西藏广为传播。接着各种传播时宪历法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使西藏地区的天文历算学终于迈前一大步。

1879年,拉卜楞寺建立了喜金刚学院,开设了时宪历法的专修课程。另外,寺院的僧众每年还编制《拉卜楞历书》,在甘、青藏区流通使用。

1916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拉萨创立了“门孜康”(即医算院),颁布了以《敏竹林历书》为蓝本的《门孜康历书》,每年以木刻版印制后向全藏发行。

至此,浦尔派的《拉卜楞历书》、《门孜康历书》和粗尔派的《德格历书》同时在西藏各地区发行,精确预测日月食,已不是问题。其发行最广的便是《门孜康历书》,而著名的《敏竹林历书》则不再允许发行。每年,敏竹林寺只允许制作三本历书,一本奉送给噶厦政府,一本交到拉萨门孜康,另一本则自己留底。这三本历书均手工绘制,装帧精美如同艺术品。

唐卡中的十相自在图

“十相自在图”由7个梵文字母和3个图案组合而成,是标志时轮金刚本尊及其坛城合一的图文。

十相自在图

十相自在图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