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媒介产品生产的一般流程
媒介产品的生产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构成媒介产品生产的各要素依据特定的顺序关系组合而成的一个较为固定的模式,也可称为“流程”。对于媒介产品生产流程的研究有助于帮助媒介经营管理者对媒介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使其各环节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实现媒介组织的经济和社会目标。不同媒介产品的生产流程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将在分析媒介产品一般性生产要素的基础上,以报纸、广播、电视媒介为例分别对其产品生产基本流程进行介绍和分析,最后就媒介融合趋势下媒介产品生产流程的变化进行探讨。
一、媒介产品生产的基本要素与环节
媒介产品生产就是媒介劳动者中的信息收集者利用各种劳动资料进行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者对其进行处理以使信息形式适应媒体特征和受众需要,信息传输者利用特定的信号传输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或通过其他媒介形态进行信息产品制作与发行,最终使媒介产品到达受众的过程。
媒介产品的生产要素是媒介生产管理的对象,是媒介生产过程依托的所有内部、外部条件的总称。一般来说,产品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媒介产品的生产要素也包括这些方面。其中,劳动者是指媒介生产过程各环节的从业者,包括采访、编辑、播出、评论人员等,也包括各类管理人员;劳动资料包括各类媒介产品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本、机器设备以及其他物质条件,如录音、录像、计算机信息处理设备等;劳动对象则是指媒介可以获得的用来制作媒介产品的一切原始信息材料。具体来看,媒介产品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信息资源、信息采集者、信息处理者、信息实体生产与传输设备、信息传输者等。
媒介产品生产实际就是各生产要素结合的过程。根据上述各生产要素的性质和功能,我们可以将整个媒介产品生产流程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1)信息资源采集。媒介产品的采集是媒介产品采集者从媒介信息资源所有者那里获取信息材料的过程。例如,记者深入社会生活,通过自身观察将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挖掘出来作为撰写新闻报道的基本材料,就是一个媒介信息资源的采集过程。随着受众对媒介产品生产的参与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媒介组织开始利用受众主动提供的材料进行媒介产品生产,如读者向报社提供自己所看到的新闻线索,或者将自己的经历提供给广播电视台作为节目制作的素材等,这些都为媒介信息资源采集提供了更大的方便,也直接影响了媒介产品内容的性质与风格。
(2)信息处理。在完成信息采集以后就进入加工制作环节,媒介组织内编辑所做的工作大多属于这一环节,他们通过将记者采集的信息进行编排、增删等处理,形成媒介产品的基本内容。“内容为王”是媒介市场亘古不变的通则,而信息处理环节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媒介产品内容质量的优劣,因此在整个媒介产品生产流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信息产品实体的生产和制作。经过信息处理之后,媒介产品生产就进入到实体生产阶段,也就是将文字材料以报纸、期刊形式进行印刷、出版,或将声音、影像资料压制成磁带、光盘等产品形态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媒介产品本质上是一种精神产品,所以并非所有媒介产品都有实物载体,因此并不是所有媒介产品的生产流程都包括实体生产和制作这一环节。特别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介、移动媒介产品更多以一种虚拟化形态出现,产品实体生产和制作环节在这些新媒介产品形态的生产过程中与前后其他生产环节间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4)信息传输。媒介的信息传输者虽然不直接参与媒介产品的生产,但是他们的劳动对于整体上媒介信息产品的生成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将媒介信息产品有效传递到消费者手中,就无法实现其价值和意义。报刊的发行、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网站信息的发布等都属于媒介产品的信息传输过程。媒介产品只有经过发行、播出等环节进入受众消费领域,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整个媒介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
以上各生产环节还可细分为更多子环节,而媒介产品生产就是各层次、各工种、各工序的执行人员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媒介经营管理的实质就是媒介组织者通过对生产工序的合理划分、人员的有效调配、资源的合理运用,在预定生产周期内,以最低的成本支出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媒介产品的活动。
二、报纸生产流程
报纸的生产同一般产品的生产过程一样,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报纸内容一般包括新闻信息、娱乐信息、公共信息、广告等诸多要素,其生产制作一般遵循下面的步骤(图3-3):
图3-3 报纸生产流程
(1)根据政策、受众需求确定报纸的选题、报道要点和实施步骤。一份报纸要有清晰的定位、明确的市场细分目标,在遵守国家相应政策条例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市场,确定读者实际需求,并努力在内容安排和风格设定上满足特定读者群的需要。
(2)实施采访。根据内容、版面、选题确定采访分组、资金控制和组织稿件撰写。信息的收集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记者、其他媒体或者通讯社都可以是信息的来源。一般报纸都有自己庞大的记者群来保证充足、及时的信息源。
(3)编辑审稿。一般要经过分稿、选稿、核稿三个步骤,稿件来源可以是通讯社、资料组或者采访组等。
(4)编辑版面内容。一般要经过制作标题、图文整合、定稿发排、出小样、副总编辑或总编辑助理审查、划版美编、拼板、出大样几个环节,版面编辑对于技术有一定的要求。
(5)审查付印。一般完成的版要经过一校、二校、三校三轮审核、再经值班主任签版、送照片室出软片,才可以最终付印。
在经过上述五个步骤之后,报纸信息内容产品生产环节结束,进入发行流通环节。
报纸广告版面生产方面,报纸生产者先将广告版面出售给广告客户,然后进行广告制作,再将制作好的广告连同新闻以及其他信息一起进行编辑印刷,最终出售给读者。由于广告内容的制作多由专门的广告公司进行,因此报纸生产者自身在广告产品生产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扩大发行量,力争覆盖特定的目标人群。
三、广播节目生产流程
广播节目的制作需要采集多种来源的声音素材,并通过各种仪器设备对其进行修改、调音剪辑和深度加工。我们一般把对新闻性节目、专题性节目的语言,文艺节目的音乐、戏曲等原声以及现场实况等声音素材的采集过程称为前期制作;而把对录制的音响素材进行复制、剪辑、合成混响等各种加工的过程称为后期制作。另外,也有学者将广播节目制作过程分为播音录制、录音剪辑、录音合成和前期与后期制作四个主要生产环节(图3-4)。
图3-4 广播节目生产流程
在我国,80%以上的广播节目是以录播的方式播出的,即采用编辑的节目稿件,在播音员播读时以录音的方式进行录音,然后将剪辑制作好的节目交播出部门播出。录播可以使播出节目的安排灵活、方便,确保播出质量和提高播出的可靠性,便于复制、重播,也便于广播节目播出的自动化。
播音录制主要是在录音室和复制室进行的。参加制作的人员有节目编辑、播音员(或演讲者、演奏者)、录音师。文艺节目录制中还需要有参加录播的演员、音响导演等。录制时,被录者在演播室里播音或者演讲、演奏,声音通过专门设备转换成电信号后被输送入调音台,经调整放大和音质加工,再被录音机记录下来。
在录制过程中,控制室内有节目编辑或者导演对录制效果进行审听,以便及时进行业务指导;录音师则根据编辑或者导演的要求进行调音,对音质进行加工和处理。在具有遥控录音装置的录音室中,播讲者还可以进行遥控录音和对演讲出错的地方做及时修改。
录音剪辑是从电影剪辑方法中借鉴而来,在广播节目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的功能是将广播节目按照节目内容和时间的要求加以选择、整理和重新编排顺序。录音剪辑通过转录的方式达到剪辑目的。节目制作人员根据听觉艺术的特点和节目播出的需要,对选择采用的若干段录音素材,按照节目构想和新的编排顺序进行剪裁和重新组合,并插入必要的解说,使录音素材成为符合编辑意图的节目或新的节目素材。
录音合成是把播音语言的录音磁带、剪辑好的录音素材、事先录制好的特殊的音响效果、背景音乐以及现场的播音、音响等,按节目的总要求一次性地、有机地混录在一起制成合成带的过程。录音合成是通过多声道调音台进行的,需要把握整个节目的节奏和基调,使得几种音频素材合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经过录音合成的合成带在内容和时间长短上符合节目要求,可以直接作为播出带使用。现在,录音剪辑和录音合成已经可以在音频工作站上一次性完成。
四、电视节目生产流程
与广播节目制作相比,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流程更加复杂。通常电视节目制作单位按照职能细分为各个部门,分别负责节目的策划、制作、技术设备控制、后期加工制作等,好的电视节目产品的产出,必须通过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实现。
电视制作过程可以划分为若干阶段,最常见的一种划分方式是分为“前期制作”和“后期制作”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节目的构思、采录,决定要制作的节目的类型、明确节目受众特征、决定节目风格定位以及播出时段,安排节目制作人员,并进行有关财务预算。后期制作则主要是节目的编辑、合成阶段。无论是直播还是预制的电视节目,都需要经过包括脚本制作,确定拍摄计划,联系场地、设备、人员,进行成本控制以及产品品质控制,必要的情况下组织外景采访和内景录制,后期的配音、剪辑、音效、字幕等主要生产环节。
另一种划分方式是将电视节目制作分成构思创作、拍摄录制和编制混录三个阶段。电视节目制作涉及的节目成品、制作手段、方式、效率等诸因素非常纷繁复杂,无论“两个阶段”还是“三个阶段”的描述,都大体反映了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具有其实用价值。
根据来源,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可以笼统划分为自制节目和外购节目。
电视台自制节目多是时效性较强的新闻类、专题类节目,通常带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投入人力、财力等成本较高、制作精良,是电视台打造自身品牌、塑造整体形象的重要手段。电视台自制节目的生产流程如图3-5所示。
图3-5 电视台自制节目生产流程
电视台不仅播出自己制作的节目,还常常从市场上买进一些节目。电视台外购节目的流程一般为:看试片——比价——购片——审核——宣传——播出监看——评估。外购电视节目的主要来源是专业的媒介内容供应商。
五、媒介融合下的媒介产品生产
信息时代,多种媒体形式交叉存在,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的推动下,随着各媒介集团业务的广泛开展和产业化经营的深入,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与重组、交融与互动程度也日益加深,媒介融合已成为当前媒介发展的最重要趋势之一。
媒介融合打破了传统媒介产品生产的单一模式,重组了媒介产品的生产流程。媒体职业工作者和专业媒体机构的垄断地位逐渐为媒介专业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生产的新模式所打破,采编系统也由单一媒体类型为基础的编制系统转变为以数字技术为整合平台的信息与服务提供系统,媒介产品的生产则由线形生产过程转变为多元化的共创过程。
媒介融合带来了传播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影响着媒介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并且随着各种媒体融合的深入,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运行、流程完整、操作规范的媒介产品生产模式。
具体来看,媒介融合首先引起了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环节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使采编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互联网使信息的外延得以延伸,职业采编者所提供的媒介产品在受众之间得以补充和再创造。反过来,受众通过互联网和互动参与体系可以更充分有效地为专业媒介机构提供信息产品生产的材料和线索。因此,信息的采集就变成围绕一个信息操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最后再进行统一策划,形成媒介产品的过程。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信息的传输也不再完全按照传统的单一模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媒介产品的发行形态也逐渐多元化。这一方面表现为媒体产品的发布形态多样化,在数字化环境下,同样的媒介产品得以以多种形式更加立体化地呈现——文字提供深度分析,图片提供直观印象,影像展示动态细节,声音还原现场状态——传播效果得到全面加强。另一方面,同样形态的媒介产品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扩大发行面和影响力。例如,一条快讯可以同时刊登在报纸上,显示在新闻网站的首页或者论坛中,出现在电视的新闻频道里,以及通过手机等移动媒体在第一时间到达受众面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的融合趋势还将继续增强,媒介产品的生产和传输方式也将越来越多样化,相应的,媒介产品的深度加工与整合营销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这也对媒介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