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语篇阅读推理的心理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2 语篇阅读推理模型研究的主要分歧

4.2.1 强调背景信息提取的策略性还是自动性

阅读理解是读者根据语篇信息建构连贯心理表征的过程,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是将语篇的当前信息和背景信息联系起来。背景信息提取的机制是语篇阅读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对阅读理解许多其他过程和机制的研究都必须以对这一过程的正确认识为前提。然而,在这一问题上,由于不同研究者出发点和研究角度不同,研究方法和实验材料不一样,相互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McKoon&Ratcliff,1998)。建构主义理论家普遍强调背景信息提取的主动性(Graesser et al.,1994)。早期极端建构主义观点认为,读者总是不停地寻求对当前信息意义的解释,并努力将当前信息与先前所有相关信息进行完全的整合。但是,这一假设的缺陷不容忽视。根据极端的建构主义观点,由于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读者如果试图将当前信息与所有背景信息都建立联系,就需要随着阅读的进行主动地搜索越来越多的背景信息,这必然会导致阅读速度的不断减慢,但这与实际阅读过程并不相符。事实上,研究者运用口头报告法(verbal report)也发现,读者并不能注意到当前信息与背景信息之间所有可能的联系(Suh&Trabasso,1993)。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家对早期理论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在承认“阅读是一个主动意义探究过程”的前提下,更强调策略的作用。他们认为,由于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成功地构建连贯的心理表征,读者需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决定使何种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保持活跃状态。其中使用最普遍的一个策略是在阅读过程中采用故事主人公的立场来看问题。根据这一假设,读者随着语篇内容的展开追随着当前信息,并不断更新和变换工作记忆中的信息,保持主人公“此时此地”(here-and-now)情况,这一观点被称为更新追随假设(Bower &Morrow,1990)。相反,最小假设和现时状态选择模型则认为,阅读过程中可以被提取的先前信息仅包括与建立局部连贯有关的信息和在语篇及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易于利用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提取是被动、自动化的。最小假设观认为,先前信息的提取是一个消极的自动过程,自然阅读情况下的加工主要是自动加工,读者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消极的,只是在遇到局部连贯性中断或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较容易获得时才会激活相关的信息。

基于记忆的语篇加工观也强调,背景信息提取是一个快速、消极的自动化过程。该理论认为,即使在局部连贯性不中断的情况下,读者也会提取背景信息。新进入的命题,不仅要与短时记忆中保持的句子形成局部连贯,而且同时会与非策略、被动、平行激活长时记忆的信息进行整合(McKoon &Ratcliff,1998)。共振理论也指出,阅读中所提取的背景信息不仅包括当前工作记忆中激活的信息,也包括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提取是以快速、被动的共振加工进行的;背景信息被共振加工所激活的程度是自身强度及与当前激活信息的特征重叠程度的函数(O'Brien et al.,1998)。

4.2.2 强调整体连贯还是局部连贯

语篇的基本特点是它的连贯性。研究者一般认为,读者会根据常规构建、维持局部连贯语篇的心理表征。然而,关于读者是否会构建整体连贯,不同的语篇理解推理模型具有不同的观点。最小假设模型和现时状态选择模型认为,读者在阅读中仅仅进行局部连贯的推理,并且这种推理没有特定的目标指向性,读者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如局部连贯被破坏或整体信息“非常容易”提取时,才会为了建立局部连贯考虑使用整体性信息或建立整体连贯,建立起当前加工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之间的联系(McKoon &Ratcliff,1992)。

建构主义理论与基于记忆的语篇加工观(McKoon&Ratcliff,1998)则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注意局部连贯的建构,也注意整体连贯的建构。基于记忆的语篇加工观认为,在阅读过程中,文本表征中与当前信息相关的一些不活跃的痕迹以及读者关于一般世界知识的表征中一些相关的痕迹,都会与当前工作记忆中活跃的信息痕迹发生共振,这一过程无论语篇信息局部上连贯与否,都会发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推理加工是由可及合作(collaboration of availability)、激活汇聚(convergence of activation)和探寻解释(the search for explanation)三个原则所支配(Singer et al.,1994:421),这三者都没有将衔接推理限制在局部连贯的范围之内。与基于记忆的语篇加工观不同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将阅读视为一个更类似于问题解决的过程(Graesser et al.,1994)。读者在阅读中不断对语篇的内容进行解释,试图回答“为什么”这一问题,与当前描述的事件进行因果整合的信息既可以是处于工作记忆中正在激活的信息,也可以是重新激活的信息或长时记忆中的一般知识。所以,推理既可以建构局部性因果关系,也可以建构整体性因果关系。Suh和Trabasso(1993)对读者的实时推理加工进行了研究,发现与目的和行为相关的推理会在阅读过程中发生,无论目的与当前状态之间的距离有多远,甚至在局部原因和重复的论题可以被利用的条件下。他们的研究表明,受试知道不但当前目标可以被用来理解语篇,上位目标同样可以被利用。

4.2.3 影响背景信息提取的因素

何种因素会影响背景信息的提取,这是各种理论分歧的另一主要问题。建构主义观点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策略性,阅读目的、连贯标准和解释性要求等不同,加工的方式亦不同。读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动地调整阅读策略,这样可能会使不同的信息处于较为活跃的地位(Graesser et al.,1994)。因此,建构主义模式认为,背景信息的提取受来自读者方面的许多因素影响,如采用的策略、阅读目的、读者的连贯标准等都会影响背景信息的提取。最小假设理论认为,只有在当前加工的信息出现局部连贯性中断的情况下,读者才会被迫去搜索额外信息。如当前阅读的信息能够轻易与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就不需要提取先前呈现的文本信息或读者的背景知识信息(McKoon &Ratcliff,1992)。因此,这种观点强调语篇信息特点的微观研究,认为影响背景信息提取的因素是局部连贯性的中断。

基于记忆的语篇加工观强调,背景信息的提取是一个快速、消极的自动化过程,但这一加工观框架下的不同理论模型在背景信息的提取受何种因素影响的问题上,也存在分歧(Gerrig &McKoon,1998; Myers &O' Brien,1998)。共振模式认为,背景信息的提取受特征的重叠程度(主要是概念、句子、命题之间意义上的重叠)的限制。当前加工的信息不受限制地向长时记忆发送信号,长时记忆中任何与信号具有共性的信息都可能发生共振;如果共振达到一定阈限,背景信息就会重新回到工作记忆之中。因此,只要背景信息与当前信息有足够的重叠性,即使两者相距较远,且文章只保持着局部连贯性,仍会得到激活。场景模型也认为,背景信息的提取是一消极激活过程,但认为背景信息提取的范围受话语光标(discourse pointer)的限制(Garrod &Sanford,1990; Glenberg &Langston, 1992)。部分信息保持在外显焦点中,而另一些与语篇情境有关的信息则保持在内隐焦点内,新输入的信息可以映射到当前正在激活的信息上,也可以映射到与情境相关的信息上。因此,与当前情境相关的信息处于更容易激活的位置,也就是说,话语光标的存在间接地限制了信息激活的范围。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各种语篇推理模型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信息提取的策略性还是自动性、强调整体连贯还是局部连贯、影响背景信息提取的因素几个方面。建构主义、最小假设和现时状态选择模型在这些问题上各持己见。刘振前和刘蕴秋(1998)认为,对最小假设和建构主义的观点做出泾渭分明的区分,并不能反映语篇理解的复杂性。我们亦认为,既然阅读的目的是形成整体连贯的语篇表征,那么争论的重点不应该是常规阅读中推理是否发生,推理究竟是自动的还是策略性的。读者在何种程度上保持语篇的总体连贯性,取决于提取表象结构的难易度,取决于读者的目标、知识和工作记忆容量(刘振前、刘蕴秋,1998:51)。由此可见,从功能的角度来研究语篇的加工过程,探讨哪些信息是建构整体连贯所必需的;从读者的连贯标准和语篇信息相结合的角度,来系统地研究影响读者连贯标准的各种因素,应该成为语篇推理研究的重点。这样的研究对读者的主体因素以及语篇信息、阅读任务、阅读情境等客观因素都予以关注,而这些因素又会共同决定读者在语篇阅读中是否建构推理、建构什么样的推理以及最终会形成何种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