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推理的界定
语篇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理的产生,推理加工被称之为“理解过程的核心”(Shank,1976:168)。20世纪70年代,对语篇推理的研究在国外已成为热点,到90年代受到诸多领域更为密切的关注,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其中《语篇推理加工》(Inferences in Text Processing, Rickheit et al.,1985),《推理与语篇理解》(Inferences and Text Comprehension, Graesser&Bower,1990),《心理语言学手册》(Handbook of Psycholinguistics, Gernsbacher,1994)等汇集了阅读推理研究的主要成果。
推理(inference)就是指语篇中没有明确提到却被激活的信息(van den Broek,1994:556),或从语篇已知的语义信息中产生新语义信息的过程(Rickheit &Strohner,1985)。推理的这一总体界定尽管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对于什么样的激活具有推理的性质,人们却持有不同的观点(van den Broek,1994)。
分歧之一是推理信息的持久性。一方面,推理信息的激活可能是暂时的(transient),即阅读过程中暂时激活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有时还不到一秒钟,此后,激活消失,推理信息不会在读者的语篇记忆表征中留下永久性的痕迹。另一方面,激活的信息可能经过编码而保持在语篇的长时记忆表征中。在语篇阅读理解研究中,研究者们一般认为,那些能够经过编码而保持在语篇长时记忆表征中的激活信息可以看作是推理,但是对于新信息的暂时激活是否属于推理则存在不同的观点。然而,不论是否同意将暂时激活的信息看作推理,在研究推理产生的过程中,将推理信息的暂时激活和永久编码都看作推理是有益的。
van den Broek(1994)指出,暂时激活和永久编码不是独立的。一方面,暂时激活为永久编码提供了重要的建构模块。事实上,一些阅读理解的计算模型和建构模型都将暂时激活的信息作为建构永久表征的一个核心(Gernsbacher,1990; Just &Carpenter,1992; Kintsch,1988;1998)。另一方面,暂时激活的信息也经常受到已经建立的语篇上文表征的影响。因此,读者一旦建构了语篇某一部分的表征,在随后部分的阅读中,这些信息就会被提取并再次激活。此外,暂时激活的信息和永久性编码信息的稳定性也仅仅是一个程度上的差别。从这个观点出发,暂时激活信息和永久性编码信息都是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互相依赖的成分。此外,在阅读过程研究中,如果把暂时激活的信息排斥在推理研究范围之外,那么就几乎无法确定推理到底是在动态的阅读过程中生成的,还是在阅读后由特定任务引发的静态信息提取中形成的。
另一分歧是关于激活要达到多大强度才能称之为推理。一种观点认为只有达到与语篇中明确表达的概念或事件相同的强度时,才能看作是推理。这实际上是为激活设置了一个阈限,只有超过这个阈限的激活才是推理。这种观点似乎过于简单化了。事实上,即使是语篇中明确表达的信息,其激活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而且当今的记忆模型强调的是概念激活的连续变化(Baddeley,1999; Just &Carpenter,1992)。因此,阅读中出现的推理性激活最好看作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激活,推理有时是强而具体的,有时是弱而模糊的。根据这种观点,任何信息激活的变化,只要是部分地或全部地来自于背景知识或上下文的记忆,都可以看作是推理。
在我们的研究中,推理被看作是阅读过程中语篇隐含信息在不同程度上的激活和编码。我们既强调推理是一个动态的信息激活过程,又强调推理信息在读者语篇长时记忆表征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