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的先决问题
近来教育界盛倡儿童教育,因儿童教育而想起家庭教育,因家庭教育而想起父母教育,即父道母道的教育。《儿童教育》杂志近将有父母教育专号的印行,我们从民族位育的立场看去,自然是极欢迎此种趣向。
不过我们以为处今之世而谈父母教育,虽不能说是违反潮流,至少是不和潮流并行的。不说一般的潮流,就是教育一方面的潮流也似乎和父母教育的观念有几分冲突。现代教育有几个特点。一是个人成功与乐利主义的畸形发展。这种以个人功利为前提的教育教人视婚姻生育为畏途;近代独身、迟婚、不生育、少生育倾向的增加,一部分显而易见是教育的结果。在这种形势之下提倡父母教育,真有些像向和尚、尼姑兜卖梳子、篦子。第二,近代教育又极看重所谓社会化的原则。社会化的原则又造成了两种眼光。从一时代的空间看去,这种眼光是舍近求远的。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至少在口头上不愿意出嫁,而愿意终生当一个小学教师,为社会服务。不结婚、不生育、不给自己一个教育自己的儿女的机会,而日唯与别人的子女相周旋。在这种舍己耘人的形势之下,我们需要的至多不过是“教师”教育,而不是“父母”教育。假若我们再看远一些,看到民族的前途,也可知这种所谓社会化的原则所造成的眼光也是舍远求近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但知舍己耘人的影响,扩而充之,势必至于有无田可耘的一日,或无良田可耘的一日。为什么呢?能受高等教育和能做教师的女子在民族里是不多的,她们而不结婚、不生育,就不啻变本加厉地减少了下一代人口中可以受教、可以有为的分子。这不是顾了目前的服务而忘了百年的大计么?不配做父母的人偏要做父母,配做父母的人偏不做父母,试问在这种畸形的情形之下,父母教育又有几分活动与发生效力的余地。
近代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管男女的分别。自小学以至大学,男女学生所受的训练中,于一般的性的功能,既不提及,于男女旨趣的各别,自更置诸不闻不问之列。不分男女,何来父母?没有性教育,还谈什么父母教育?
所以在今日提倡父母教育,须首先纠正一般教育的种种谬误。第一须改正以个人功利为重心的趋势,第二须变通社会化的原则,使大众的目光可以从横亘空间的社会上转移一部分到纵贯时间的民族上去。而要做到这两点,但须重新奠定家庭的地位。唯有健全发展的家庭才能兼顾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也唯独家庭的地位奠定以后,才用得着父母,父母教育才不落虚空。至于教育应以性分化为根据,同者固应相同,不同者尤应相异,是毋庸多说的。
(选自《华年》1933年1月28日第2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