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招魂的乱辞
屈原的作品,据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大约都有乱辞,或相当于乱辞的一个总结;《招魂》的乱辞,在这里所以也就总结了《招魂》的始末。按这样一件安礼亡魂的盛典,正是结合了春天的时令举行的,《左传》:“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尔雅》:“春猎曰蒐。”春居岁时之首,王在这时候行猎,也正是一种典礼仪式了。楚去郢不远的江南之“梦”,是一个名胜区,又是一个巫祝风盛之地,招魂典礼选择了这样一个地区举行,而在典礼之前,举行“春蒐”,莫非正是“乐以迎来”吗?《招魂》的乱辞前后分为两段,恰好叙说了招魂的始末,中间自然就是招魂的本身了。《礼记·祭义》:“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结合着这一个精神,前段正是属于“飨之必乐”的。这里屈原叙说着自郢出发,最后到了“梦”的地区,以及中间“春蒐”的情形:
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菉频齐叶兮白芷生;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倚沼畦瀛兮遥望博。青骊结驷兮齐千乘,悬火延起兮玄颜蒸;步及骤处兮诱骋先,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与王趋梦兮课后先;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若照着字面译成白话大约就是这样(“兮”字姑用“、”号代):
开年初春的时候、我们就向南来了,绿长齐了叶子、白茞也出得很早;路通过了芦苇的江、左转是长的林薄,面临着沼泽湖泊、一望那么辽阔。四匹骏马驾着的车、聚齐了千辆之多,猎火漫延的烧起、天都变了颜色;步行的赶过马去、带头的争先跑着,勒住飞驰的快马、车便又转向右侧,随着王向“梦”的地区、比赛看谁先谁末;君王亲自发出箭去、吓住了凶猛的青犀。
在“梦”的地区举行过了典礼之后,时间不觉已近于暮春,这时大家带着哀悼的心情,再走到来时的江边准备回去。屈原在后段里这样写着:
朱明承夜兮时不可淹,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这段文字正是承上段行猎的文字来的。勉强译成白话就是:
红日接替着黑夜、时光没法子阻拦,岸旁的兰草长遍了道上、这来时的路快被隐藏,清澈的江水、上面有枫树成行,远眺到千里之外、多少春来的悲伤;魂魄回来吧、哀悼在这江南!
这就是“已至必哀”“哀以送往”的不尽之情,正是这一个招魂典礼的总结了。
伟大的屈原,以他的一生献给祖国,他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使得招魂这样一个典礼,终成为文学上不朽的杰作;使得原来不过是一个空洞的仪式,竟成为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歌唱;屈原的生活虽然处处都在受着限制,屈原的思想感情是不受限制的,这就是《招魂》之所以伟大动人的缘故。司马迁说“悲其志”,我们今天来追念屈原,屈原当时的可悲,在今天就成为人民的礼赞。
1953年4月为纪念屈原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