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赢天下:九大商界领袖谈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创新的趋势

21世纪的创新与以往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展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点是创新的快速性——创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四大发明的孵化和作用延续了上千年,蒸汽机则差不多是百年的周期。到了电报、电话还有无线电就只有几十年的周期。而今,通信、PC、互联网,几年甚至几个月就会出现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所以说整个创新的周期缩短了。

第二点是创新的突变性。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从大型机到PC到3C的融合,当代这些技术的突变不断出现。对企业来说,渐变的技术创新趋势比较容易应对,但对于突变性的创新就要面临很大的挑战。所以个人、企业和国家都应考虑如何应对突变所带来的挑战。

第三点是创新的全球化。现在,合作与竞争都在全球的范围下展开,人才和技术也呈现出全球流动转移的趋势,从这个角度说世界确实越来越平。但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和人才的全球化,产品却越来越多样化,市场越来越区域化,服务越来越个性化。

针对创新的全球化,《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中的一些看法是正确的,但同时,书中80%的观点只能算作一家之言。因为这些观点会带来很多认知的误区。比如说,现在国内很多公司都在思考全球化的问题。但如果认为世界是平的,把国内的技术、管理、文化、市场线性平移到国外的话,那一定会碰壁。

有几个正面的例子——比如华为采取了一种相对渐进性的模式,先在第三世界部署资源,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步骤进行全球化探索。联想则是以并购的方式,并欣然接受了一种多元性文化。而TCL虽然也是购买国外公司,但管理模式基本上还是中国化的。

三种模式到底哪一种正确?时间会告诉我们的,但有一点必须强调,那就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一定要有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并且,要坚信世界绝对不是平的,在不同的国家,一定要融入的当地文化,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文化机制。

来到中国的跨国公司也是有的成功,有的碰壁。比如在互联网领域,基本上所有的国外大公司都遇到很大的阻碍,包括雅虎、eBay、Google、微软在这个领域也有很多的教训。为什么会这样?是技术的问题,人才的问题,还是战略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也许有很多解释,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绝不能把美国的互联网业务模式平移到中国,否则肯定会碰壁。

第四点是创新本身是无止境的。经常能看到一些观点,是说当前技术创新已经没有太多的空间了,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和运营、放在销售和市场——这些诚然都很重要,但技术创新的空间仍然很大,特别在互联网、在软件、在移动通信等领域,创新可能才刚刚开始。

大约在20世纪初,美国物理学会主席说,整个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立,以后的200年里,物理学家能做的就是在这个大厦上面添砖补瓦,不会再有什么新的重大发现。但真实的情况如何?相对论、量子力学等新的理论相继诞生,使20世纪成为物理学最辉煌的年代。

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专利局的局长,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发明之后,他要求辞职,理由是该发明的科技已经都发明了,美国专利局不再有存在的理由。但我们知道,过去的50年来,人类的发明超过了人类整个文明史的积累。

这些都表明,创新本身是没有止境的。

顺便谈谈我对今后几年IT领域创新趋势的看法——以下这些趋势或许有可能成为企业追捧、大众关注的热点。

一是云计算渐趋主流化。经过多年的积淀和持续的探索,如今,云计算终于开始成为一种全球IT产业共同应和的、主流的声音——把所有的计算应用和信息资源都用互联网连接起来,供个人和企业用户随时访问、分享、管理和使用,相关的应用和资源可以通过全球任何一个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来获取。在这样一种应用愿景的激励下,包括Amazon、IBM、HP、Google在内的IT业领导企业先后开发了不同版本的云计算解决方案,而微软也在2008年正式发布了完整的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蓝天),并投入巨资在全球范围建造数据中心——微软希望“云平台”最终同PC平台一样,能够让成千上万的第三方开发人员开发出丰富的应用与新颖的服务——而这样的平台势必会造就一个全新的“云产业”。

二是智能终端产品继续保持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除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移动娱乐终端以外,“上网本”和家用网络影音设备近来的热销足以说明,在数据和应用渐趋集中化的大背景下,大多数用户仍然渴望获得多元的、随享的(可随时随地获取的)、个性化的体验。2009年是中国3G通信网络建设的起点,目前部分城市的用户已可以申请3G服务。以移动多媒体和宽带为主要特征的3G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势必会激发新的用户需求,孵化出新的生态体系与产业巨人,并让无线宽带环境下的办公和娱乐变得易如反掌。

三是三屏(电视屏、PC屏、手机屏)走向融合。在CES 2009大会上,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指出,微软不仅要“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使全球的每一个人“都能买到价格适中的计算机”,还将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加速“三屏融合”的趋势,使其逐渐发展为“单一的无缝生态系统”。归根结底,打通各种屏幕、平台与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间的壁垒,让数据和各种计算资源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这将是全球IT产业参与者共同肩负的任务。

四是自然用户界面(Natural User Interface, NUI)——特别是触控技术将使人机交互变得更加自然直观,更为人性化。比如Surface、iPhone和一些采用Windows Mobile系统的手机已经让用户体验到触控的便利,而在Windows 7中,触控技术将首次进入PC操作系统。它将为用户在键盘、鼠标以外提供更新颖的控制方式,只需手指轻轻滑动,就能让PC欣然听命——虽然这意味着用户必须升级自己的显示器,但新版操作系统对硬件性能的要求并不算高,用户不至于为体验新科技付出过高的成本。“设备台”和“移动宽带”则是Windows 7的另外两个值得用户尝试的亮点功能——前者旨在为手机、DV、便携游戏机等形形色色的数字装备提供清晰、简洁、智能化的管理界面和操作方式,让硬件设备制造商定制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让用户直观地看到“装备”的性能数据,并随时更新产品说明书、软件和增值内容。后者更是大大简化了网络配置的步骤,提升了PC接入网络及与其他设备互联、互用资源的功能。

五是显示技术的持续演进。当前,大屏幕、全高清的LCD或PDP电视机已走进许多家庭,而新一代显示技术也正在趋于成熟。CES 2009大会上,一款厚度仅为1/3英寸的超薄高清显示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表明液晶和等离子显示技术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同时亮相的还有基于OLED技术的显示产品。我想,这些产品和技术都会为消费者创造全新的视听体验,从而引领下一代的消费娱乐潮流,创造出巨大的商业契机。

六是绿色IT科技已成为众多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时下IT软硬件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都在探索更环保的解决方案——不止是让用户能够以能效比最高的方式获取各种计算和通信体验,还包括在企业自身管理和运营的过程中贯彻环保意识。以微软部署的“蓝天”(Azure)云计算平台为例,“蓝天”的底层是微软全球基础服务系统——Global Foundation Services(GFS),由遍布全球的第四代数据中心构成。几年前,微软便开始筹建数据中心,目前正在运行的数据中心已“升级”到能效比表现更优异的第四代——旨在支持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事业,为绿色IT做贡献——所有的微软数据中心都采用了清洁能源,并兼顾了系统的性能、工作效率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