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学管理的诞生
管理的历史源远流长,凡是有分工协作的集体劳动,就有管理。从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到中国万里长城的修筑,无一不是管理活动的结晶。但管理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经验管理。在这一时期,伴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西方国家开始了产业革命,人类社会面临两个转型:一是经济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二是企业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型。但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企业规模不大,所以企业管理仍没有摆脱小生产方式的影响,一直停留在经验管理上,即管理者凭经验管理,工人凭经验劳动。其主要特点是: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没有完全分离,企业所有者就是管理者;管理人员凭个人经验管理,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作凭个人经验操作,没有科学的操作规程;工人的培养,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靠传授个人经验来培养工人,缺乏科学的教育与培训。这种经验型的管理模式,不仅导致了资本家管理和工人工作的随意性,而且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和劳资矛盾的日趋恶化。
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渐为垄断资本主义所取代,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工厂制度迅速普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更加复杂,生产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劳资矛盾日趋恶化,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单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管理企业,包揽一切的做法,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实行分离,要求管理职能专业化,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同时,也要求对过去积累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提高,使之系统化、科学化并上升为理论,以指导实践,提高管理水平。正是基于这些客观要求,一些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致力于总结经验,进行各种试验研究,并把当时的科技成果应用于企业管理,科学管理由此应运而生。它主要包括两大学派:即美国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欧洲的“古典组织理论”。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的诞生是管理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是管理走向科学的第一步。正是由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才使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者是美国的泰勒,由于他在管理上的卓越贡献,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
人物小传: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从小醉心于科学研究和试验。他的父母曾打算要他继承父业——当律师,并且及时地把他送到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去上学,以便为进入哈佛大学做准备。学校中的竞争十分激烈,泰勒学习热情很高、精力充沛,因而他时常开夜车进行学习,结果使他的视力受到损害并引起头疼。虽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法学院,但由于受视力严重下降的影响,不得不放弃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的机会,去到工厂当学徒。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米德威尔和伯利恒钢铁公司度过的,从一名普通的车间勤杂工、机工到技师、领班、工长,最后升任到总工程师。
泰勒的主要著作有:1895年出版的《记件工资制度》,1903年出版的《车间管理》,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其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在长期的工作和管理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与工人“磨洋工”有关,之所以出现工人“磨洋工”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管理的落后。泰勒认为,只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就能解决工人“磨洋工”的问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他根据自身的管理实践经验,总结出四条科学管理原则:
第一,建立一种严格的科学。专门研究工人工作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并以此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应诚心诚意地进行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能按照新的科学原则去做。
第四,资方和工人之间应进行明确分工。要明确资方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职责,由管理人员承担的工作,应该是他们比工人更能胜任的新型工作,而不像过去那样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责任都要推到工人身上。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也不过是一种节约劳动的手段而已。也就是说,科学管理只是能使工人取得比现在高得多的效率的一种适当的、正确的手段而已。这种手段并不会大量增加比工人们现在的负担更大的负担。”这就是说,科学管理是能使工人不用增加劳动而能增加工效的一种手段。
(一)泰勒科学管理的目的
1.谋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
泰勒指出,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是工厂主与工人共同达到繁荣的基础,它能使工人关心的较高的工资与工厂主关心的较低的劳动成本结合起来,从而使工厂主得到最高额的利润,工人得到最高的工资,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扩大再生产的兴趣,促进生产的持续发展,工厂主和工人的共同富裕,是确定各种科学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出发点。
2.用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泰勒认为,完善的组织管理虽然是无形的,但比有形的设备更为宝贵。最完善的管理是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要把科学的方法应用到一切管理活动中去,使管理制度化,建立明确的规定、条例,而是不寻找超人来管理业务,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此,要努力建立起科学管理的原理,这种原理对于人类的一切行为,从最简单的个人行动一直到最需要合作的公司的日常业务都是适用的。
3.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泰勒在国会听政会的证词中指出:科学管理的实质是要求工人和企业主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这场伟大的革命就是使资方和工人双方都把注意力从盈余的分配转到增加盈余的数量上来。当他们用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时,他们就能够生产出比过去大得多的盈余,从而使工人的工资大大增加,企业主的利润也同样大大增加,这样,企业主和工人就再也没有必要为盈余的分配而争吵。他们会看到,只要双方停止互相争夺,转而肩并肩地朝同一方向迈进时,他们共同努力所创造的剩余额将多得令人目瞪口呆,这就足够给工人大量增加工资,并同样给企业主大量增加利润。
(二)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制订科学的操作方法
在泰勒看来,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人经验性的操作方法,只有实现操作方法的科学化,才能最终解决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泰勒通过长期大量的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制定出了所谓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即对工人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道工序的时间进行测定,并分析研究,除去动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把最有效的动作集中起来,确定标准的操作方法。并以此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工作量。通过这种研究,泰勒把传统的经验、技能归纳成规则、程序,并建立起了一种科学,以代替过去单凭工人经验进行操作的方法。
2.科学地选择“第一流的工人”
泰勒认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改变过去由工人自由选择工作的做法。第一流的工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该工人的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另一方面该工人又最愿意做这种工作。这样,工人和工作才能实现最佳的结合。因为人的禀赋和才能不同,他们所适合做的工作也不同。只要工作对某个人合适,他就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如身强力壮的人干体力活可能是第一流的,但干精细活就不一定是第一流的;而心灵手巧的女工虽然不能干重活,但干精细活却可能是第一流的。所以要根据人的能力和天赋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配合。而且还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教会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力量来工作。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泰勒认为,原有的工资制度是不合理的,必须在科学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实行刺激性的工资制度。他所主张的刺激性工资制度就是“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根据工人完成定额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没有完成定额,就按“低”工资率付给工资,为正常工资率的75%;如果工人超过了定额,就按“高”工资率付给工资,为正常工资率的125%,以此来鼓励工人完成和超过定额。实行差别计件制的前提是制订出科学合理工作定额或标准。这种工资制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刺激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虽然这种工资制度可能会使资方的工资支出增加,但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大于工资提高的幅度,所以对资方还是有利的。
4.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目的在于变原理经验型的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所谓经验工作法,是指每个工人用什么方法操作、使用什么工具等,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决定。所以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工具是否合理,以及个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努力程度。科学工作方法,就是在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标准操作方法和采用的标准化的工具、设备等。泰勒认为,工人凭经验很难找到科学的工作方法,而且他们也没有时间去关心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应该把计划职能与执行分离开来,计划由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而工人则负责操作,即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操作,不得自行改变操作方法。这样,工人与管理部门之间就有了明确的分工,管理部门负责计划,工人负责操作,计划和执行之间不仅可以相互制约,而且能够实现各负其责。
5.推行实施例外原则
泰勒主张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必须应用例外原则进行管理。所谓例外原则,就是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减轻处理日常事务的负担,把处理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授予下级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决策和监督权,如基本政策的制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这种例外原则为以后管理的分权和事业部制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泰勒科学管理的意义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诞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意义决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所导致的工业革命。它不仅为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也会对当代乃至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伟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动了一场深刻的精神革命
从表面上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为了解决工人的“偷懒”问题而创立的各种科学方法和措施;但从实质上看,它反映的却是一场劳资双方都必须进行的精神革命。对此,泰勒认为,“科学管理是任何公司或产业中工人方面的一种切实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对待他们的工作的职责、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方面的一种彻底的革命。它同样也是管理当局方面的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是他们对待职责、对待他们在管理当局中的同事、对待他们所有的日常问题方面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如果没有这两者的彻底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科学管理的实质就是这种伟大的精神革命。”
2.开创了管理理论研究的先河
泰勒科学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所倡导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他认为,管理部门和劳动者双方都必须承认,在一切组织所进行的工作方面,都要用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或意见。这既是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用科学的态度研究管理的开端。他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所进行的大量观察和一系列试验,不仅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素材,同时也为以后的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3.创立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在管理实践中,泰勒采用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操作程序、劳动工具、操作环境标准化等科学原则,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凭个人经验、技能进行操作的旧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在不增加工人劳动强度的情况下最有效地提高效率,从而改变了传统管理中存在的工人劳动和企业主管理的随意性。它不仅为工人找到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和应采用的标准化的工具及设备,而且为管理人员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提供了依据,从而使工人与管理者之间、工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4.奠定了管理成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无不闪耀着管理思想的火花。但管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经验上升到科学则完全得益于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可以说,也正是由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诞生,才使管理发展成了一门科学。
但是,泰勒的科学管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泰勒的科学管理也存在诸多缺陷:如他把人仍看成是单纯的“经济人”,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出于经济动机;只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人的行为;只注重解决作业效率,而不注重研究整体效率等。
二、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理论
在泰勒及其追随者以提高生产效率为重点进行科学管理研究的同时,法国则诞生了关于整个组织的科学管理的理论,被后人称为“一般管理理论”。该理论的创始人是亨利·法约尔,他被誉为“欧洲伟大的管理学先驱”。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法约尔在管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把企业经营划分为六种不同的活动,提出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和管理的14项原则,从而确立了管理普遍性的概念和一个全面的管理理论。
人物小传: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出生在法国的一个资本家家庭,1860年毕业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校。他被培养成一位采矿工程师,1860年进入富香博矿业公司,他的全部生涯都是在这个采煤和铸铁联营公司度过的。从1860年到1886年,他担任工程师,但是他的管理才能得到了人们的承认,因而很快被任命为公司的管理人员,1888年,升为该公司总经理,1918年,任公司董事。在他任职期间,表现出一位卓越经理人的管理才能。最明显的一点,是在他出任总经理的当年,公司面临破产边缘,而在1918年离职时,财务情况已极为稳定。法约尔的主要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一)企业经营活动的分类
法约尔认为,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简单还是复杂,它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划分为六大类:即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商业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会计活动(指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安全活动(指设备维护、职工安全等活动)和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职能)。各种人员应按照他在管理等级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活动具备相应的能力。在工人这一级,技术能力是最重要的,但随着职位的上升,对人员的技术能力的要求降低,对管理能力的要求则提高,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能力显得更加重要,而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则随之减少。
法约尔认为,管理人员履行管理职责的基础是能力,所有管理人员都需要具备下列品质和能力:
身体条件:健康,精力充沛,谈吐清楚。
智力条件:具有理解和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
精神条件:有干劲,坚定不移,愿意承担责任,工作主动,忠诚,有尊严。
全面教育:熟悉不完全属于所执行的任何职能的问题。
特别知识:任何职能所特有的知识,如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政职能、管理职能等方面的知识。
经验:从本职工作中获得的知识,即把个人从工作中吸取的教训加以整理。
(二)管理的五大职能
法约尔指出,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活动,这种活动对应着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种职能,并对这五大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计划:对有关事件进行预测,并以预测结果为根据,拟订出一项工作方案。
组织:为各项劳动、材料、人员等资源提供一种结构。
指挥:使组织为达成目标而行动的领导艺术。
协调:连接和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使组织的各个部门保持一致。
控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对计划和指示进行检查。
(三)管理的一般原则
法约尔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但法约尔对原则的概念不像人们所想象的关于物理学中的定义或法则那样死板。他是很勉强地使用了“原则”这个词的。
法约尔说:“出于偏爱,我将采用原则这个词,但是我在使用它时丝毫不愿把它同死板联系在一起,因为在管理事务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或者是绝对的,这完全是一个做事要恰到好处的问题。我们很少把同一原则重复运用于类似的情况,必须考虑到不同的和各种变化的情况。”
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原理》中提出了14项原则(如表2-1所示)。并指出这些管理原则是灵活的,不是绝对的。管理原则的数目可以有多有少,只要被实践证明是有价值的法则和程序,它都会成为原则的一个组成部分。
表2-1 法约尔提出的14项管理原则
法约尔以高级管理人员的视角,自上而下地来考察管理,强调管理能力、管理原则和管理技术对所有组织的应用,比较深刻地洞见了管理的内在价值。但是,人们往往容易低估法约尔的工作,常常认为他的管理理论是极为一般的东西。然而事实却是,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是能够被学习、传授和实践的,无疑是管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管理人员的正式权力和个人权力相区别。法约尔指出,正式权力是由于管理人员的职务或地位而产生的,而个人权力则是由管理人员的智慧、经验、道德品质、领导能力和以往的功绩构成的。权力和责任是相互联系的,责任是属于权力的基础,权力是履行责任的保证;权力与责任必须对等,没有权力的责任会造成责任难以落实,没有责任的权力则会造成权力的滥用。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能以他的个人权力来补充他的正式权力,并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行使权力时所承担的责任。
第二,强调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从长期来看,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是一致的,没有整体利益的个体利益难以实现,没有个体利益的整体利益就失去了动力;但从短期来看,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则时常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法约尔强调,个人或部门利益不能置于整个组织利益之上,必须坚持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组织成员克服愚昧、自私、懒惰和一切企图把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置于组织整体之上的个人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
第三,重视员工的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创造性是完成组织各项活动的强大动力,法约尔主张在一切工作中个人都要充满热情、发挥干劲。并通过团队精神来实现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分裂敌人以削弱其力量是聪明的,但是分裂自己的队伍则是反对公司的一大罪状。法约尔认为,在塑造团队精神时,管理者滥用了书面交流形式,但为了提高交流速度和清晰明了,应当尽可能地使用口头交流方式。正式的书面交流形式,增加了对于企业而言有害的工作负担、复杂性,有时耽误了工作,应该避免。”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是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设计和运作。这一理论的创始者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他从社会学的研究中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被后人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
人物小传: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出生在德国一个有着广泛社会和政治联系的富裕家庭。是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位教授。他对管理理论的思考,并非来自管理实践,而是来自社会学的学术研究。他通过对教会、政府、军队和企业所作的经验分析,认为等级、职权和行政管理是全部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
韦伯研究的重点是大型组织和大规模企业的管理问题。他认为,越是庞大的社会经济组织,越需要严密精细的管理。而对大型组织进行严密精细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就是管理活动通过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来进行。这种组织具有分工明确、等级清晰、规章制度详尽等特征(如表2-2所示)。在韦伯看来,运用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模式,就可以实现小规模企业向大规模企业管理的过渡。
表2-2 韦伯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组织模式
韦伯认为,权力是任何一个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来指导组织,组织就无法实现其目标;权力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韦伯把支撑组织存在的权力分为三种:
(1)合理合法的权力。这是一种按职位等级合理地分配,经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并由能胜任其职责的人,依靠合法手段而行使的权力。
(2)“世袭”的权力。这是一种由于个人占据着特殊职位而产生的权力。
(3)“神授”的权力。这是一种由于信徒对某个人的信任和信仰而产生的权力。
在韦伯看来,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因为:合理的权力表明,管理人员的权力是按照其完成任务的能力分配的;合法的权力表明,管理人员具有行使权力的法律手段;合理合法的权力都有明确的规定。相比之下,“世袭”的权力将不那么有效,因为其领导人不是根据其能力挑选出来的,而且还会采取行动来维护过去的传统。同样,“神授”的权力也太感情用事和太不合理了,因为它回避规章制度和程序,而依靠崇敬的神明和神的启示。
经验一般地总是表明,行政组织是能够取得最高效率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这种组织是对人进行绝对必要的控制的最合理的手段。在精确性、稳定性、严格的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它比任何其他形式都要优越。因此,使得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同组织有关的人能够对其结果作出十分准确的估计。归根结底,这种组织在效率和活动范围上都比较优越,而且能够正式地应用于各种行政管理任务。
无论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还是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虽然他们研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他们却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把人看成“经济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忽视对人的需要及行为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二是着重研究组织内部的管理问题,没有涉及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属于一种封闭系统的管理。由于这些共同的局限性,这三大管理理论都被统称为古典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