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概念的具体化与操作化
对社会现象的测量是从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开始的。因为社会生活中使用的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不同,它们通常是模糊的或含义不清的,如“生活方式”、“社会规范”、“权力”、“自由”、“民主”、“政治保守”等等概念。社会研究如果不对这些概念作出定义和具体化,也就无法对现象进行观察和度量。
一、概念的具体化过程
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将社会研究中的概念具体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性认识和互相交流形成的。例如,人们观察到有些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而有些人却反应迟钝、不善于联想,这时就会用一个大家都接受的词(如“智力”)来表示这种现象。在日常交往中,人们都大致了解这些概念是指什么,但又不明确它们的含义,人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或经历来理解,因此对同一概念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可以说,概念是人们对许多现象的复杂而又具体的感受,并以一个名词对这些感受作出整体的、含混的概括。概念是人们思维的产物,它是抽象的、无法直接观察的,因为它本来并不存在,是人们创造了它。
(二)概念的界定
是用抽象定义将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
界定的第一步是将概念分解,即从不同角度或维度对概念所表示的现象进行分类。如“组织”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社会组织。对有些高度抽象的概念要逐步分解,如“异化”可先分解为“自我疏远”、“孤立”、“无权状态”、“被剥夺”和“丧失意义”这几个概念,然后再对这些概念加以界定。
界定的第二步是作出抽象定义。通过分解可大致了解一个概念的基本内容和各种分类,根据分类就可以抽出各种类型的共同属性和特征对概念下定义,如“组织是指有共同目标和正式规章制度,并在内部进行专业分工的单位”。在社会研究中,抽象定义的作用是对在何种范围、何种含义上使用这一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因为概念包括许多方面和不同维度,如“文化”既可指人们的教育水平,也可指一个社会的文学、艺术领域,或者指历史沉淀下来的传统观念和伦理道德。如果要研究“文化对人们的政治态度的影响”,那么研究者要确定从哪一个角度界定“文化”,并对它作出定义。经过严格界定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具体指概念内涵的各种类型或各种状态,它们对应于各种实际存在的事物,因此变量是可以观察和量度的。概念转换为变量形式之后就可以进入科学研究的领域。
(三)选择测量指标
这一阶段是确定如何测量变量,选用哪些指标来测量。指标是概念内涵的指示标志,它们直接表示经验层次的现象。例如,迅速地辨识各类地图是“智力”的一个指标,耐心回答行人的问路是“同情心”的一个指标,是否赞成“公务员考试制度”是“政治参与”的一个指标,等等。指标可以量度现象的不同状态和不同程度,如辨识地图的快慢,回答问路的耐心程度。由经验现象的量度就可以说明抽象层次的概念,如某人智商高,某人富有同情心。但指标只表示概念内涵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内容,因此要更有效地测量概念(变量)就需要用多个指标。例如,在智力测验中,是将“智力”分解为十几个方面,然后用几百个指标或项目来衡量智力高低。对概念(变量)的具体度量的方案也称为概念的操作定义,如“智力”的操作定义是“在智力测验的各个项目上的综合得分”。
(四)编制综合指标
对简单的概念可以用一两个指标来测量,如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可用上学的年数或取得毕业证书的等级来表示。而对复杂的概念,则要用多个指标来测量。如何以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表示多个指标的量度呢?智力测验和文化考试是在一套试题中将各个题目的得分综合为标准分数,如5分制、百分制。社会研究也是采取类似的方法建立一个综合指标。
概念的具体化过程就是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使概念具体化为可观测的事物。下面以“剥夺”这一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为例来说明这一过程(见图6.2)。
图6.2 概念的具体化过程
“剥夺”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包括各个方面。研究者通过分解,选取“社会剥夺”这一方面来研究。“社会剥夺”也可以分解为各个方面,如“社会歧视”等,它们也是抽象概念。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内容和类型的界定,就把“社会剥夺”的概念转换为变量形式。对这一变量可从几个方面选取指标来测量。
二、操作定义
变量通常是由抽象定义界定的,但作为对变量的测量是出现在经验层次的,要进行测量,就需要将抽象定义转换为操作定义。所谓操作定义就是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变量)。例如研究“青年”这一概念,它的抽象定义是身体发育成熟,体力和智力处于旺盛增长阶段的人们。这就将“青年”具体化为青年心理、青年身体状况、智力状况等变量,但要予以量度,还需要将抽象定义转换成操作定义。例如可定义“青年”为“14岁至28岁的(在心理、身体、智力等方面具有特定性质的)男女”。有了操作定义,就可以设置指标对青年进行具体测量了。
操作定义的功能在于:(1)澄清概念在研究中所选用的意义;(2)说明测量变量的操作方法;(3)使一些陈述变量间关系的假说获得验证的机会;(4)使今后同样的研究有所根据,以便比较彼此的结果。
在社会研究中,大多数变量往往不止一种测量,例如工厂规模有用工厂所拥有的职工数目来测量的,有用工厂的生产能力来测量的。这些用于测量的项目都是与变量紧密相关的内容。
此外在确定操作定义时,要注意到它能包含抽象定义中的内容,若不如此,就会影响操作定义功能的发挥。同时还要注意弄清概念的抽象定义,这是作出操作定义的前提条件。在对概念的含义尚处模糊阶段就草率地确定操作定义,往往不是搞错研究方向就是使研究归于失败。
由一个概念的抽象定义转化到具体的操作定义,实际上并不容易。表面上看,操作定义比抽象定义具体、明白,然而,事实上在实际测量中往往会发现,操作定义所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多的。就拿通常调查个人的基本情况来说,出生年月在我国有用公历登记的,也有用农历登记的,建国前出生的人都用农历登记生日,建国后,逐渐改用公历登记,这不论在法律上或在习惯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又如籍贯是算出生地,还是算生长地,还是算父亲的出生地,各种算法都有,你在调查籍贯时,就不能不遇到麻烦。再如家庭人口,住在一起的非直系亲属算不算,在外地读书或工作的直系亲属算不算等等。甚至性别也有时会发生操作定义的困难。这些例子说明,在做研究工作时,对许多很容易的概念,定义下得很确切并不容易。更不必说那些复杂的概念了。因此,在下定义之前,有必要先借鉴别人的经验,多做些比较。
三、测量指标
确定了变量的操作定义,就可以选择一定的测量指标和具体的问题项目来实施测量。
指标是反映社会现象变异特征的范畴。社会范畴是对现实生活中大量反复出现的许多社会现象的某种共同特征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概念,而指标是对社会范畴的变异方面的规定性加以具体化。
每一项指标反映着某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反映。指标是与现象的质的方面紧密联系着的,但它的建立又是为了考察现象的差异或变异。因此,指标是把现象的质的方面与量的方面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便精细描述社会现象的某一特征。
我们研究社会现象,是把社会现象所涉及的概念当作一个变量,然后根据操作定义去进行测量。测量时首先要说明指标,任何一个变量都有许多不同的指标,这是因为测量所依据的事实可以不一样。例如年龄可以用岁数来测量,也可以用年龄组(每五岁或三岁为一个年龄组)来测量,还可以用年龄段(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来测量。
如果变量A有指标a1, a2, a3, ……我们就将它表示为:A={a1, a2, a3……}。例如:
工厂规模={工人数目,固定资产,总产值,利润……}
学业成绩={语文,数学,外语,政治……}
性别={看,问,证件,医生检查……}
当一个变量有多个指标时,可以从中挑选若干个来测量变量。挑选指标的原则是方便与适当。例如,性别可以用看的方法,工厂规模可以用工人数目这个指标。
简单的变量用一个指标就够了,但不少的变量是很复杂的,范围很广。如学业成绩包括很多方面,只用一个指标不行,而要用多个指标。又如研究破裂家庭就要用下列指标:
研究工厂科层化的程度就要采用下列指标:
各项指标可以分别研究,但有时需要将各项指标综合起来,以提高变量的抽象程度。建立综合指标的方法主要有类型法、指数法和量表法。
四、建立综合指标
(一)类型法
是将各指标交互分类,然后建立新的类型,以形成一个新的指标。它的基本方式是:A(a3)={a1, a2}。A是所要研究的变量,a1、a2表示测量A的两个指标。a3是A的综合指标(见下图)。
例1 社会流动的一种方式是职业地位流动,其中包括代际间职业地位流动,简称代际流动。
交互分类
形成四类:
a3可作为一个综合指标,用以衡量代际间职业地位的稳定性与流动性。
例2 地位矛盾是指个人各种地位间的不一致。封闭式社会明显地固定社会阶层,但开放式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阶层不固定,因而使同一个人的阶层地位,常在不同的指标上表现出不一致。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个体户经济地位较高,但政治地位较低。图6.3即表示某人在不同指标上的阶层地位。
图6.3 某人在不同指标上的阶层地位
假如一个人有地位矛盾,会有什么特殊的思想和行为,有些什么心理变化,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为测量地位矛盾,可选取两个主要指标:教育和经济。每个指标依定序尺度划分为高、中、低。
地位矛盾={教育,经济}
交互分类:
形成九类:
然后可以根据这九个类别分别归纳出这些人的思想、行为特征及心理变化的特点,形成一个综合的地位矛盾指标(a3)。
(二)指数法
是用简明合理的公式综合各指标,以建立一个新的指标。
例如:
在社会研究中,建立综合指标主要是用“量表法”,读者可参阅本书“量表与测验”一章。
概念的具体化与操作化是实证研究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图6.4说明了操作化和测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图6.4 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