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租界圣诞节的商业性
上海租界里的圣诞节至少从同治末年开始也体现出了它的商业性。租界的外国商行一般都要在圣诞节期间休业,包括外国人管理的中国海关,会审公廨因有外国人参与也停公放假。如果有人借口处理商业事务而在节日期间呆在办公室里,就可能被视为狄更斯笔下斯古奇(Scrooge)那样刻薄无情的人。事实上,整个外侨社区都会停止工作来参与娱乐活动,各商店都极为华丽地装饰一新,大量的玩具、珠宝、装饰品、礼品书、糖果等陈列在柜台上。哪里有孩子,闪闪发亮的挂满礼物的圣诞树就会是引人注目的中心。我们可以从《北华捷报》的新闻中可以看到当时上海的外资商店为过圣诞节所做的准备。1879年,该报记者走访了三家商店,它们是Messrs.Hall and Holtz(福利公司), Messrs. Lane, Crawford &Co.(泰兴洋行,在香港叫做连卡佛)以及Messrs.L.Vrard &Co.,这几家商店都位于南京路一带到外滩之间:
我们看到福利公司对面有一排马车,由此推测有人与我们一样来观看圣诞商品展示。走进商店,最先吸引人的是绕着柱子的冬青树装饰,优美的曲线从屋顶挂下来,旁边是一幅展现英国冬天景色的巨幅图画。商品陈列是如此多样,从何处开始欣赏颇使人为难。我们很快便置身于一些极具个性的玩偶之间,我们希望能快点把这些玩具交到小朋友手中,他们肯定会特别喜欢这些玩意。在商店里的另一角,展示了许多剑、枪、鼓、加农炮等军事玩具。对吸烟者而言,也有两个柜子陈列各种雪茄烟嘴和烟管。在商店的后部,有许多蛋糕、蜜饯、果酱、饼干等等,太多了,不能一一介绍。蛋糕和它们包装都是福利公司自己做的,大部分蜜饯、糖果从巴黎进口。引人注目有美国制造的精美的镀金餐盘,还有一些日本刺绣丝绸屏。听说有一个玩具房正在搭建之中,几天后将完工。我们又来到泰兴洋行,这家店也如前一家,这里有两句欢迎大家的吉祥语:“圣诞快乐!”“新年快乐!”这里有非常具有艺术性的圣诞卡和新年贺卡,这是我们从未见过的,大部分设计都很新颖。我们来到江西路上著名的Messrs.L.Vrard &Co.,听到音乐盒里传来悦耳的音乐,走过去,看到了音乐盒里有鼓、击锤和响叮当的铃儿。这里也有一些机械玩具、会游动的鱼、狗以及火车的机车等等。其他还有各种物品,如珠宝、钟表、项链,还有大量的饼干、糖果,玩偶特别有吸引力。
这一年上海的圣诞节气氛也如狄更斯和华盛顿·欧文所描写的那样欢乐,火鸡也像《圣诞颂歌》里斯古奇改变了对圣诞节和人们的态度之后所买的那样肥大,其他各种圣诞食品很丰富,从葡萄干布丁到肉馅饼等,各种各样的圣诞物品真可谓琳琅满目,上海洋房的地窖里窖藏着各种高品质的葡萄酒。此后数年,《北华捷报》一般都会在节日前报道各商店准备圣诞商品的报道,所介绍的商店也逐渐增加。从这些报道中可以了解到,除了传统的玩具、化妆品、餐具、糖果、食品等等之外,圣诞商品中还增加了圣诞树、圣诞(树)装饰品、圣诞图书、照相机、相册和相框等等,凡是在欧洲和美国流行的圣诞商品都可以在上海的商店里买到。
孩子是圣诞节的主角,在中国过圣诞节的外侨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就是孩子成了圣诞节的中心。当外国人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几乎没有外国孩子一同前来,这使得圣诞节看起来不那么自然。“但是现在的圣诞节和在家乡一样了,这是多么美好的变化啊。……圣诞节应该为孩子而过,这是对的,有什么比孩子们的事情更重要?”因为有孩子,圣诞树和圣诞老人也就成了圣诞节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商店里的玩具、玩偶也成了最重要的圣诞商品,它们往往被摆在最显著的位置,有的商店甚至专门辟出玩具房。
民国时期在中国人中极为流行的圣诞卡和新年贺卡,在光绪年间的上海外侨中就已经非常普及了。圣诞卡出现在英国本土也仅仅在上海开埠初期的那段时间里,最初并不流行,后来才慢慢受到人们的喜爱。英国本土的圣诞卡上所绘的内容与《伦敦新闻画报》(Illustrated London News)、《笨拙》(Punch)和《女士报》(Lady's Newspaper)等画报上所刊圣诞场景类似,有展示古老圣诞习俗如圣诞野猪头、圣诞柴以及圣诞食品的,也有家庭圣诞装饰、家庭团聚的场景,当然也有冬天的景色,圣诞树和孩子们等等。再往后,圣诞卡内容更加丰富,宗教的场景也被制成圣诞卡,还有许多与圣诞节无关的内容也被印在圣诞卡上。托马斯·纳斯特在《哈珀周刊》上发表的圣诞老人形象也很快被圣诞卡利用,成为英国圣诞卡上最常见的图案之一。1870年代,圣诞卡已经很受英国人的欢迎,1880年以后,美国人开始互相交换圣诞礼品,圣诞卡是表达心意最方便的方式。
1870年代末,上海的外国商店里已经有设计新颖的各种圣诞卡与贺年卡销售。光绪中叶,圣诞卡在外侨社区中是最受人欢迎的圣诞商品,它的销量一般不受经济萧条的影响。《北华捷报》的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圣诞卡在英国和美国的情况,其中也提到中国人普遍喜欢展示外国风情的印刷品。虽然圣诞卡、贺年卡尚未在中国社区中流行,但是作者相信时间会证明中国人会接受圣诞卡,因为上海的外国人互相赠送圣诞卡的习惯肯定会引起好奇的中国人来效仿。在当时的租界商店里,圣诞商品中圣诞卡、贺年卡确实是品种繁多,花样百出,在别发洋行(Messrs.Kelly and Walsh, Limited.)里展出的大量圣诞卡和贺年卡中有许多创新的卡片,如蛋白照片卡(Opaline photograph cards),有些是还是手工绘制的。1891年圣诞节,各商店照例纷纷陈列各种贺卡,别发洋行的圣诞卡、贺年卡最为丰富,甚至已经出现了中国制作的贺卡。1911年圣诞节时,屈臣氏(Messrs.A.S.Watson & Co.)所展出的以中国风情为主题的圣诞卡是《北华捷报》记者多年来所见最为漂亮的,这些圣诞卡所描绘的是中国的风景和社会生活,其中有黄浦江上的帆影、中国的街道、水乡村落等等。
到宣统年间,上海租界里圣诞节的商业氛围已经非常繁荣了,正如《北华捷报》的一篇报道所说的那样:“如果剥夺了圣诞购物,圣诞节的魅力就基本上消失了。在上海,商店充分满足了人们的购物需求,这在中国的其他地方都是没有的。”“圣诞购物如果不到Messrs.Kuhn & Co's就是不完美的,走进这家店,你几乎会忘记这是在上海,琳琅满目的商品使人以为这是在伦敦西部,我们并不是说它大,而是指它所出售的东西品质与伦敦一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