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近现代以前的游戏
本节介绍的是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的游戏历史。
游戏经历了漫长、缓慢的早期发展阶段,在人类社会的中古时期,终于走向成熟,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发展时期。
远古、上古时期的游戏,普遍因玩法和规则不合理、不完善被淘汰,绝大多数都已失传。与其不同的是,中古时期的游戏,往往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完善,游戏规则成熟精练,游戏形式规范,游戏道具剔除了冗余部分,能够直接反映规则的核心,并且娱乐性也有了很大增强——中古时期的游戏,确实变得更好玩了。
中古时期,种种经典游戏也开始大规模传播,跨国甚至跨文明的游戏形式比比皆是。但这些广泛流传的游戏,形式、规则却又往往能够保持某种程度上的统一,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双陆、围棋、象棋、扑克游戏等游戏作品,就是这一时期游戏的代表。
而在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中国经过连年战乱被外族统治、思想文化被程朱理学主导以后,游戏在世界范围内都遭到了主流社会,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和宗教势力的误解、排斥甚至残酷压迫。游戏的第一次大发展时期就此结束了。大量精美的游戏作品遭到封杀,甚至因人为原因逐渐失传、消失。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但是,无数热爱游戏的玩家和游戏设计师,以种种办法,保留了大批游戏作品,并书写了各种游戏研究著作,让这些诞生于数百上千年前的游戏,得以流传至今。并让它们在18-19世纪,在那个游戏迎来解放的年代,成为下一次游戏大发展的宝贵火种。
那么,让我们在这一节以一个经典游戏——双陆为轴,揭开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的面纱。
一、双陆——古代全球游戏史的缩影
双陆(backgammon),是古代掷赛游戏中最为知名、流传最广的游戏形式。
双陆被公认为脱胎自前文所述的塞尼特、乌尔王族局戏,其规则、形式是在二者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发展完善,在罗马帝国前期(前27-200年)初步成型的。史料记载,古罗马人这时爱玩一种叫作“十二条线”(Ⅻ scripta或Ludus duodecim scriptorum)的游戏(见图2-13),规则与后来的双陆大致相同。这证明双陆的规则已经基本形成了。
图2-13 公元2世纪的罗马“十二条线”石质棋盘
但与今天形式一致的双陆游戏还没来得及在罗马帝国出现,西罗马帝国便灭亡了,而欧洲也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双陆的发展因此陷入了沉寂,它以今天双陆的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的时候,已经是在11世纪的法国了。
在欧洲进入中世纪,游戏的发展陷入停滞之时,中国正处于南北朝后期到唐宋时期(5世纪后半叶—13世纪)的繁荣时代。这时,双陆在中国开始流行起来。
双陆在中国除本名外,还有握槊、长行、双六等名称。它传入中国的时间和源头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是在东汉末年,从印度传入。
双陆在中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流行,则始于唐朝。盛唐时期,双陆风靡一时,连武则天、唐玄宗都非常喜欢。《唐国史补》记载,武则天梦见与大罗天女打双陆,局中只要有武则天的棋子,就会被打回起点,走不到想要走的位置,频频输给天女。狄仁杰则告诉她说是“双陆不胜,无子也”,劝说是上天用棋子来警示武则天。
唐朝时,由于双陆广泛流行所带来的影响,系统的游戏文化开始形成。唐代著名画家周舫就曾作有《杨妃架雪衣女乱双陆图》(描绘杨贵妃玩双陆的情景,已失传)、《内人双陆图》等一系列记载双陆的画作(见图2-14)。此外,诸多唐传奇小说中,也有着双陆的记载。但可惜的是,由于双陆于明朝时在中国消失,这些记载今日往往被误解成“下围棋”或者“下象棋”。
图2-14 (唐)周舫《内人双陆图》(局部)
注:现藏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弗利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
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游戏的限制,曾经一度发达且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游戏文化,大都在明清两代消失,只有很小部分被保存下来。不得不说,这是游戏史的遗憾,更是中国文化的遗憾。
在中古时期的阿拉伯世界,双陆也遭到了被限制的命运。伊斯兰教六大部圣训之一的《艾布·达乌德圣训集》中就有穆罕默德说“玩双陆棋是违抗真主及其使者”的记载。
但是,即使双陆在世界各地的社会生活中常常遭到限制和打击,也依旧有着无数热爱游戏的人们,试图以自己的力量保全它。例如,在13世纪具有地下传播意味的德国诗歌古抄本《马内赛古抄本》(Codex Manesse),就曾经以彩绘的方式,详细描绘了游玩双陆的情景(见图2-15)。在伟大的文艺复兴到来之前,以双陆为代表的游戏,与诗歌、绘画一起,成为中世纪的黑暗时代里始终不灭的一盏明灯。在文艺复兴的洪流到来时,它也迅速复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为人类的思想解放做出了贡献。
图2-15 《马内赛古抄本》中的双陆对局图
资料来源:Codex Manesse,UB Heidelberg,Cod.Pal.germ.848,fol.262v:Herr Goeli.
二、近现代以前的游戏研究——游戏研究的先驱时代
1.古代的游戏研究——一笔带过的负面评价
游戏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游戏作为一种以娱乐为最终目的的纯粹活动,在学术界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游戏的研究论述,在中古以前的中国并不多见,而在古希腊,也只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曾对游戏予以关注,在他们的著作中,有少量关于游戏的论述,但均以负面评价为主。
在此仅举一例,柏拉图曾有过“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幸福决不在消遣和游戏之中”的论述,反映了古希腊时期学术界对游戏的认知。
2.中古时期的游戏研究——从东亚到西欧
真正从游戏的规则、形式、样态方面进行系统和专门的游戏研究,是从中古时期开始的。
宋朝时,有双陆的专题研究著作《谱双》问世。《谱双》记载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共15种双陆玩法,书中,作者洪遵还对各种不同的双陆棋盘形制和布局规则做了系统的研究。但同样可惜的是,这本书在后世也随着双陆一起,在中国消失了。
几乎是同一时期,伊比利亚半岛的卡斯蒂利亚王国(Kingdom of Castile)有位以博学著称的国王“智者”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the Wise),也写了一本游戏研究著作《游戏之书》(Libro de los juegos,即Book of Games,见图2-16)。这本完成于1283年的书成了古代西方游戏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图2-16 《游戏之书》象棋谜题与双陆变体游戏
本书分为象棋与“桌面游戏”(主要是使用骰子的桌面游戏)两个部分,堪称最早的游戏分类学实践。在象棋部分,他研究了上百个国际象棋谜题、定式和若干个象棋变体规则。而在桌面游戏部分,他像洪遵一样,也介绍了双陆和欧洲、中东双陆的变体规则。
洪遵与阿方索十世,两人的生活年代整整相差一百年,而且分别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与最西端,不可能知晓对方的存在,但他们一位是中国状元、一位是欧洲国王,却在那个游戏只是由中东向亚欧大陆各地单向扩散传播的时代,以极为相似的方式,针对同样的游戏作品,进行了同样的研究。从文化史角度来说,在缺少文明间的文化交流的中古时代,能够以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写作方式,针对相同的文化载体,做出同样的研究,这不得不说是人类游戏史和文化史的奇迹。
三、中国游戏研究的核心——围棋研究
围棋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琴、棋、书、画“四艺”之一的崇高地位,所以自秦汉以来,中国便有着大量的围棋研究著作。相传最早的围棋专著《围棋势》成书于西晋年间,拥有29卷的规模。而现存最古老的围棋专著是《敦煌碁经》,成书于北周年间,现存七篇半,实际上是一本更大规模的《碁经》的序文,主要介绍了围棋行棋的规律和方法(见图2-17)。
图2-17 成恩元所著《敦煌碁经笺证》
北宋时,大学士张拟著有《棋经十三篇》,分为论局、得算、权舆、合战、虚实、自知、审局、度情、斜正、洞微、名数、品格、杂说等十三篇,将围棋理论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涉及围棋战略战术的篇章,至今还影响着我国围棋界。
清朝前期,我国围棋研究又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谱》和施襄夏的《弈理指归》等作品。此外,自唐代诞生以来一直独立发展的西藏围棋,也出现了名为《密芒吉单居》(即《藏棋之理论》)的理论研究著作。可惜的是,清中后期围棋在中国逐渐式微,人才凋零,围棋研究一度依靠日本、韩国的努力才得以延续。
文艺复兴以后,游戏研究在西方达到了一个高峰,并且与其他领域的文化研究一样,具有鲜明的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