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障碍引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两种发展性语言障碍研究框架

当评估障碍人群(包括儿童和成人)的语言能力时,不难发现他们往往会在语言的不同层面或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平衡性。比如,在使用标准化测试比较了唐氏综合征、威廉姆斯综合征、自闭症和脆折性X染色体综合征四类人群的语言之后,Fowler(1998)描写了语音、词汇语义、形态句法和语用之间的分离。Fowler认为,与语音和形态句法相比,语用和词汇语义与智龄的关系更为密切。Tager-Flusber和Sullivan(1997)对以上四种障碍人群做了相类似的比较,观察到了语义、语法和语用方面早期发展的不同步性,注意到了诸如嗓音发展、社会交际发展、手势发展、词汇发展、语音发展、早期语法和语用发展的不同。健康成人在获得性脑损伤后,也会表现出对语言不同成分的选择性损伤。损伤者可能某个语言成分受损而另一个语言成分完好,或是两个损伤者之间表现出相反的模式,即一个A成分受损B成分完好,另一个则A成分完好而B成分受损。从这些选择性损伤反映的分离中,可推导出一个模块性的功能构建(A、B成分各构成单独模块)。因此,来自成人的、解释正常成人认知的神经心理和认知心理的理论认为,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模块系统。那么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不平衡发展,其性质是否也是模块性的?模块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对此有不同的回答,这是先天论和后天论在发展性障碍领域进行角逐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