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的儿童哲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儿童哲学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一些自然的规律,学习与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以及非生命体相处的方法;初步学习提出问题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2.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心理特征,能比较全面地认识自我;初步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3.初步认识到由于每个人个性与价值观的不同,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态度方法也就不同,提高学生对问题综合分析与运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故事、情境辩论、讨论辨析、联系生活等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真善美的感悟能力。

2.通过游戏、上网、实验、小调查等活动,对话题深入理解,增强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运用多种活动,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运用儿童哲学课上学到的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自然界中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故事学习,体会到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2.通过对自我的认识、理解和悦纳,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养成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走近他人的世界,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感受到关爱与理解的力量,体验与同伴和谐相处的快乐。

4.通过对自然、自我、他人的认识与了解,激发学生对人类社会的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

二、课程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到了其实现的可能性。各个阶段和方面的教学目标都考虑到了学生的学力水平,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即能促进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层次要求。而将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动态的,相互联系若干中间目标,形成发展性的目标,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在课外进行自我探索。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儿童哲学的教学理念出发,将课程目标分步细化,逐级落实。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科目总目标和篇目总目标。前者又分别细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后者根据三册教材的不同主题,将目标继续细分。这个逐级的任务体系中,采用任务分析方法,对任务作逐级分解,从而准确地确定具体和细化了的教学目标。

(三)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目标的制定面向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目标,又有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的适当的提高要求,形成有弹性的目标体系;第二,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促进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帮助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三,目标体现了开放性与多样性,以便识别和挖掘学生的各种思维潜能,培养其多元的思维结构。

(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性原则是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根据儿童哲学教学理念和课程总目标,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生活阅历、兴趣、习惯等,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到每一课时,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便于评价的目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