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腺样体要不要摘除
了解了呼吸系统的最前沿,我们再接着往下看。人体的咽部像一个拱形门,这是由两个拱形结构组成的,一个叫舌腭弓,另一个叫咽腭弓,分别跨在两侧,形成两个窝,叫扁桃体窝,扁桃体就分别长在两个窝里。它们是一对扁平的椭圆形腺体,表面有许多凹陷进去的小窝,称为扁桃体陷窝。正常时分泌少量黏液,里面含有白血球及吞噬细胞,一旦有细菌、病毒从这里经过,就被吸附在上面,然后被吞噬消化掉。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扁桃体的作用,它是免疫器官,从摘除的扁桃体中可以提炼出转移因子,能制成增强免疫功能的良药。
当孩子的抵抗力下降时,细菌病毒大量繁殖,扁桃体就会发炎,导致扁桃体充血、肿胀、化脓。扁桃体的陷窝会出现许多小脓栓,严重的还会布满一层脓苔。扁桃体发炎在多数情况下会伴有全身症状,比如发高烧、寒战、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呕吐等。
扁桃体经常反复发炎,就会变成慢性病灶,两侧扁桃体几乎碰到一起,像两扇大门堵住了咽部,造成呼吸困难。特别是晚上睡着以后,因为舌头也松弛后倒,致使鼾声如雷,天长日久孩子会因慢性缺氧而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影响智力发育。
还有一种情况,扁桃体经常发炎,组织增生肥厚,时常伴有腺体的增大。腺样体是生长在鼻咽部的一组淋巴组织,所以又称鼻咽扁桃体。因为生长在鼻腔后部、咽顶部,一般从外面是看不到的。
腺样体只在生长旺盛时随年龄增长,10岁以后便逐渐萎缩,至成年就消失了。
如果孩子的腺样体增生肥大,甚至堵塞后鼻孔,就会影响呼吸,有时还会阻塞耳咽管,影响咽部与中耳的通气,使听力受影响。
典型腺样体增生的宝宝主要表现是呼吸障碍。孩子平时会张口呼吸,睡觉时打鼾,白天活动量大时感到呼吸急促。容易感冒,经常流黏性或脓性鼻涕。大一点的孩子还会表现为语言不清,鼻音很重。因为鼻塞而食欲不振,吃饭时囫囵吞枣或每顿饭吃饭时间很长,造成消化不良。肥大的腺样体有时还会阻塞耳咽管,影响咽部与中耳的通气,一旦患上中耳炎,严重的会影响听力,造成听力下降。由于经常鼻塞被迫用口呼吸,严重的宝宝会出现“腺样体增殖面容”,表现为张口呼吸,鼻根下陷,鼻翼萎缩,嘴唇增厚,鼻唇沟变浅,上唇短而外翻,上门齿暴露突出,面容呆笨,无表情,呼吸困难,还可导致漏斗胸或鸡胸。
扁桃体演变成慢性病灶、腺样体肥大增生的根治方法都是手术切除。因为它们已经丧失了原有的防御功能,“国防军”的这两个部队丧失了战斗力,不仅不能起到保障孩子健康的作用,反而经常和“敌人”一起捣乱,使孩子频繁生病。
但是,手术切除与否以及时机应该由医生根据孩子的身体条件决定。病情较轻的宝宝争取积极治疗,大部分炎症消散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扁桃体、腺样体可以逐渐萎缩,就不需做手术治疗了,宝宝也可以免受这一刀之痛。所以,在疾病的初期我们要先想办法挽救它,毕竟它们是重要的免疫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宝宝3~10岁时扁桃体最大,腺样体生长旺盛,如果可以控制住反复发炎,10岁以后都会逐渐萎缩。
另外,手术切除以后也不是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由于失去了一对免疫器官,细菌病毒可进一步侵犯鼻咽部,一些切除了扁桃腺、腺样体的小朋友还会经常患咽炎、鼻炎。所以,最理想的还是保留。要想做到这一点,我的经验是,配合中药消炎、消肿,防止炎症复发,通常情况下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很多小朋友都因此免了这一刀。另外,要加强锻炼,特别是冬季,天气晴好时多参加户外活动,使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增强,抵抗力增加,可以减少炎症的发生。
如果在初期未能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能控制反复感染、发炎,导致孩子呼吸困难,长时间睡眠时打鼾,影响听力,这时就要考虑是否接受手术切除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