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做好沟通前的准备,提高对话效率
为了达到更高的效率,让对方成为自己的听众,沟通前要做好准备,把握好说话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场合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语气。像是停顿、重点、强调、说话的速度等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而这些方面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对话的效率。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要想做一个善于说话的人,就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能够在遇到不同的人时迅速地转换话题,只有这样,说出的话才能一针见血,让谈话顺利地进行。
家庭主妇们聊天的内容一般是物价、孩子、家庭琐事等,商人们聊天的内容则是股票、国家政策、交际中的趣事。不同的人谈论的话题总会有所区别,因此,如果你和一个为了三餐不停奔波的人大谈国外风情、旅游见闻,你很有可能会遭白眼,因为他根本没有心情陪你谈这些对他来讲毫无意义而且又遥不可及的事情。如果你们聊天的内容是他当前的工作或者是一些致富之道,也许他会很有兴趣和你讨论,甚至因此喜欢和你交谈,将你视为知己。
在谈话的过程中,人们习惯于使用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交流。换句话说,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特定背景下谈论的恰当话题。如果你在特定环境中谈论的话题与周围的人有所不同,那么,他们与你谈话时有可能感到不自在。
所以,我们在和交谈对象交流之前,一定要先摸清对方对什么话题感兴趣,然后根据交谈的场景有针对性地选择。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因为无论对方是什么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多或少都会和日常生活有联系。所以,只要我们在平时能够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尽量搜集丰富的题材,就一定会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愉快地交流。
其实,无一例外,人们都喜欢聊一些当前流行的话题,比如当红的明星、流行的元素、服饰、网络热议的话题等,当然,女人们可能更喜欢谈孩子、衣服、装饰品,男人可能更侧重于运动、汽车、工作。即使是这样,在交谈时也一定要找到切入口。如在一次聚会上,有朋友问起关于一位明星偶像的事情,大家都打趣他,一个早过了不惑之年的人竟然还追星。朋友无奈道:“你们哪里知道啊,这个明星是我儿子的偶像。前几天无意间听儿子提起,于是随口问了一句他是干什么的,被儿子取笑了,说我落伍了。这不,想问问你们知不知道这个人,省得下次又被儿子笑话。”
所以上面那位朋友想要和儿子愉快地交流,就一定要了解当下娱乐圈最红的明星到底有哪些,而且能对他们的近况有所了解。同样,在公司或者是私人聚会上,话题的切入点可以是娱乐新闻,也可以是时下热议的话题。当然,这只是最普遍的做法,并不见得对所有人都适用,因为有些人会对这些话题不感兴趣,而且很多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对自己不熟悉或者是不擅长的事情会产生反感。如,有些年纪大点儿的人,可能不喜欢时下流行的话题而更热衷于怀旧,所以聊天时一定要观察对方的反应,随时做好转换话题的准备。
为了能够和各色人交谈,我们应当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不要墨守成规,一味地排斥潮流,也不要只追求潮流而忽视了传统。只要是能够为我们与人愉快交流提供谈资的事物,我们都应该接触,借以增加经验、充实谈话内容。
当然,这些谈资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和搜集,然后根据对方的喜好加以筛选。所以,在谈话之前,对对方有所了解是必须做的功课。对于那些初次相识的人,了解对方最好的途径就是他的自我介绍,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示范:
“大家好,我是刚刚从高雄来的谢孟达,第一次来这里,希望以后大家多多关照。”
看到这个介绍,你知道怎么切入交谈的话题吗?其实不难找到切入点,他从高雄来,对自己的故乡肯定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我们可以从高雄聊起;他第一次来这里,对新环境肯定不熟悉,所以我们也可以从新环境聊起,介绍这里的天气状况、好玩的地方、美味的小吃……然后在交谈中,了解他的喜好,找到更多谈资。
所以,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阅历,还能使我们充分掌握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找出对方想了解或者是与他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有助于我们与他人快乐地交谈,并且维持谈话过程的良好气氛。
尊重——说服他人的基础
向对方说理,使之接受,试图使对方的态度、行为朝特定方向改变的一种影响意图的沟通,被称为说服。在人际交往中,说服或者劝阻对方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彼此的交情。
在说服别人时一定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尊重,千万不要把被说服的对象当作毫无感情的“机器人”,以为只要输入程序即可,而忽略其自身的感受。心理学教授坎贝尔说:“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有机器人这个说法。只要词语中带有人字,无疑意味着人为地拔高物质的高度。我认为应该把机器人称为机器鬼,这样就不至于把机器和人搅和在一起。反正机器人这个说法令人觉得别扭。”
沟通只有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继续,如果你当对方是机器人,按照自己的心意随意地操控,只会事与愿违。只有尊重对方,才能发现其存在的潜能,才能从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那么我们在说服他人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
1.要想使沟通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运用技巧
沟通是双向的,如果只有你自说自话,不算是有效的沟通。既然沟通是双向的,那么在达成共识之前,双方都会希望自己能够掌握话语权。而要想在沟通中占据主导地位就需要运用沟通技巧,没有完美的技巧,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结果。当在此消彼长中力量达到了平衡点时,这个结果就是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沟通的目的达到。虽然这个结果可能跟你想象的有差距,却是让双方都能够坦然接受的结果。
2.尽量多采用委婉的方法
尊重的前提就是说话时要委婉,而暗示法是委婉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够在保全他人自尊的前提下,含蓄地提醒对方的错误,虽然没有直接指责,但是批评的意味表达了出来,间接地让对方做出你希望他做的事。
当对方接收到你的暗示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你对他的尊重,于是会主动接受你的劝诫,得到你渴望的结果,心甘情愿地和你交往。
3.运用漂亮的语法
语法是让语言更加美好的外在条件,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语法让语言更贴切流畅、表意更清晰、逻辑更严密,让对方心服口服,愿意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并愿意合作。
4.需要的时候可以示弱
我们身边总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自以为是,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强,事事表现自己。这种人虽然令人讨厌,但是他们的这一缺点,有时候也可以被我们利用。需要的时候你在其面前示弱,表现得笨手笨脚,他们一定会在露出不屑的表情之后,亲自帮你完成你所做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要说服的对象是这种性格的人的话,你要表现得谦虚,让他放松对你的警惕,然后找机会诱导他,让他自己步入“陷阱”,请君入瓮。
5.改变他人的观点
在沟通的过程中,为了给对方保留面子,我们可以先接受对方的观点,然后再找到论点削弱其观点,最后悄无声息地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让对方慢慢地接受。
不能触碰的交往忌讳
中国幅员辽阔,很多地方的语言都不同,即便是同一句话,也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意思。你认为自己是在尊敬他,他却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古人常说的“入境问俗”,道理就在于此。
各地的风俗不同,说话时的忌讳也不同,所以在与人交际时,一定要注意对方的忌讳话语,否则稍有疏忽,说了不该说的话,容易导致尴尬。虽然你是无心之失,情有可原,但终归是失礼,因为不管怎么说,你都犯了对方的忌讳,对增进你们之间的情感没有好处。
对方可能会有特殊的忌讳,你也要打探清楚,避开忌讳,否则会对交际产生不利影响。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在社会交往中,冤家自然是越少越好,因为不明忌讳而说错话得罪人,得不偿失。古今中外,因为一句简单的话掉脑袋的事并不少见,口舌之过,最应该引以为鉴。
具体来说,说话时要避免八个忌讳:
从说话中得到好处非常难,但要是想招来大祸那就再简单不过了,所以,聪明人往往是三缄其口。比如,你和他谈论起了私人的事情,他对自己的秘密总是闪烁其词,生怕别人知道,你却在无意中将他的隐私脱口而出。你原本是无心的,他却会认为你是故意揭露他的隐私,让他难堪,从而对你恨之入骨。这是说话时的第一个忌讳。
如果朋友做的事别有用心,被人知道了,可能会对他不利,所以不想让别人看穿自己的心思。你和他是旧识,你非常清楚他的用心,虽然他不能肯定你一定会告诉别人,但始终对你心生怀疑。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你既无法告诉他自己一无所知,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一定会保守秘密,那么你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你只有一个选择:继续装傻,打死也不开口。这是说话的第二个忌讳。
别人有图谋,你正好是其中一员,掌握决策大权。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你是他的心腹;但从消极的方面来说,你是他的心腹大患。就算你死守秘密,却没料到被他人知道了详情而泄了密,你能摆脱泄密的嫌疑吗?此时,最无奈的解决办法就是,多亲近他,表示自己的忠心,并想方设法找出泄密的真凶。这是说话的第三个忌讳。
别人并不十分了解你,不够信任你,你却偏偏一门心思地贴上去,极尽讨好之事,和他说很深入的话,就算他最终采纳了你的意见,但实行结果肯定不会理想,他一定会怀疑你是在故意捉弄他,让他上当。退一万步说,就算实行结果很好,你也未必能获得他的好感,他会认为你是偶然促成的,最大的有功之人还是他自己,所以你最好还是别说话。这是说话的第四个忌讳。
别人做错事,被你知道了,你就直言劝谏。他原本就觉得挺内疚的,生怕被人知道了,你却主动揭穿,他肯定会觉得更加惭愧,进而升华为愤恨,因此与你发生冲突的概率就会随之增加。所以,你最好还是别说了,就算劝告,也要婉转一点儿。这是说话的第五个忌讳。
如果你的上司成功是因为你献计出策,那么你的上司一定非常担心你去四处宣传。所以,你应该懂得上司的心思,四处宣扬上司的领导能力和远见卓识,千万不要有抢功的念头。这是说话的第六个忌讳。
别人力所不能及而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就勉强他做。或者对于某件别人骑虎难下而不得不做的事情,你却坚持认为他不应该做,让他马上收手。这些做法,都是强人所难,与人情相反。这是说话的第七个忌讳。
如果你真的认为朋友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一件事,在道义上,应该进言相劝。但是事实上,让他自己顿悟,然后自己做出决定,才是最好的办法。凡事别强求,否则只能徒增伤悲。这是说话的第八个忌讳。
随情应景地使用语言技巧
我们是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的人,会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应该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场合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及谈论不同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事实也证明,那些懂得看场合、懂得揣测人们心理的人,更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的人,会被排斥在交际圈之外。
所谓的谈话场合是指,说话的时间、地点以及特定的交际场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合对于交际有直接的制约作用——谈话双方对于话题的选择与理解、某个观念的形成与改变、谈话的心理反应以及交谈结果都与场合有直接联系。
说话时要根据场合决定话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著名作家李存葆说过:“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宣传鼓动不会是长篇大论,有时面对敌人痛骂一声,回头向战友一招手,喊一声:‘有种的,跟我上。’这比宣传鼓动更有效。”李存葆的话充分地说明,说话只有根据场合,灵活运用语言,顾及场合影响并有意识地巧妙利用场合效应,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一个相貌不俗的年轻人,性格温和,但是因为不太会看场合说话,所以没有人愿意与他结交。在岳父去世的宴席上,家人都因失去至亲而哭泣,他好意以酒相慰,对内弟说:“好事成双,再饮一杯。”邻居结婚,他前去祝贺,新郎新娘前来敬酒,他豪迈地说:“邻里多年,咱这感情就不用说,以后你再结婚一定要通知我,我还来吃喜酒。干了。”满座宾朋面面相觑,邻居也哭笑不得,可是他却没有发现自己说错了话。之后,乡里亲朋再有婚丧嫁娶的大事小情也都不再邀请他。可见说话看场合多么重要。
一个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的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根据当时的场合找到最佳的话题和最容易让人接受的说话方式,极易引起谈话对象的兴趣,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想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成功地传递正确讯息,就要学会运用语言技巧,即巧妙驾驭语言的技能。
叶圣陶先生曾说:“讲究技巧最主要的是选择最适当的形式把真意表达出来。”可见,语言技巧的根本点在于,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以便能更好地表意传情。而语言技巧的形成,需要生活历练、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掌握及对场合和情景的洞察。虽然这些技巧不能被看作是无往不利的利器,但是拥有它们无疑会给我们的交谈增色,提升你的个人魅力、沟通能力。
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切记:当交谈的对象正失意时,千万不要谈得意事,因为那可能会加重对方的失落感。所以,即使你万事顺心,也要故意说些辛苦的事给朋友听;如果谈话的对象现在正得意,千万不要谈失意的事,因为他们可能不能体谅失意者的痛苦。所以,即便有许多不如意,也要振作起精神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与人交谈时要懂得变通,由于人的性格、禀赋、生活背景、地位、年龄等的不同,我们所接触的人的思想境界也会不同,接触的信息类型和话题往往也会不相同;还会因为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同,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同。所以要想和不同的人相处得愉快,交谈时就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从对象的不同特点出发,尽量使用对方会认同的语言,谈论对方熟悉和关心的话题,并且视具体情况灵活应变,迎合对方心理,从而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赢得对方的好感,更好地达到交谈的目的。我们通常说的“见什么菩萨卜什么卦,看什么人说什么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想做到谈话投其所好,就要先了解谈话对象,包括其性格、爱好、职业、身份、文化修养。拿不同性格的人来举例:对于傲慢无礼的人,交谈时没有必要铺叙,简洁有力有时候更适合;对于性情沉静的人,交谈要直截了当、直奔主题;对于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人,说话时要有停顿,将事情分解成几部分来讲;对于行动迟缓的人,说话时要有耐心。
对于那些初次见面的人,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查询对方的资料,最好不要急于表达,要学会多聆听,通过其谈话去了解对方,如果对方说话很直接,就证明其是一个爽快的人,那么你在与之交谈时也应该直率;如果对方说话很委婉,你也应该注意选择措辞,不要太直接;如果对方说话彬彬有礼,那么你说话的时候也该温文尔雅。如果你能做到说话的方式与对方的个性相符,在交谈时便能一拍即合。
如果跟不同对象交谈同一内容时,也需要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如果你的交谈对象是文化水平一般的人,交谈时千万不要文白夹杂、之乎者也,要用最朴实明白的语言;如果你的交谈对象是文化素养很高的人,你讲话时一定要加以修饰,不可以太直白。当然,除此之外,还要顾及交谈对象的身份问题,即使对方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身份尊贵,是自己的上司或者是跟自己关系不很亲密的人,谈话时一定要考虑对方的身份,不可以太直白,态度要尊敬、自然,不要显得紧张;对方发表意见或者建议时,不要随意插话,除非对方希望你有所响应,当然更不要做“应声虫”,否则对方会认为你在敷衍或者你没有主见。
当然,如果对方是你的下属,你的态度一定要和蔼、庄重,让对方觉得你对他的谈话很有兴趣,足够尊重他,让他有继续交谈的勇气和兴趣,当然也不可过于亲密,否则对方会觉得你没有领导的威严;如果对方是女性,无论是你的上级还是下级,在交谈时,你都要保持尊重的态度,彬彬有礼,不随意打断她谈话的内容;如果对方是年长的人,你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如果对方是后辈,你一定要表现得沉稳,同时避免与他辩论。
和对方交谈时,一定要因人而异,这样不仅更易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还能体现出你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让对方感受到尊重与信任,从而使双方产生共鸣。
怎样打破沉默的气氛
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成功采访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为按照双方事先的约定,水均益只能问三个问题,当前两个问题提出后,他发现普京只是例行公事般地简短回答,丝毫没有兴奋的神情。他想,照这样下去,用不了五分钟这次采访就宣告结束了,一旦约定好的第三个问题提出来,普京几句话一回答,就会马上转身走人。于是,他决定改变策略。他想起在采访之前搜集的资料中了解到普京的一些个人爱好和兴趣方面的问题,他决定从这里打开突破口。
于是水均益问普京:“您在竞选的时候,曾发誓要让俄罗斯人过上应有的生活,您也表示国内发展的目标要高于国外的目标,俄罗斯当前最紧要的问题是什么?您是否认为有必要改善包括华人在内的外国人在俄的投资环境?”
之所以这样问有两个背景,水均益事先了解到:一是普京特别喜欢对人说要让俄罗斯人过上好日子,有人重复这话会使他高兴;二是近来外界都在抱怨俄罗斯投资环境不好。普京显然被水均益的这枚“炮弹”刺激得兴奋起来,说话频率明显加快,一直放在桌子底下的手也拿上来了。利用普京讲话的机会,水均益又想好了一个新问题,等普京话音一落,水均益就问他:“别人说您一脸严肃,是黑匣子,而且还很铁腕,您同意吗?”看见普京越回答越兴奋,水均益决定让总统先生好好地美一下。
他又问:“听说您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彼得大帝的画像,在俄罗斯历史上有不少时代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彼得大帝时代、叶卡捷琳娜时代、亚历山大时代,当然还有苏联时代,您个人更喜欢哪个时代?”他知道,普京最崇拜的就是彼得大帝,据说也最喜欢人们把他看成是拯救俄罗斯的彼得大帝,采访的局面被彻底打开了。
很明显,水均益问的是“拍马屁”的问题,其实,在采访中,投其所好,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要做到投其所好,就要先知道对方的“好”,才能有针对性地“投”,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乔·库尔曼,幼年丧父,18岁那年,他成为一名职业球手,后来手臂受伤,只得回到家中做了一名寿险推销员。29岁那年,他成为美国薪水最高的推销员之一。在25年的推销生涯中,他销售了40000份寿险,平均每日5份,这使他成为美国金牌推销员。
库尔曼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用一句具有魔力的话来改变糟糕的局面”。这句有魔力的话是:“您是怎么开始您的事业的?”库尔曼在自己的传记中写道:“这句话似乎有很大的魔力,看看那些忙得不可开交的人吧,只要你提出那个问题,他们总是能挤出时间来跟你聊。”
他举了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来论证这种魔力。刚开始推销时,他遇见了罗斯,一家工厂的老板,工作繁忙,很多推销员在他面前都无功而返。
库尔曼说:“您好。我叫乔·库尔曼,是保险公司的推销员。”
罗斯说:“又是一个推销员。你是今天第十个推销员,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时间听你说。别烦我了,我没时间。”
库尔曼又说:“请允许我做一个自我介绍,10分钟就够了。”
罗斯回道:“我根本没有时间。”
库尔曼低下头用了整整一分钟时间去看放在地板上的产品,然后,他问罗斯:“您做这一行多长时间了?”
罗斯回答:“哦,22年了。”
库尔曼问:“您是怎么开始您的事业的?”这句有魔力的话在罗斯身上发挥了效用。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起来,从自己的早年不幸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一口气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罗斯热情邀请库尔曼参观自己的工厂。那一次见面,库尔曼没有卖出保险,但和罗斯成了朋友。接下来的三年里,罗斯从库尔曼那里买了四份保险。
俗话说,“君子不开口,神仙也难下手”。所以,作为推销员,最怕对方三缄其口。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像库尔曼那样,说出那句有魔力的话。
找到对方的兴趣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是会不受控制地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所以想让自己成为交际圈里的红人,就要在交谈之前了解交谈对象的兴趣,然后迎合对方的兴趣,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在给对方带来愉悦的同时,让交谈对象对你产生好感和认同。
当我们交谈的对象是不熟悉或者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人时,不可能推心置腹,如果没有找到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肯定会让交谈陷入僵局。在没有深入交流之前,我们可以谈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比如天气、时事新闻、网络热点、所处的环境等,为进一步沟通做铺垫。当暂时的尴尬消除之后,你可以引导对方谈论一些自己的喜好,然后找到谈话的兴趣点,引起双方感情上的共鸣。
励志大师卡耐基曾写道:“不管是屠夫,还是面包师乃至宝座上的皇帝,统统都喜欢别人对他表示好意。拿德国皇帝来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在愤怒的人群中,一个寡妇的孩子却写了一封非常单纯的信给他。这个小孩说,不管别人怎么想,他会爱戴他的皇上。德皇深受感动,邀请这个孩子来做客。小孩在母亲的陪同下去了,德皇与孩子的母亲竟然成婚了。”
古人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在交际中,虽然友善、真诚的态度必不可少,但是正确、有效的方法也很重要。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切实运用交际的种种方法,在交际的过程中就可以游刃有余。而让交谈的对象很快对你有好感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迎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爱好。如果你只一味地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那么就会给彼此的交谈造成障碍,影响沟通和交流。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就能够让交流顺利而愉快地进行,卡耐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事情发生在耶鲁大学教授威廉·菲尔普斯八岁那年。他到姨妈家度周末。晚上,姨妈家来了一位客人,他跟姨妈礼貌地寒暄之后,和菲尔普斯攀谈了起来。当时的菲尔普斯对帆船很感兴趣,于是和那位先生围绕这个话题聊了很久。菲尔普斯对他很有好感,并希望和他做朋友。客人欣然同意了。客人离开后,菲尔普斯对姨妈不断称赞他,并告诉姨妈自己很喜欢他,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所以成了朋友。姨妈微笑着说:“他是一名出色的律师,对帆船根本没有兴趣。”菲尔普斯百思不得其解:“既然他对帆船不感兴趣,为什么会一直跟我谈论那个话题呢?”“因为他觉得你对帆船感兴趣,就会谈一些使你高兴的事。”菲尔普斯这才恍然大悟。很多年之后,菲尔普斯还会时常想起那位为了迁就他而选择聊自己不喜欢话题的先生。
日本医学界的“拿破仑”德田虎雄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很难相处好,但有时候只是小小的关心和照顾,却能让对方心情舒畅,舒畅到办事顺畅。”因为人们总是喜欢那些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人,所以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能够缩短交往距离。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是一种愉快地与人相处的方式。所以我们有必要花费时间阅读、研究来访者感兴趣的话题,以便尽快地与他们成为朋友。
表达你的真诚和热情
真诚是人所不可缺少的美德之一,对生活、事业、自己真诚的人,也能够真诚地对待周边的一切。以真诚悦人,身边自然会多出很多友人,成为自己人生和事业的助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好口才必须具备的元素就是真诚和热情,真诚指内容,热情指态度,只有自己意明确、情已动,才能够真正地做到表情达意。
在与人交流时,真实可信的说话内容、热心诚恳的说话方式,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对方感受到了你的真诚和热情,也会积极地回应你,使相处的气氛更加融洽。俗话说,“有了巧舌加诚意,就能够用一根头发牵动一头大象”,办事情能以真诚悦人,说话能以真诚感人,通过语言的魅力征服对方,用语言的力量帮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多结识益友,扩大人脉。
当然真诚和热情的表现方式有很多,交流时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就是其中之一。道德和伦理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唯一意义,人与人之间相处还有其特殊的含义,而且这种含义会直接影响自身和自身所代表的组织的形象和声誉,尤其公关和服务领域的人更要注重在这一方面的表现,要格外注重表达时的诚意,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
有一个做了十几年推销工作的店员,由于工作要求,他必须每天微笑面对客户,并不断向不同的人吹嘘那些并没有优秀品质的产品。他觉得累极了,强颜欢笑让他失去了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兴趣,甚至觉得生活也毫无色彩。为了摆脱这种无形的压力,他打算换一种方式面对客户——真诚无所欺,即使被解雇也无所谓。有了这个念头之后,他觉得轻松多了。
一天,他接待了一个来买能够折叠、能够自由调节高度的桌子的客户。他按照客户的要求将桌子搬来,然后介绍说:“老实说,我个人不建议您买这款桌子,这款是店里退货最多的产品。”“是吗?我在很多店里都看到过这种桌子,而且我觉得它应该很实用啊?”“您说的没错,因为它款式新颖,现在很多人买它,但是其实它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好。功能越多,结构就越复杂,那么它的很多功能会打折扣,比如升降就可能做不到想象中的那么自如。”他边说边用脚狠狠地踏向离合踏板,像这种离合踏板,只需要轻轻踩踏就可以了,可是他用力过大,所以桌子猛地升起来,撞到了客户的下巴,他赶紧道歉,可是客户却笑了,对他说:“谢谢你的提醒,我会再仔细地看一看。”
“没关系,您请便,还有您仔细地看看桌子的木料,其实并非上乘,而且贴面胶合很差。坦白说,我劝您还是别买这种桌子,可以看看店里其他的桌子,当然如果没有满意的也可以到其他店里看看。”客人似乎很高兴,而且最终出乎意料地买下了这张桌子。
客人走后,他被主管叫去狠狠地训了一顿,并被“炒了鱿鱼”,主管要求他在今天就将离职手续办完。可是他一点儿也不后悔,从主管办公室出来之后,将手头的工作和同事交接过后就去人事部办理离职的事情。当他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时,店里进来了十几个人,并指明要找他买家具,他微笑着为他们服务,很快就促成了一大批订单。
这件事情惊动了经理,后来他不仅没有被辞退,经理还主动提出以之前三倍的工资和他续约,并答应给他比其他店员多出一倍的假期。之后,经理还将他对客户如实介绍产品的方法在店里推广。
其实这种真诚沟通的方式,不仅在服务行业能产生奇效,在政治领域同样有效。
1952年,尼克松作为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的搭档,为赢得更多的选票四处奔走。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纽约时报》却报道了一则关于他的“受贿丑闻”。这则消息不仅影响了尼克松,还给共和党的竞选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了摆脱困境,共和党不惜花费重金邀请了全国60多家电视台、700多家电台,让尼克松通过媒体向公众澄清事实。能否取得选民的认可,成败在此一举。
可是让尼克松没有想到的是,在他进入录音室的前一分钟,共和党的代表却要求他录音结束之后主动辞职。换句话说,共和党和艾森豪威尔为了自身的利益已经决定抛弃他。无可奈何的尼克松决定放手一搏。他将自己的财务状况公之于众,包括他的财产和负债情况。
这种行为在政治史上是很少见的。他不仅将自己的经济状况详细地告知选民,还将自己的日常开销也一并公布了。他说的每一件事情,几乎每天都发生在公众的身边,所以选民很快就接受了他说的全部事情。
最后尼克松满怀感激地说:“我还应该说的是,我太太帕特没有貂皮大衣……还有一件事,也应该告诉你们,在竞选的过程中我确实收到过一份礼物。我的太太曾经在广播中说过,我的两个宝贝很想要一只属于自己的小狗,而得克萨斯州的一位听众正好听到了这个广播,于是给我们寄来了一只西班牙长耳小狗,我六岁的小女儿西娅给它取名叫切克尔斯,她非常喜欢那只小狗。当然,不论别人怎么说,我们都要把它留下来。”
尼克松的演讲博得了选民的同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短短几天他就收到了数百万人的电话、邮件,共和党的重要人物也给尼克松发来了赞扬的电函,而且很多人还通过邮局给他寄来了捐款,数额达到了5万美元。尼克松通过这次演讲,不仅澄清了事实,还取得了选民的信任。
后来,当人们再次提及这次演讲时,还会被他的真诚和淳朴感动。所以说,尼克松的胜利要归功于“诚意策略”。
可见,真诚和热情的沟通,能够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助力;反之,如果言不由衷,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会影响个人的形象和声誉,从而影响前途。因此,有远见卓识的人,始终都会将“诚”作为自己的处世基础,不会弄虚作假,因为投机取巧和巧言令色的“面具”总有一天会被揭穿,虚情假意永远逃不过人们的眼睛,也是永远说服不了大众的。
使用轻松柔和的语言基调
语调、声音可以透露关于说话者的很多信息:生气、惊愕、怀疑、激动、高傲、蔑视……所以人们总是能够从说话者的语调和声音上来判断他(她)是怎么样的人,高傲冷酷、对人疏离,还是热情洋溢、容易亲近。所以说,语调、声音以及说话时吐字是否清晰都能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谈。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如果交谈的对象语调轻快、柔和,自然会使交谈的气氛融洽,能给彼此带来愉悦,所以中国人一直将和气待人、和颜悦色视为美德。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应多用轻快柔和的语调。
那么怎样才能尽量让语调轻快柔和呢?说话时语气亲切,语调柔和,措辞委婉、含蓄,不会让对方觉得尴尬,谈话的氛围就会很轻松,你所谈论的话题也易于入耳生效,有较强的亲和力与说服力,往往能起到以柔克刚的交际效果。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性格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谈,一个心灵丑恶的人,语言绝不会美好。有善心才有善言,所以一定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要使语言基调轻松柔和,应多用谦敬辞、礼貌用语,避免使用粗鲁、污秽的词语,表示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情,以引起好感;在句式上,应少用“否定句”,多用“肯定句”;在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多用褒义词、中性词,少用贬义词,以减少刺激。
轻松柔和的语调有两种表达方式:谦让和委婉。
有理不在声高,想要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或者对你产生好感,并非咄咄逼人才有分量,谦让式的表达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心理变化。因为谦让的表达会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她)的尊重、宽容和理解,所以谦让具有感化力。
一名女顾客到一家瓷器店买瓷器,可是她很挑剔,看了很多套都没有中意的,这时陆陆续续来了很多顾客,营业员见她在专心看瓷器就转身去招呼其他人。女顾客觉得营业员冷落了她,于是沉下脸,毫不客气地指责道:“这是什么服务态度,分明是我先来的,你却去招呼其他客人,我要投诉你,让你卷铺盖走人。”
虽然顾客的话很刺耳,可是营业员并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高兴的情绪,对身边的顾客说声抱歉之后,走过来面带笑容地说:“非常抱歉,今天客人有点儿多,照顾不周还请您原谅,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营业员的态度谦逊而真诚,女顾客不好再无理取闹,于是说:“我真的是赶时间,说话没有注意分寸,你别介意。”
试想一下,如果营业员因为顾客咄咄逼人的话而反唇相讥,后果会怎样?所以谦让的语气会缓和尖锐、尴尬的气氛,减少矛盾和摩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与他人意见不合,但是又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建议的情况,或者为人求情、代人办事常常遇到令人不满意的情况,这时候,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学会委婉的表达方式,旁敲侧击,巧言游说,往往能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1940年,因为连年的战争,英国已经入不敷出,没有钱从美国购买军用物资,而美国商人也打算放弃英国而将目光投向新的目标。可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却意识到了唇亡齿寒的严重事态,于是利用媒体宣传《租借法》以说服他们,为国会通过此法成功地营造了舆论氛围。
罗斯福的目的虽然是想提醒国民不可目光短浅、只重眼前利益,但是为了不触犯众怒而适得其反,选择了委婉的表法方式。为了让表达更加吸引人,他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观点,达到了较好的说服效果。“假如我的邻居失火了,在四五百米以外,我有一截浇花园的水龙带,要是给邻居拿去接上水龙头,我就可能帮他把火灭掉,以免火势蔓延到我家里。这时,我怎么办呢?我如果在救火之前对他说:‘朋友,这条管子我花了15美元,你要照价付钱。’这时候,邻居刚好没钱,那么,我该怎么办呢?我应当不要他15美元,让他在灭火之后还我水龙带。要是火灭了,水龙带还好好的,那他就会连声道谢,原物奉还;假如他把水龙带弄坏了,答应照赔不误的话,现在,我拿回来的是一条仍可用的浇花园的水龙带,这样也不吃亏。”
掌握语言的停顿与重音
停顿是指词语或语句之间声音上的间歇。这也是人本身生理换气的需要,因为人不可能一口气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全部说完,这中间必须有停顿,将话语划分成段,使话语形式严谨、表意明了、有条不紊。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同样一句话,当我们选择在不同的地方停顿时会产生不同的意思。这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使语言更为准确地传达出去,所以停顿成为人们常用的说话策略。
在一次国共代表的协商会上,周恩来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对方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地指责道:“简直是对牛弹琴!”睿智的周恩来微微一笑,回答道:“对!牛弹琴!”周恩来巧妙地在对方的语句中间略加停顿,将原话拆成两句,返还给对方,言简意赅却针锋相对,让对手无言以对。
可见,恰当地使用停顿,可以有力地回击对方!而且这种利用停顿回击对方的方式很适合用在论辩上,所以也被称为语句停顿术。那些雄辩家都很会利用语句的停顿所发挥的作用。
当然如果停顿不当也会闹笑话。因为同样的句子,停顿的次数不同、位置不同,词语关系就会有所差别,句子的意义也就会发生改变,那么所表达出来的感情也会有差别。
某经理在一次给员工调薪的报告中闹出的笑话就是很好的例子。报告的原话是“在这次提议调薪中,已经升了职的和尚未升职的员工都应同时调整薪资”,而他读原话时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做了停顿,将原话变成了“在这次提议调薪中已经升了职的和尚、未升职的员工都应同时调整薪资”。台下的员工听完后哗然。虽然在这种会议上出现这种错误不会对公司造成损失,但是他本人的形象还是会受损。如果是在外交场合或者某庄重场合,这种错误后果要严重得多,所以在运用停顿时一定要先斟酌好。
说话者为了强调某个语义或者是某种情感时,会在说话时做较大的停顿突出语意,增大信息刺激强度,从而引起听者的注意,进而产生共鸣。当然并非所有的语句都适合在中间停顿,否则会逻辑混乱,没有重点,效果适得其反。即使是那些需要停顿的语句也一定要掌握好停顿的时间,间隔得太长或者太短都会让停顿的效果大打折扣。换句话说,停顿时一定要掌握好中间停顿的时间而且要顺乎自然。
除了停顿之外,重音也是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的重音就是,说话者将要表达的意思中的重点词、词组、句子重读。使用重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语法重音(按照句法结构特点说出的重音),一种是强调重音(为了突出某个语意,或表达某种强烈情感,将句中某些词语音量加大后所说出的重音)。
苏联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重音就像人的食指,指示着节奏中或句子中最主要的词。”重音和停顿一样,位置不同,所传达的意思和感情强度也会有差异,如“你听得懂吗”,在“懂”字上加重音,句子就会由一般的询问变成反问,而且感情色彩也会跟着变化,具有了轻视的意味。
一个职员多次迟到,于是主管和主任用同样一句话对他进行了批评:“你呀!怎么又迟到了?”主管在说这句话时将重音放在了“你”上,主任将重音放在了“又迟到”上。于是同样的话职员给了不同的回答,面对主管的批评,他羞愧地低下了头,并保证以后不会再迟到;可是对主任的话他却毫不在意,说:“有什么了不起!扣全勤奖金好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重音不同,主管和主任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相同。主管强调的是“人”,虽然是批评但是也表达了对他的关注,会让职员觉得主管更在意的是他这个人,所以在无形中就削弱了他的抵抗情绪;而主任强调的是“事”,指责意味很明显,所以职员会反感,自然心理上就会抵抗。可见重音的位置不同,所强调的意义、表达的感情差异会很大,效果也会截然相反。
说话以简为美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作为交际的重要工具,目的是让对方能够听得懂,能够接受自己的观点,理解你的意图,从而进入审美境界,甚至产生美感,最终达到交际的目的。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思是说,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做到精确,当然在表达的过程中,用语不仅要准确还要简洁,将要表达的事情真实地呈现在交际者的面前。准确是简洁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准确才能节省笔墨做到简洁。
刘勰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所以要做到以简为美,就要做到简明扼要、质朴自然,不长篇累牍,不浮华藻饰。这是语言简约美表现得最显著、直接之处。刘勰说:“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环隐为奇。”清代散文家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也提到:“文贵简……故简为文章尽境。”说话和写文章一样,要条理清楚、文字精练、言简意赅,不能舍简朴而追求繁冗浮华。所以在交际中,虽然语量减少了,但是语义信息量没有改变。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不论要表达的意思是简单还是复杂,都要尽量使用结构较为简单、形式较为短小的句子。
有效的交际用语,多为短小的句子,而且有的甚至只有一个音节,即使是稍微长点的句子,为了达到表达的效果,中间也会有停顿或者是重音,所以分割后的音节依旧很小。此外,我们在交谈时,因为语境或者是环境的影响,说的句子大多会省略主语和宾语,而且会尽量减少附加成分,时间、地方等词语也会被省略掉。当然这种简化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由交谈时的时间和地方决定的。不过,在表达时,只要不影响意思的传达和理解,语言形式还是以简短为宜。
当然,这种简洁一方面是指句子构成上富有变化,另一方面是指句式丰富繁多。而且日常生活中的交谈要比书面表达更加生动活泼,因为口语不仅语句丰富多样且能够交替使用,这使得语句表达富有变化、气氛活跃,让话语更为生动活泼,还少了很多书面表达中对句子成分的限制,使语句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