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和教师一起变
第一节 让每一名教师和每一所分校都感受到温暖
我于1988年在门头沟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台中心小学工作,历任教师、教导副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2002年起任大台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大台中心小学是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山深处的一所矿区小学,离门头沟城区还有40多千米,开车需要1个小时。这里的道路长久失修,路面狭窄、高低不平、沟痕交错,但又是老师们上班的必经之路,坐在车上就像被摇的煤球,左摇右晃、颠簸起伏,五脏六腑就像错了位,难受的滋味无法形容。放眼望去,山上的树叶、两旁的村庄,这里的一切就像蒙上了一层煤尘,给人一种灰蒙蒙的感觉。由于采矿业的限制,这里的经济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大台地区已不再是当年车水马龙、人员集聚的光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多是矿工和外来务工人员,而这里的孩子,也大多是矿工子弟和外来务工子女。
这样的环境和条件,有谁愿意来这里当老师呢?“留住老师”也就成了山区学校管理的老大难。
留住教师,首先从改变教师的生活环境开始。那时中心校的教师居住在阴冷潮湿、残破不堪的二层小楼(据说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建的),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有一天,我突然听到学校对面关闭已久的矿办幼儿园传出了施工的嘈杂声,一打听原来是矿领导正准备把对面的小楼改造成矿工宿舍。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如果安于现状,想想今后矿工宿舍与旁边教师宿舍的巨大落差,还能留住人才吗?怎样能把四层小楼借过来呢?想好策略后我马上和矿领导联系,费了一番周折后,矿领导终于答应了学校的要求,并同意不仅对面的四层小楼无偿借给学校使用,就连所需装修、设施费用的20万元也由矿上出资。
按照学校的规划,四层小楼的下三层改建为幼儿园,第四层作为教师宿舍。大台中心小学不仅教师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中心校条件差,完小的条件更差,中心校的老大难解决后,我开始考虑三所完小。千军台、唐家地、灰地小学的校舍、围墙、地面、教师宿舍、食堂,及教学设备、教学质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困难和问题。为了尽快缩小完小与中心校的差距,我不放过任何一次筹措资金的机会。当上级领导视察、检查工作时,我既说成绩,也不回避困难和问题,多次争取到市、区领导和财政部门的资金。由于学校取得的成绩突出,屡受表彰并获得奖金,国际好牧人教会曾赞助6万元,全部投入到完小的改造上。2004年初,三所村完小基本改造成功。硬件设施改善后,我又把精力投注在软件建设上。为提高完小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让中心校教师与完小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师带徒,接着又采取了中心校与完小教师每年轮流一次的互调,然后又分别召开了三次完小管理系列研讨会。完小的教研风气浓了,教师的待遇、地位与中心校一样了,学生们也爱学了,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留住教师,要让山里的教师同样拥有成就感。当时,我既为老师们搭台,让老师们充分展示自己,取得成绩;又精心打磨管理队伍,让他们学会管理,有效管理,在管理中体会成就。记得有一次主管区长到学校调研,我对区长说:“您注意了吗,这次全区科研月总结会,我校教师获奖比例在全区都是名列前茅的。”区长点点头说:“我已经注意到了,不容易呀。”听了区长的话,我心里甭提多自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