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其他相关理论
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系都是建立在古典和新古典理论的分析框架基础上,这些理论都有一些相同的假设条件,例如两国存在要素禀赋差异,母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东道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这些理论暗示资本相对缺乏的国家,资本要素不可能流出,因此这些理论无法揭示资本要素不丰裕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系。发达国家一般都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采用古典和新古典理论的分析框架可以解释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系,然而这些理论无法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是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新贸易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发展起来,这些理论可以用来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系,例如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邓宁(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2.3.1 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贸易效应
弗农(1966)提出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Cycle of Product Life),该理论更多的是强调创新的时效性、规模经济的影响和贸易的不确定性,而不是强调相对成本因素。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即一种产品一般都会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产品的生命周期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New Product Stage)、产品成熟阶段(Mature Product Stage)和产品标准化阶段(Standardized Product Stage)。产品的每个阶段,生产地点和技术特点都发生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不同国家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变化。我们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流动模式,如图2.6所示。图2.6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产品数量。
图2.6 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贸易效应
第一阶段为产品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特征如下:①投入要素不断变化,产品成本不确定,要素投入以技术密集型为主。新产品需要不断进行改进,投入要素也需要不断调整,无法最终确定产品成本。②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产品异质性和垄断性强。新产品与市场原有产品相比具有差异性,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力,同时产品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③新产品开发企业需要与消费者、供应商和竞争者进行快速、有效的沟通。新产品还没有完全定型,市场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企业需要收集更多的市场信息。根据产品创新阶段的三个主要的特点,企业通常会选择在国内生产新产品,国外市场对新产品需求小,企业会通过出口的方式满足国外少量的市场需求。因此,在产品创新阶段,母国企业出口新产品,不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生产新产品,这种母国生产的选择不是简单地考虑要素成本和运输成本。
第二阶段为产品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特征如下:①产品特征从技术密集型产品变为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过程、工艺和技术趋于稳定,不再需要大量的研发等技术投入。②市场需求增长和生产规模扩张,经过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新产品接受度不断增加,产品需求量和销售量迅速增加。③生产成本优化,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出现规模经济效应,产品利润增加。④竞争企业进入市场,同类产品供给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减慢。⑤竞争加剧促进企业出口,技术逐渐向外国转移,仿制品和替代品出现,市场竞争加剧。在第二阶段,母国产品还具有一定市场垄断力,其产品还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母国开始考虑采取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通过在当地生产和当地销售的方式降低贸易壁垒的影响,这样就出现原来出口产品被直接投资所代替的现象,因此,在产品成熟阶段会出现对外直接投资代替部分出口的贸易替代效应,减少母国对东道国的出口。
第三阶段为产品标准化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特征如下:①产品特征从资本密集型产品变为劳动密集型产品。②企业间的竞争逐渐转化为价格竞争,价格竞争又彻底转化为成本竞争。在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后,母国生产产品的优势已经完全消失,因此母国会加大在东道国生产产品的投资,甚至母国不再生产该产品,完全由东道国生产,母国直接从东道国进口产品。因此,这个时期,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产品需求增加。如果我们从不同的时点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不同的效应。第三阶段与第一、第二阶段比较,我们可以说母国的直接投资替代了母国的出口,但是只是从第三阶段看,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对外贸易增加,主要促进了母国从东道国进口的增加。
2.3.2 邓宁(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与贸易效应
邓宁(1976)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折中理论(Eclectic Approach),该理论建立了一个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析框架。折中理论也称为OLI模型,虽然它有一些局限性,但仍然是一个比较全面、最有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折中理论包括三个核心优势理论,它们分别是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和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
所有权优势包括企业商标、生产技术、组织管理、规模收益等垄断优势,所有权的具体优势被看成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越大,企业越有可能控制产品的生产。
内部化优势是指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交易成本高,通过内部化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市场的不完全性有两种:一种是结构性不完全,即竞争壁垒与高交易成本等;另一种是由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知识性不完全。
区位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税收减免和关税优惠等东道国具有的优势。区位吸引力被看成是跨国公司在转移经济活动时地区间的替代性,东道国不可流动的自然资源或者创造的资源越多,跨国公司开展海外生产活动时为了与本身的竞争优势结合,企业越会通过海外投资来增强自身的优势。
邓宁认为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生产的方式有三种:技术特许转让、产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企业所具有的三大优势(见表2.1)。如果企业同时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企业会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如果企业只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企业会采取产品出口的方式。如果企业只具有所有权优势,企业会采取技术特许转让的方式。
表2.1 邓宁的OIL优势与对外直接投资
从邓宁的分析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积累的优势也将更加丰富、完全,此时企业将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代替产品出口的方式,于是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反映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替代关系。